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如何传书

 圆角望 2015-12-23


郭 栋

郑文生刻
  “鱼雁传书”,古人用来说亲朋之间有书信往来。雁南来北往,为远方捎去思念,可鱼又如何传书信呢?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中所说的“遗”(wèi),是赠给的意思。双鲤鱼是一种木制的鱼形信函,中间一分为二,将其挖空用来放信札。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一尺,这即诗中所说的尺素书。木函叫尺牍,素绢叫尺素。后来诗人写诗填词常用“双鱼”“尺素”代书信,这样显得用词更加优雅。古人也有将素绢叠成双鱼形状的做法:“尺素如霜雪,叠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到了唐代纸张已经普及,诗人就用“双鲤”指代纸质的书信,李商隐写下了“双鲤迢迢一纸书”的佳句。

  鱼来雁去,名气最大的要数宋人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这里用“梅花”代书信,出自“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信,聊寄一枝梅。”一诗。宋人晏殊有《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即带颜色的信札,彩笺鲜丽,尺素洁白,均代书信,看似重复,其实意在渲染。晏殊之子晏几道也有《南乡子》:“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清代纳兰性德的《采桑子》说:“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他写给心上人,意在托付秋潮将双鱼(信札)送到她的手中。“双鱼底事到侬家,扑手新诗片片霞。”那位发明深红小彩笺的唐代女诗人薛涛说信的时候也钟情“双鱼”。

  信函用鱼的造型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据闻一多研究,鱼产子多多,在古代象征着生殖和婚配,预示着多子多福、幸福美满。古人制作糕饼的糕饼模、盛酒的器具的造型都喜欢鱼形图案,其中就有一种很时尚的酒器叫 “双鱼榼(kē)”。从吉祥文化符号的角度看,“双鱼”历来为古人所钟爱。

  由于鱼函一般是木质,易腐且易损,所以今天几乎没有遗存,只是留存在文学作品中。到了今天的互联网,别说鱼函,连信封信纸都快成“非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