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鼠

 赵东华 2015-12-26

睡鼠 - 啮齿科动物 编辑词条

睡鼠属啮齿目的1科。通称睡鼠或林睡鼠。因有冬眠习性而得名。体型皆小,外形颇似鼠科动物,而多数种类的尾却很像松鼠科的林栖种类;身体被覆厚而密的软毛;尾长,多被以长毛;头骨的听泡膨大,内部被骨质膜分隔成几个室;具20枚牙齿,每颗臼齿的咀嚼面均具有几列横向的珐琅质齿脊;没有盲肠。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睡鼠

  • 拉丁学名

    Dryomysnitedula

  • 别称

    林睡鼠

  • 动物界

  • 啮齿目

 
  • 睡鼠科

  • 英文名

    Forest Dormouse

  • 物种命名人

    Pallas

  • 命名年代

    1778

编号:

1152

折叠编辑本段品种

四川毛尾睡鼠为1985年报道的在中国四川省平武县王朗保护区发现的一个新种。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

共7属15种,分布较广,西起英国,东到日本,北自瑞典,南到非洲南部和印度。中国有2属2种:即睡鼠和四川毛尾睡鼠。睡鼠别名林睡鼠,体长 8.5~12厘米,体型与姬鼠类相近;耳壳略短圆;尾长7.5~11.5厘米,尾轴覆以鼠灰或深灰褐色密毛,尾侧毛较长,向两侧生长;头部两侧从耳基部经眼到鼻各有1条黑色毛斑,体背和头顶的毛从黄褐色、赤褐色至暗褐色,体侧毛色略灰,腹部毛色乳黄。分布很广,从意大利和瑞士向东一直分布到中国新疆北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山地。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Mammalia:哺乳纲 - Rodentia:啮齿目 - Gliridae:睡鼠科 -Dryomys:
学名:Dryomys nitedulaPallas
中文名:

睡鼠

中文拼音:ShuìShǔ
分类等级:
概述:
原始属名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不祥
CITES公约级别未定
IUCN红色名录等级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未定
中国特有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榛睡鼠榛睡鼠体型中等。体长85-120mm,尾长60-113mm。仅重30--100克体背面赤褐色或灰褐色带黄色。体腹面灰白色、污白色、浅黄或白色略带浅黄色。体侧面毛色界线分明,尾扁而蓬松,尾污灰,较体背面略暗。尾端稍带白色,足白色,眼眶黑色。分布于新疆北部山区(阿勒泰、霍城、精河、玛纳斯、呼图壁、昌吉、博格多山、尼勒克、塔城)。主要生活于海拔3500m以上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以及沟谷灌木丛中。在伊犁的霍城也进入果园。在尼勒克的标本采自低山区中无林也无灌木的岩石坡上。主要营树栖生活。以果实、种子、茎叶、嫩枝和芽为食,也食昆虫和鸟卵。黄昏和夜间活动。在树上营巢,巢呈球形,离地表0.25-12m。5-8月繁殖,通常每年1-2胎,以1胎居多,每胎3-7仔,以3-4仔居多。有冬眠现象。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基本概述睡鼠--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睡鼠是英国境内最小最害羞的哺乳动物,尾巴与身体差不多长。它们的寿命通常是5年,但在其中3/4的时间里,都在睡觉。也就是说,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9个月时间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而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里,它们也是终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间,才出来到处活动,在有刺的树枝上跳来跳去,觅食它们喜欢的浆果。

栖居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山地沟谷灌丛。夜间和晨昏活动,善攀缘,能在树枝上奔跑。在枝杈间营巢。食物有果实、树籽、嫩枝的皮和芽、草本植物的茎叶以及部分昆虫,有时也吃小鸟的卵。每年繁殖1~2次,每胎产3~4仔,最多达6~7仔。数量很少,经济意义不大。睡鼠以贪睡得名。它随时都会打盹,即使在嘈杂纷乱的场所,照样能睡着。睡鼠的冬眠期也很长。有一种分布于欧洲的睡鼠,1年中竟有7个月在冬眠。冬眠中不吃不动,呼吸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吵醒它们。睡鼠长得很像松鼠,个子很小,仅重30-100克,四肢较短,身后拖着一条多毛的长尾巴,趾爪弯曲,善于攀援爬树。一般生活在树林、灌木丛等地,以干果、种子为食。每年夏季为繁育期。

睡鼠尽管嗜睡,却有一套奇特的逃遁本领。如果它的尾巴被捉住,它就很快将外层皮肤蜕去,使敌人只得到一点皮毛,而自己则逃之夭夭。睡鼠分布在欧、亚大陆及非洲撒哈拉的南部。平时主要以榛果,黑莓,玫瑰实,接骨木莓以及各种行道树所结的果实为生,同时也得依赖山楂和黑剌李树茂密的枝叶栖身。通常睡鼠的体重在时序入秋时,大约介于15至22克;但是在冬季来临正式进入冬眠前,睡鼠体重会急速上升至25至40公克重。体内预存的脂肪和能量让睡鼠在睡眠中安然度过漫长严冬;当来年春天来临,体重又会恢复到初秋时的正常体重。嗅觉很好,无论离巢穴多远能都找回去。

折叠编辑本段睡眠习惯

睡鼠冬眠睡鼠冬眠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睡鼠在秋天无法摄取足量的食物,只好饿着肚子进入冬眠;由于体内缺少足够的能量,睡鼠往往在漫长的睡眠中饥饿而死,因此造成睡鼠大量死亡,数量快速减少。睡鼠如果外面变冷了,它们就会挖洞躲在地下。或者它们抱成团睡在树叶下面。在体温达到临界点时它们会醒来,做一些"老鼠体操"热热身,然后继续睡到四月。

跟松鼠一样,睡鼠非常擅长爬树以及在树上的跳跃。虽然睡鼠看上去像家鼠,但松鼠是与它们更为临近的表亲。那么,睡鼠为什么要在布满了刺的树枝间跳来跳去?原因是在布满刺的树枝上它们更容易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浆果。在夏天,食用浆果,是睡鼠们最梦寐以求的事情了。植物的花蕾以及昆虫也在睡鼠喜爱的食物之列。到了秋天,睡鼠则把觅食的目标转向坚果和植物的种子。它们异常锋利的门牙能轻易咬穿坚果硬硬的外壳。

但人们极少见到睡鼠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几乎总是在睡觉。在深秋、冬季以及春季大部分的时间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季节里,它们也是终日呼呼大睡。一只睡鼠的寿命是五年,但在其中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它们都在睡觉。

夏日的夜间里,睡鼠会到处活动。但当进入秋天以后,它们就会在地上用树叶、杂草营造一个窝。它们常常把窝隐蔽在盘根错节的树根之间或灌木丛里。在那里,睡鼠会花掉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来睡眠,睡姿常常是将全身卷成一个小圆球。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

憨态可掬憨态可掬晚春的季节里,当睡鼠醒来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常常是寻找食物。毕竟,它们已经有近八个月的时间没有吃东西了。当它们摄取了足够的食物以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寻找各自的配偶了。交配结束以后,睡鼠妈妈就爬到树上或灌木丛中,在那里为自己的幼崽建造一个家。睡鼠妈妈一次通常会产下四只小睡鼠。在小睡鼠降生以后的两个月当中,睡鼠妈妈会用温暖的乳汁哺育它们,并照顾它们顺利成长。

无论是小睡鼠,还是睡鼠妈妈,都必须尽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储备足够的脂肪。在漫长的冬眠期里,它们将靠这些脂肪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在夏季晚期,睡鼠妈妈会用树叶和咬碎的树皮营造一个有一串葡萄那样大小的小窝。在这个小窝里,睡鼠妈妈耐心地照顾着小睡鼠们。

因为睡鼠的繁殖能力比较低,每年通常都是繁殖一到两窝,每窝才是1到7只,但以每窝三到四只为多,以一年一窝为多,所以其售价不低,其客观的利润导致了野生种群的人为滥捕。林睡鼠现在在国内市场上的普及率也非常低,当然这种可爱的小精灵从人工繁殖场走入宠物市场,而且通常都是一些大城市才有所出售,不过可惜的是国内市场上的个体大部分都是野生捕捉回来,人工繁殖的个体经营也因为这些野生个体的进入而日益困难,售价由原来的批发800元一只,跌到现在的零售700元左右一只。

折叠编辑本段价值

四分之三的时间在睡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睡觉1.药物研究:能移植某些同源正常组织细胞或肿瘤组织细胞等。这些方面,甚至也能反应一些非近亲品系的睡鼠。因而睡鼠是肿瘤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能应用于研究肿瘤的增殖、致癌、抗癌、移植、药物筛选、X线治疗等。

2.寄生虫学的研究:如溶组织性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利氏曼原虫病(Leishmaniasis),旋毛虫病(Trichinellapiralis)等。

3.细菌、病毒研究:如小儿麻疹病毒等。由于睡鼠对病毒敏感,已成为病毒研究领域的实验材料。

4.老化、冬眠、行为等生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如诱发冬眠,可研究冬眠时的代谢特点。

5.营养学研究:如维生素A、E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Riboflavindeficiency)的研究等。

6.微循环和血管反应性的研究:常选用颊囊粘膜观察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及血管反应性变化。

7.遗传学研究:选用近交品系睡鼠进行遗传学研究。中国睡鼠已为细胞遗传学、辐射遗传学等学科广泛应用,它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也成为进化遗传方面饶有兴趣的研究对象。

8.牙科医学研究:如龈齿的研究。

9.药物学研究和心血管的研究,如毒性和致畸的研究。

10.利用睡鼠的肾脏作组织培养接种毒种,制造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疫苗,用量很大。

11.组织移植(皮肤、胎儿心肌、胰腺等)研究和血液学(血小板减少症等)研究。

12.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复制机制的研究:中国睡鼠染色体大,数量少,且易于相互鉴别,在小型哺乳动物中是难能可贵的,为研究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复制机理的极好材料。当前还更多地应用于组织培养的研究,在对各种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中,不仅容易建立保持染色体在二倍体水平的细胞株,尚在抗药性、抗病毒性、温度敏感性和营养需要的选择中,建立了许多突变型细胞株。

折叠编辑本段种群保护

种群保护种群保护生活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睡鼠们正面临危险。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家园正在改变为城镇和购物中心。而且,这些小型的哺乳动物正在失去自己的"高速公路"。它们的"高速公路"就是成排的长有浆果的灌木丛,以及其他一些被农夫们留在田地之间的植物。通过"高速公路",睡鼠可以从一片森林家园到达另一片林地,以寻觅自己的配偶。同时,生长在"高速公路"上的浆果以及植物的花蕾也是睡鼠重要的食物来源。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一些农夫们正开始清除以前被保留下来的位于两片田地之间的植被。其他还有一些人则在睡鼠获取足够的食物并储备了足够的脂肪以前就对这些起到"高速公路"作用的植被进行了修剪。对睡鼠来说,如果在没有摄取到足够多的食物之前就进入冬眠,那么就有在春季到来之前就被饿死的危险。

幸运的是人们已经开始为保护睡鼠而进行努力了。他们在睡鼠生活的林地附近建造供睡鼠居住用的小箱子。同时,还将睡鼠们带回到它们曾经生活过的一些林地。而且,有关方面还积极地向农夫们宣传长在田地之间的灌木丛对于这些小家伙以及其他一些动物的觅食和生存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让我们祝愿可爱的小睡鼠们能继续享受睡眠的快乐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在小型啮齿类动物当中,睡鼠似乎知道长寿的秘诀。一般来说,老鼠的寿命通常是以月来计算的,睡鼠的寿命却可以长达5年。在夜幕的庇护下,它们在树篱和树枝等高处进食活动,而白天则呼呼大睡,并且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冬眠,这似乎就是它们长寿的秘方。这种隐秘的生活使得很少有人见到过它们,即使是在英国南方,睡鼠数量最多的地方也不例外。树栖的生活,低密度的种群,加上夜间进食的习性,使睡鼠很难被发现。但秋天时,它们在榛子树上留下的独特牙印往往会暴露自己的行踪。5月初,睡鼠从松软的巢穴中爬出来,到处寻找多汁的花朵和嫩芽,这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由于英国气候变暖,果实成熟季节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睡鼠的冬眠。

据外媒报道,欧洲多国迎来了最寒冷春天。随着气温开始回升,小动物们最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在意大利,一只小睡鼠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只见它在一束小花上咧着小嘴,好像在欢呼:"春天来了!"

摄影师安德里亚称,为了拍摄,他在意大利乡下"蹲守"了好几天。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让他捕捉到了这有趣的场景。

睡鼠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其身长可达16厘米,体重200克,寿命可达5年。睡鼠是杂食动物,以水果、浆果、坚果、花朵和昆虫等为食。由于栖息地减少,现在它们已非常罕见。

睡鼠在一束小花上咧着小嘴,好像在欢呼:"春天来了!"

据外媒报道,欧洲多国今年迎来了最寒冷春天。近日,随着气温开始回升,小动物们最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在意大利,一只小睡鼠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只见它在一束小花上咧着小嘴,好像在欢呼:"春天来了!"

摄影师安德里亚称,为了拍摄,他在意大利乡下"蹲守"了好几天。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让他捕捉到了这有趣的场景。

睡鼠是一种夜行性动物,其身长可达16厘米,体重200克,寿命可达5年。睡鼠是杂食动物,以水果、浆果、坚果、花朵和昆虫等为食。由于栖息地减少,现在它们已非常罕见。

大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