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认为十二经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冲脉的运行与作用

 johnney908 2015-12-25

黄帝内经中认为十二经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冲脉的运行与作用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分享:333次

黄帝内经中认为十二经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冲脉的运行与作用

【原文】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1),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中,伏行骨(2)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附属(3),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黄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明逆顺之行也。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注释】

(1)颃颡(hángsǎng):为咽上上腭骨与鼻相通的部位。

(2)骭(gàn)骨: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3)跗属:跟骨结节上缘。

【白话详解】

黄帝说:十二经脉循行的逆顺,是怎样区别的?岐伯回答说:手三阴经,从胸部循臂下行走到手指尖端;手三阳经,从手臂上行走到头部;足三阳经,从头部下行走到足趾之端;足三阴经,从足上行到腹部。

黄帝说:足少阴肾经之脉单独下行,是为什么呢?岐伯说:这不是足少阴肾经,而是冲脉合少阴经趋入下肢的旁支。所谓冲脉,是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之海,五脏六腑都受它的濡养。它上行的脉,出于咽上上腭骨的上窍,有渗灌诸阳精气的作用;它下行的脉,流注于足少阴肾经的大络,出于足阳明胃经在腹股沟动脉的气街(气冲穴),沿着大腿内侧,进入膝腘窝中,隐伏于小腿内侧,下至内踝的胫骨和跗骨相连处又分出来。它的下行旁支,和足少阴肾经相并而行,渗注肝脾肾三条阴经;它前行的分支,伏行出于接近跟骨结节上缘,下沿足背,进入足大趾间,渗灌诸络脉,以濡养肌肉。因此,冲脉在下分出的支络,如有结而不通的现象,则足背的脉就不跳动,不跳动则卫气不行而致厥逆,厥逆就会出现寒冷的证状。黄帝说:怎样能够明白冲脉和少阴的逆顺关系呢?岐伯说:首先劝导病人,其次是切按足背的动脉进行检查,若不是由于病变引起的情况,足背上的脉是跳动的,然后就可以明白不动为逆,动者为顺的气行逆顺关系了。黄帝说:真是一个疑难问题啊,圣人作的针刺理论,比日月还要光明,比毫厘还要精细,如不是先生,谁能说明白这个道理啊。

 m,k

【按语】

本段论述了十二经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冲脉的运行与作用。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阴三阳经,其总体的循行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都是从胸部行走到手,并交手三阳;手三阳经都是从手行走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经都是从头行走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经都是从足行走到腹部,再上行入胸交手三阴。这一论述概括地指出了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说明经络走向有“离中”和“向中”的不同走向循行特点,也说明了经脉的互相衔接,阴阳相随,如环无端,构成了一个连贯的通路。

冲,有要冲的意思,冲脉的循行部位是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其上行支之前行者沿腹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其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冲脉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能调节十二经气血。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渗诸络而温肌肉”以及主生殖、调气机升降等作用,是人体重要的奇经八脉之一。

上一篇:黄帝内经中认为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下一篇:黄帝内经中认为发梦的机理, 梦境及其治疗大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