分享

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

 清茶清清 2015-12-22
一、古代中医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认识
中医没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名称,但其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束震颤等主要症状,仍然可以归属于“ 痿证” 范畴。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对痿证的
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早在2000多年前,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一书中,即对痿证设专篇论述,详细阐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等内容,奠定了痿证的理论基础。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痿证是由情志内伤、外感湿或湿热之邪、劳倦色欲等原因引起五脏气热,耗血伤津导致肢体筋脉骨肉失养:强调本病的主要病机为“ 肺热叶焦” ,肺不能输精于五脏,五脏失养发为痿证:进而根据发病脏腑的不同及五脏与五体的相关性将痿证分为皮、肌、筋、脉、骨痿五种类 型,并简明扼要的论述了五痿的临床症状,如肌萎者.“ 渴.肌肉不仁” 等,在治疗方法上提出“ 治痿独取阳明” 的重要法则及“ 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 的针刺治疗法则。隋巢元方明确提出了痿证病因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来分析。认为脾气虚弱是痿证的内因,外因则是感受外邪,强调了风邪在痿证中的关键作用,在痿证的病因病机方面拓宽了思路。
宋陈无择从“ 五脏虚弱” 论述痿证的病因病机,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五
痿绪论》明确指出:“ 夫人身之有皮毛、血脉、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形。内则有肝、心、脾、肺、肾以主之。若随情妄用,喜怒不节,劳佚兼并,致内脏精
血虚耗,荣卫失度,发为寒热,使皮血、筋肉、肌肉萎弱,无力以运动,故致
‘’痿蹙。” 与《内经》从五脏内热伤津论述相比,则各有千秋,体现了中医临证的
灵活性。金元时期刘完素对痿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既遵从《内经》之旨,又强调燥热致痿的重要性,认为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液,“ 肺金本燥,燥之为病,血液衰少,不能营养百骸故也。” ( 《素问玄机原病式· 五运主病》) 。张子和认为“ 瘘
者必火乘金” ,“ 大抵痿之为病,皆因客热而成…… 总由肺受火热叶焦之故,相传于四脏,痿病成亦。” ( 《儒门事亲· 卷一· 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 认为痿
之本原在肾,病机在肺,表现在四肢,由“ 好以贪色,强力过极” ( 同上) ,致肾水少,精耗骨枯,相火上炎,灼伤肺津,肺热叶焦,无以输布,毛虚弱,急
而薄着,渐威痿废。李杲论痿之病因乃湿热所起,痿之病机根源在脾,如《脾
胃论· 脾胃盛衰论》:“ 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 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 朱丹溪论痿,在五
脏气热的理论基础上,提出“ 由肾衰水不能制火,火削肺金则痿嬖不能用。” 同
时提出瘘病“ 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 等症型( 《丹溪心法· 痿》) 。
并列出相应的治疗方药,后世医家治痿用药也多不离此辙。
明王肯堂对痿证的病因提出了五劳、五志、六淫各伤五脏所成皮、肉、脉、筋、骨五痿,对于《内经》痿证的病因进行了举一反三的阐发,在痿证的发病机制上,王肯堂格外强调“ 诸痿之病,未有不因阴阳虚而得者” ,以“ 阳明虚,于五脏无所禀,则不能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气海无所受,则卫气不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血海无所受,则上下内外络脉空虚,于是精神气血之奉生周于性命者劣弱矣” 。对《内经》“ 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 进行了解释,并根据五脏气热致的痿理论将疾病分为五类。张景岳强调精血亏虚致痿,《景岳全书· 杂证谟· 痿证》:“ 痿证之义…… 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若概从火论,则恐真阳亏败,及土衰水涸者,有不能堪。” 反对痿证病机“ 概从火论” ,强调痿证非尽为火证,元气败伤者亦有之。清李中梓认为痿由“ 喜怒劳色,内脏虚耗,使皮肤、血脉、肌肉、筋膜、骨髓无以运养,故致痿蹙” ( 《证治汇补· 痿蹙》) ,其治痿专重肝肾,因为肝为藏血之脏,肾主藏精,精血充盈则筋骨的养而强健,所以补益肝肾为治痿之常
法,再审其所挟而灵机变通。
清末民初的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 痿证大旨,当分三端:有肌肉痹木,抑搔不知疼瘁者。其人或风寒袭人经络,或痰涎郁塞经络,或风寒痰涎,互相凝结经络之闯,以致血脉闭塞,而其原因,实由于胸中大气虚损。…… 有因身之筋拘孪,而不能伸者…… 有筋非拘挛,肌肉非痹木,惟觉骨
软不能履地者,乃骨髓枯涸,肾虚不能作强也。” 把为痿证的病因痿病机归为气
虚痰郁、宗筋失养、骨髓枯涸3个方面。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于痿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有着详尽
丰富的论述,他们以自己的I临床经验为依据,从多角度论述了痿证病因病机的
复杂性、临床表现的多态性,并制定了许多有效的治法方药,对我们进一步研
究痿证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中医的痿证不等于现代医学所讲的
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所论述的痿证包括现代医学所讲的多种疾病,如重症肌
无力、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这些疾病
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有一定的共性,但具体到每一个病,又都有着自己独特
的特点。
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中医现代研究进展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属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占运动神经元病的80%,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的诊断指标,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及家族史,确诊较困难。加之着本病与同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其他三种疾病原发性侧索硬化( Pri m ary l ateral
scl erosi S,PLS) 、脊肌萎缩症( spi nalm uscul aratrophy,SMA) 进行性延髓性麻痹( progressi ve bul bar pal sy,PBP) 往往难以截然区分,中医对这四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也大致相同,所以中医对本病专门论述的不多,多统称为运动神经元病统一论述,对本病的论述多见于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论述之中,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1)奇经亏损,八脉失养
吴以岭以为,奇经八脉对十二经、经别、络脉起着广泛的联系作用,并主导调节全身气血的盛衰。督脉虚损,奇脉虚乏,不仅统帅、督促全身阳气的作用减弱,且循行部位受累尤甚,脊髓与脑皆失温养而发病,此与现代医学认为运动神经元病主要为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神经元的慢性疾病,在发病位置及其机制上皆极为吻合。“ 阳气多,柔则养筋” ,奇阳虚乏,筋脉失于温煦濡养,乃为促使本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奇经阴精不足,八脉亏虚,十二经五脏六腑皆失其养,筋骨肌肉失其濡养而痿废。
(2)肝、脾、肾诸脏亏损
陈氏等认为,本病乃因肾虚精亏,肝脾失养。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阴精亏损,髓海失充,骨失所养,骨枯而髓减则骨软无力:肾精亏,肝血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手足笨拙,筋剔肉明;肾气不足而脾失健运,则气血亏虚肌肉失养,出现肌肉萎缩不用。肝脾亏虚,精血不化,肾失充养,肝脾肾俱病乃成本病。江氏、黄氏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亏损,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亦有人认为本病为肝虚脾弱或脾肾两虚所致,与以上观点也大致一致。林氏认为,本病之因,多与肝、脾、肾亏损有关。肝主筋、藏血,经脉之所宗;脾主肌肉,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气血之枢纽;肾主骨、藏精、五脏六腑之本。一旦将息失宜,喜怒劳佚、或房室过度、肾阴亏损,则骨髓衰竭而发为“ 痿厥” 。命门火衰,三焦不化,肺气不宣,阳气不达而见吞咽麻痹肌迟腱硬之证;肾气虚弱,水不涵水,肝血失养,血不濡筋,而发为“ 筋厥” 。所以筋厥、痿厥、麻痹为本证之标,真阳亏损,肝木失调为本证之本。
(3)肝风内动
尚尔寿认为,本病初起,其以肝风内动为主。本病初期即有肌肉跳动, 不同于痿证而类似中医的“ 肌肉咽动” ,且中医认为“ 风性主动” “ 肝主筋” ,因此本病辨证应以“ 风” 为主,尤应以“ 肝风” 为主。从肝从风论治。众多因素均可损及肝、脾、肾而致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阳亢而风动;风阳煎灼律液为痰。风痰阻于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荣养而出现肌肉萎缩。脾虚则肝木不荣,肝气横逆亦可成肝风。总之,本病因肝、脾、肾俱虚,风痰阻络而发。
(4)阴阳俱损
谢氏认为,其病因为本元内伤,精血不足.阳气衰弱,阴阳俱损,气化不及。多由六淫侵袭、劳役过度所诱发。阳不化气,阴难成形,故表现出退行性病变。
2.治疗
(1)论治方法
从奇经论治。吴以岭把奇经论治与五脏分治结合起来,据运动神经元病的I临床症状与体征按中医理论分为六大类型,结合三焦分治,以扶元起痿、养荣生肌为治疗大法,并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治疗方法及研制了肌萎灵系列制剂,临床上辨证应用治疗本病,收到一定的临床疗效。
从肝风论治。李氏按尚尔寿经验,从肝风论治运动神经元病85例,总有效率为78.82%。其治疗方法是:复肌片( 由天麻、全蝎、蜈蚣等组成) ,每次5片,日3次。补肝强肌方( 由胆南星、石葛蒲、伸筋草、黄芪、杜仲等组成)随证加减服用,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根据患者脾虚、肾虚等症状加
服补中益气九或六味地黄丸。
从肝脾论治,邓氏以健脾养肝为原则,自拟基本方:黄芪3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陈皮l o克,熟地黄15克,白芍12克,丹参12克,鸡血
藤15克,伸筋草12克,随证加昧治疗该病11例,疗效满意。
霍氏认为:“ 治痿独取阳明” ,应以补益后天为原则.因肺之津液源于脾胃,肝肾之精血赖于脾胃,宜益胃养阴,补肾健脾。方用益髓汤( 党参、白术、黄芪、甘草、熟地、补骨脂、菟丝子、牛膝、川断、枸杞、当归、白芍、鸡血藤、龟甲、鹿角霜、黄柏、知母) 加减、治疗本病110例,总有效率为92.7%。
(2)辨证论治
周氏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病分为8型,治疗患者24例。①寒湿内侵( 2例) , 治宜益气养血,散寒胜湿,药用黄芪、党参、鸡血藤、白芍、川芎、当归、独活、寄生、羌活、桂枝、秦艽、防己、杜仲、牛膝、地龙、豨莶草、海桐皮。②寒痰瘀结( 1例) ,治宜温化寒痰,活血化瘀,药用苍术、陈皮、白芥子、贝母、半夏、枳壳、附片、桂枝、牛膝、丹参、川芎、南星、乳香、没药。③湿热内蕴( 1例) ,治宜芳香化浊,清热利湿.常用藿香、菖蒲、茵陈、白蔻仁、薏苡仁、滑石、木通、连翘、黄芩。④痰热瘀结( 1例) ,治宜清热化痰,活血祛瘀,药用胆星、黄芩、竹茹、枳实、川芎、丹皮、郁金、丹参、地龙、橘红、全蝎、地鳖虫。⑤脾肾阳虚( 4例) ,治宜温肾健脾,药用人参、附子、肉桂、熟地、山药、杜仲、山茱萸、白术、干姜、巴戟天、菟丝子、鹿角霜。⑥肝肾阴虚( 8例) ,治宜滋补肝肾,熄风通络,药用白芍、阿胶、龟甲、生地、牡蛎、麦冬、鳖甲、全蝎、蜈蚣、女贞子、菟丝子、牛膝。⑦气虚血瘀( 5例) ,治宜益气活血.药用黄芪、白术、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地龙、菖蒲、天麻、桂枝。⑧肾虚血瘀( 2例) ,治宜补肾活血,药用附子、肉桂、熟地、白芍、枸杞子、菟丝子、鹿筋、蜈蚣、全蝎、桃仁、红花、当归、黄芪、乌梢蛇。
许氏等将本病辨证分型为3型,每型均以马钱子和胎盘作为主药,①肝肾亏虚型,治则:补益肝肾,方用虎潜丸加减。药用: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马钱子粉、胎盘;肾阳虚衰者,可用加味金刚丸( 萆薢、牛膝、木瓜、巴戟天、全蝎、肉苁蓉、杜仲、天麻、乌贼骨、
淫羊藿、乌蛇、僵蚕、菟丝子、蜈蚣、马钱子) 。②脾胃虚衰型,治则:益气健
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十全大补汤化裁。药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
皮、升麻、柴胡、熟地、川I芎、赤白芍、肉桂、马钱子、桃仁、红花、丹参、
马钱子、胎盘、甘草。③邪伤肺金型,治则:益气养肺,方用保元汤合清燥汤
加减。药用:人参、肉桂、黄芪、麦冬、五味子、当归、生地、黄柏、白术、
沙参、橘络、茯苓、川贝母、桔梗、蛤蚧粉、胎盘、马钱子粉。倘若肺气虚衰、
百脉不能来朝、又出现瘀阻经络之症,见有四肢痿废,或麻木不仁,唇紫舌青,
脉涩不利。治则:益气养营、活血行瘀。方用圣愈汤加味:人参、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熟地、穿山甲、川芎、三七粉、马钱子粒、胎盘。
唐氏 等采用基本方加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30例,疗效优于纯西药对照组、其治疗方法是:①治疗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药用基本方辨证加入相应药味。基本方组成:党参12克、黄芪15克、当归9克、川芎9g克、枸杞12克、白芍12克、僵蚕6克、钩藤15克、菖蒲l O 克、佛手9克、陈皮12克、仲筋草1
5克、日1剂、煎2次,共浓缩成200m l ,温服。出院后改用基本方制成的丸药。肺热津伤型( 4例) 治予基本方,选加麦冬6克、五味子6克、沙参9克、石斛9克,出院后改用养阴清肺丸和治痿基本方丸剂。肝肾阴虚型( 8例) 治予基本方选加龟甲l O 克、知 母9克、黄柏6克、桑寄生9克,出院后改用虎潜丸和基本方制成的丸药。脾胃虚弱型( 12例) 治予基本方选加焦三仙各9克、白术129克、茯苓15克、神曲99克,出院后改用参苓白术散和治痿丸剂。脾阳虚型( 6例) 治予基本方选加肉苁蓉9克、锁阳9克、牛膝12克、杜仲9克,出院后改用金匮肾气九和治痿基本方制成的丸药。
陈氏等将本病分为2型:①肝肾阴虚型,治以补肾填精、养血和肝,以虎潜丸加减:知母20克,熟地15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鸡血藤20克,山药
15克,锁阳15克、牛膝15克,黄精20克,桑椹子20克,龟板15克,陈皮l O 克。②脾气虚型,治以温肾健脾、益气填精,以金匮肾气九合四君子汤加咸:熟地30克,制附子20克,山萸肉3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丹皮20克,桂枝10克,人参20克,白术15克,黄芪15克。
江氏等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病分为4型:①脾弱气虚型,治宜健脾益气
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60克,党参、五爪龙、千斤拔各30克,白术12克,茯苓、山药各20克,当归、柴胡、升麻各l o克,陈皮6克,炙甘草5克。
②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为主,方用益髓汤加减。处方:黄芪45克,高丽参、
熟附子、肉桂、锁阳各l O 克,白术12克,茯苓、鹿角胶( 烊化) 、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补骨脂各15克。②肝肾阴虚型,治宜滋养肝肾,清热柔筋,方用虎潜丸加减。处方:熟地黄20克,白芍、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各15克,龟板( 先煎) 、鳖甲( 先煎) 各30克,山茱萸、阿胶( 烊化) 、黄柏、甘草各l O 克,知母6克。④痰热瘀阻型,治宜清热除痰,活血通络,方用涤痰汤加减。处方:黄芩15克,法半夏、茯苓各12克,制南星、陈皮、石菖蒲、竹茹、枳实、全蝎、僵蚕、地龙、桃仁、
川芎各l o克。并配合针灸治疗本病45例,显效15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82.22%。
3.专方
(1)加味虎潜丸黄芪、仙灵脾、鹿筋各l O O 克,海龙、海马、人参、龟胶、当归、杭芍、熟地、杞子、杜仲、川断、菟丝子、锁阳、白术、苡米、陈皮、牛膝、木瓜、秦艽各30克,蕲蛇3条,炙豹骨9克,补骨脂、知母、黄柏、桂枝、 羌活、独活、防风各15克,共为极细末,水泛为丸。疗效较好。
(2)益髓汤党参、自术、黄芪、灸甘草、熟地、补骨脂、菟丝子、牛膝、
川断、枸杞、当归、白芍、鸡血藤、龟甲、鹿角霜、黄柏、知母随症加减治疗
l l O 例,总有效率92.7%。
(3)类补阳还五汤当归、生熟地、龟甲、枸杞、首乌、僵蚕、怀牛膝、杜
仲、水蛭、自术、鸡血藤、地龙、泽泻、川芎、三七、黄芪。随证加减,治疗4例,3例缓解。
(4)愈痿汤: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l O 克,茯苓l O 克,丹参12克,陈皮l O 克,紫河车粉5克( 冲) ,鹿角胶l O 克,阿胶10克,枸杞子10克,山药10克,山茱萸l O 克,杜仲10克,桑寄生l O 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5枚,随症加味治疗39例,显效l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76.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