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期聚焦︱徐旭初:浅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图)

 阅读人生988 2015-12-26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一个富有现代性的策略指向,也是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一个全新亮点。为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基点: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有从农业农村外部增收和从农业农村内部增收之分:前者如进城打工;而对于依然从事农业、依然居住在农村的广大农民而言,从农业农村内部增收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国农业资源相对有限,这些有限的农业资源主要用来生产那些国内最必需的农产品,而对农民来说,仅仅提供初级农产品是远远不够的,是难以增收的。正因为此,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

二、空间:充分发挥农业的多方面功能
价值源于功能。传统农业的功能无外乎是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在现代农业中,其功能则扩展为提供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换言之,农业不只是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还在于其本身就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传统的重要传承途径。当前,我国一方面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也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逆城镇化并非反城镇化,而是城市化发展中继郊区城镇化之后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逆城镇化的典型特征是,城市中心人口为了避免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问题而向远郊乃至乡村流动,乡村生活重新繁荣。逆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是一致的,即在乡村可以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此视角下,农业的多方面功能、价值就显而易见了。

当前,这集中表现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近年来,农村旅游业发展迅猛。2015年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陈锡文介绍说,2014年,到农村进行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为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客数量的30%;给农民带来旅游收入约3200亿,带动了 3300万农民致富。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家农家乐(点),10万多个特色村、特色镇。大量的城镇居民去乡村旅游休闲,不仅会消费农产品,还会购买一些农产品加工品、手工业制成品等,而且在那里吃,在那里住,在那里接受农民各种各样的乡土服务,从而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路径:延长产业链、发展服务业、激活要素资源
(一)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不断增加农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无疑,在一个日益呈现客户导向的农产品供应链环境下,农民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简单地销售农产品是明显不够的,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所谓延长农业产业链,就是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破初级农产品生产局限,向第二、三产业延展,进而提高并获得农业附加值。这意味着:1.必须大力发展基于传统农业的第二、三产业,如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2.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3.必须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范围经营,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 4.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和推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5.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冷链运输,支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拍卖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大力推进以农超对接为方向、农批对接为主体、农社对接为组成的产销对接活动;6.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鼓励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

(二)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创业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发展服务业,典型的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而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就必须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此,要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建设和中心村培育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民住房改造为基础,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正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的,要“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三)要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激活农村要素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造,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成员,维护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要鼓励具备条件的村整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要支持农民参股发展集体物业经济。要鼓励农民依法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林地、渔塘等)承包经营权等作价入股,参与农村产业开发项目。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以股份合作形式组建资金互助、保险互助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要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重点支持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四、载体:大力发展各类股份合作组织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激活相关生产要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有组织载体,因为没有组织载体,就不可能有产业发展,更谈不到产业融合。本着有利于农民增收的逻辑基点、市场化运行的基本要求和产业融合的发展图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载体必然是以农村股份合作组织为主流形式的多种多样的组织形态。

那么,为什么以农村股份合作组织为主流形式呢?其一,尽管合作制(社)千差万别,但其本质规定性是服务成员、民主控制,其质性底线是自愿进出、成员使用(为主)、直接民主(为主)、惠顾返还(为主),因此,在现有各类农村产业组织形态中,合作制(社)相对最有利于农民(特别是弱小农民)增加收入。其二,面对以纵向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环境(农产品市场也不例外),合作制(社)必须在战略、组织和业务等诸方面进行及时且深刻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环境变化。这就必须吸取股份制适应市场、集聚要素、权责明晰、运营有效等优点。其三,可以想见,当农民延长农业产业链,进入加工业,就会面临资本短缺的问题;当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就会面临村民相互竞争的问题;当农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会面临资产管理问题,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会指向股份合作制的解决方案。其四,近年来也有许多实践可以佐证,当农民希望通过自身联合,解决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问题,获取单家独户无法获得的收益时,他们往往会成立合作社;而当合作社走向规模经营、进入加工领域、追求附加值时,就越来越呈现股份合作制色彩。总之,一般说来,在股份合作制组织中,劳动与资本等多种要素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产权明晰、利益直接、风险共担、机制灵活的制度安排,特别适合于农业农村多种多样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也特别适合于充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流组织载体。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以农村股份合作组织为主流形式的各类组织形态,必须越来越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而不只是一味强调成员需求导向;必须越来越重视发挥企业家作用,而不只是一味强调成员民主控制;必须进行业务模式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如高度重视品牌化、电商化、渠道关系互动化、渠道利益共同化等;必须调整传统的利益原则及机制,构建具有新的合理性的内外部利益协调机制。总之,无论如何,对于广大农民而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063、71333011)与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


作者:徐旭初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年第3期]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







【历史图文超链接】

热门推荐︱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问答汇总(图示)

推荐︱国家示范社监测系统入口(图示)

﹏农业部决定2015年为农民办理12件实事(图)

﹏徐旭初 :以组织化、品牌化、电商化应对农业转型(图)

﹏4013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录(完整版)

﹏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图)

﹏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开征集意见(图)

﹏1号文件,我有话说(讨论汇总)

﹏合作社办加工正当时(图)

﹏土地入股型流转的探索(图)

﹏积极探索联合社运营模式(图)

﹏《中国农民合作社》约稿函(图)

﹏财政为什么要支持合作社发展(图)

﹏谈财政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导向(图)

﹏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是新型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