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傣族的制陶与造纸

 梦泽赤子 2015-12-25
 
 傣族的制陶与造纸

 

 

 

 

 

 

 

 

 

 

记者探访孟连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黄兴鸿 摄影报道

     日前我省出台了《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思茅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傣族传统手工制陶、傣族手工造纸、傣族孔雀舞、傣族马鹿舞4项技艺被列入《保护名录》,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只所以被列入《保护目录》,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散落在民间,但同时又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目前傣族手工制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人当副业在从事着,而傣族手工造纸更是只有一人在做,并且都是一些老人在从事着,那么在工业发达的今天,这些纯手工的技艺能走多远?是否还有市场?记者在翻译的帮助下分别采访了目前仍在从事手工制陶的咪叶嫩和手工造纸的波依种两位老人。

咪叶嫩——坚守传统手工制陶

 

     66岁的傣族老人咪叶嫩家在娜允镇芒养小组,整个小组约100家傣族,距离孟连县城约3公里,记者上午前去采访的时候正值当地赶街日子,咪叶嫩老人也还在街上卖陶罐。在她家,随处可见的是陶罐,用来装水、装盐……她的家人告诉记者,最多一个小时就回来了,因为她制的陶罐很抢手,一会就会卖完回来吃午饭的。果然,不一会老人就骑着空三轮车回家了。

                                   一天可做十几个陶罐

     知道来意,咪叶嫩老人向记者展示了制陶技艺。土是早已取回的了,就放在围墙外面的荫凉处,“这种白色的土很黏,适合制陶。”接下来是把黏土放到一张面积约1平方米的牛皮上,在上面不断地和着,5分钟左右把黏土可以用来制陶了。

    咪叶嫩老人的制作车间有点狭窄,挤在围墙和正房之间,只可容纳她一个人在里面操作。只见她把和好的黏土和一碗水分别放在两边,把一个木圆盘放在中间。把黏土揉成条状,然后螺旋形放在圆盘上,右手在拿一块湿毛巾按住黏土,左手转动圆盘,5分钟后一个敞口的坯子就出来了。“坯子出来后要晒两三个小时,之后还要做出形状,最后才可以装窑烧制。”据介绍,咪叶嫩老人一天能做十几个陶罐,分大、中、小3种,价格分别是5元、3元和2元一个。

                                三家制陶供不应求

      当坯子晒两三个小时变得半干后,就可以做形状了。咪叶嫩老人又拿出大大小小的几个木榔头和鹅卵石出来,左手拿着鹅卵石放进坯子里垫着,又手用木榔头不停拍大,并且越到后面使用的鹅卵石和木榔头越小,就这样,十多分钟后,一个园底、凸肚、细脖子的一个陶罐就出现在了记者的面前。“制作好大样后,如有需要还可以趁泥土未干,用模具在上面印上一些图案,然后就可以送到窑子里烧成陶了,烧陶用竹黄,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出窑了。”

     咪叶嫩老人告诉记者,制陶是傣族女人做的活,她26岁开始学做。“陶罐是傣族农村的必要器皿,市场很好,供不应求,但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做。”据介绍,咪叶嫩的儿子嫌制陶没种大蒜等经济作物赚钱,不愿意从事制作。另外一户制陶人家,记者看到摆了上千个成品陶罐,主人告诉记者已经有主了,昆明的买家,他们同样供不应求。

    目前,整个孟连只有三户人家在从事传统制陶,但并未真正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波依种——傣族手工造纸唯一传承人

     波依种今年68岁了,他也是目前孟连傣族手工造纸的唯一传承人,他家位于芒信镇拉嘎村芒井村组,距离县城约20公里,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碰巧赶上老人在造纸。

                                      唯一的手工造纸人

     波依种家就坐落在村口,一幢漂亮的砖房早已取代了傣族传统的竹楼,当记者进入他家的时候,看到院子里铺已经摆好一沓造好的纸了,其他一些还在制作当中。

    68岁的波依种热情地来招呼记者等人,“他就是我们县唯一的传统手工造纸人。”同行的当地政府负责人介绍。看上去,68岁的波依种很朴实,穿着一双绿胶鞋,一件蓝衣服,戴了一顶帽子,但老人精神抖擞,顶着近40度的烈日不停地为造纸忙碌着……

    老人告诉记者,他从艺13年了,每张纸能卖到7-8角钱,由于是唯一的传统造纸人,一直以来销路很好,就连外县都会有人来订货,让他有点忙不过来。

                                    手工造纸很环保

        据介绍,造纸的材料就一种——当地很多的割皮树,“这种树除了冬天不可以采外,其他季节都可以用来造纸,就算砍了一些枝条,生长的很快。”记者看到割皮树叶很大,把树忮采回家后,首先去叶,然后把树干上的批剥下来;再把树皮外层的褐色表皮去掉。“500公斤左右的树皮大概可以做60多张纸。” 波依种称。

剥去外表皮层后的材料将在烈日下暴晒一两天,不然造出的纸会黑,之后还要把材料放在火灰水中煮三四小时,出锅后捣碎,放入水桶中搅拌均匀,在院子中用砖块、塑料布建一个临时的小水池。把一个面积约1平方米、上面拉有纱布的木架子放在水里,然后倒入纸浆同样搅拌均匀,提起木架子,让大部分水流出来后,就可以把木架子放到烈日下晒了。晒的过程中,用梳子光华的背刮附在纱布上的纸浆,使之平整。半个小时后,一张纸就生产出来了。

       “我们的造纸没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不会造成污染,是最环保的。”据介绍,他一天能造30张左右的纸,纸张主要用来抄写傣族经书及用于傣族佛寺里。

 

政府将着力打造四大遗产

让副业向富业转变

    孟连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消亡吗?当地政府将如何进行引导发展?记者采访了孟连县副县长马贤龙。

   “不会消亡的,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让其成为一个品牌,让副业向富业转变。” 马贤龙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据介绍,孟连地处边疆,风光秀美,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淳朴,使一个适合旅游的地方,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是该县的主要项目之一,下一步政府将加大对四大遗产的保护、宣传和支持,当作一个产业来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咪叶嫩老人制陶年收入在3000左右,波依种老人造纸收入也不菲,但他们都只是当副业来做,而不是当富业来发展。

     一些当地人还提出很好的建议,比如陶罐制作可以产业化、规模化。陶罐也是装茶的好器皿,我们可以把它装上茶一起卖呀,另外还可以把式样多样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