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儿八经写字,你还想入展?

 tjboyue 2015-12-23


按:其实,分享这篇文章实在纠结的很。从传统书学理路来看,这里面讲的无非是投机取巧、歪门邪道。但之所以仍然贴出来,一方面是有书友需要这些技巧;另一面,如果是反对这种风气的书友,刚好可以引以为戒并挞伐之。令人悲叹的是,书法,不得不承认,在时下几乎已完全成为一种装饰了,所谓的“传统”、“经典”越走越远。文中所言,为博评委青睐,为了入展,不惜取法乎下,选学三流碑帖,这在古人,当为君子所不齿。

我们都知道,要想入展,只正儿八经地写字是不行的,必须得搞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如何使你的作品风格化、写意化、陌生化?

对你要写的内容,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选什么碑帖,以什么风格为基准,文字内容写什么,这里有很多诀窍。比如说,你看人家选了《洛神赋》,你选一下《赤壁赋》写小楷,这是个危险的选择哦,因为太熟悉的内容,评委会重视的,会怀疑你是临谁的,等等。上一届作者快要踩的地雷,你刚好踩上了,人家得的好处你没得到。每一届作者都有学上一届获奖或入展的,可是每一届出的问题,评委当时没注意到,下一届就注意到了,你要小心哦。

恕我直言,我们现在的展览作品,85%以上还是临摹化创作而已,或者直接说就是临摹化习作。即使一些获奖高手的作品也基本在这个层次。也就是说,他们选好好碑帖和取法的书法家,就开始猛临,有的为了一两次展览,有的一临王羲之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米芾说的“集古字”,也不是这样啊。这主要是对书法没有会通的理解,很可悲。你以后见到很像那个帖的书法,不用佩服他了。如果才写书法三五年,还可以,如果写了五年以上,还这样,基本没什么出息了。当然这是国展现状。这样的作品有时也很沾光,乍一看很古典,很地道,临古很深,技术很细,但是很无聊。你的功夫不是很深的话,不适合走这一条道,人家临王羲之二十年了,临书谱三十年了,你怎么和人家相比。

你要做的是使你的书法作品风格化,让你学习的原帖风格淡化,让你的作品个性化,写意化,这样才生动,才能打动评委,也能让评委在很多王羲之、孙过庭、王铎风格中找到“陌生化”的作品。这种路子尤其适合字数不多的作品、对联一类,也适合有感觉、有才气、善于临机发挥、功夫并不是很深的作者。

我们还是得强调一下,国展评选以“稳健”为主调,这也就是说,明显临某家某帖的作品很沾光,只要功夫深,就可以。比如大家发现以孙过庭风格、王羲之风格为基点的作品很受欢迎,因为这样体现了从传统来、从经典来。所以你要把握一下基本点,还是要让评委看出你是那家那派的,不要太个性。

然而,有来路、有取法、对古典师承,并不一定只是通过面目、形迹来表现,只要感觉笔法、气息高古就行。毕竟评委看太多了孙过庭、王羲之、王铎,还是会厌烦的。于是一个新面目出现会沾光的,起码捞个入展还是有可能的。

那就让你的作品既有师承关系,又有较新的面目。要做到这一点有很多办法。

1、巧学、活学一下非主流碑帖。

你可以学大家较生的碑帖,如果心里没底,可以选与你选的碑帖相近的碑帖相参。比如大家学《石门颂》,你学《杨淮表记》,略参石门就可以了,评委一看,此人似学石门,但是有自己的东西,不是很像石门,于是结果可想了。其实你只学了与石门相似又下石门一等的碑帖罢了。央美刘彦湖的书风大家很熟悉吧,可是没人找出他的师法来源,比较看一下他和北齐感孝颂的感觉就全明白了。

2、参学一点“画家字”。

有几个画家的书风与我们现在时风很接近,米芾、八大山人、潘天寿。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有辱各位圣师的清名。那倒是的,把大师和时风相比,的确有些些有失敬意。但米芾的张扬和欹斜、八大山人善于制作大的字内空间、潘天寿善于加大字的大小参差对比,特别是有些长款更是如此。这三条,我们现在的时下书风哪一条不具备,特别是行草书,不是这样吗?流行书风不是如此吗?不熟悉他们书风的先找图片看看。所以我们国展可以参考一下这样思路。在画家字里面找点东西。让你学古,不离古,有面目,还高古。不要动不动就是二王、米芾、礼器、石门、石鼓、峄山之类。这只是一个思路,不是让你就一定学八大,不过国展历史上确有学八大入展的。其实的我们真正的书法创作,何以不能参考这样的思路呢??看看人家是如何学古又变古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