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水文物重现海上敦煌

 昵称93999 2015-12-27
图:“南海一号”模型船 网络图片 图:“南海一号”模型船 网络图片

  840多年前,它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近30年来,它的名字叫“南海一号”。

  1987年前,“南海一号”还不为人所知。当时英国人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和交通部广州救捞局合作,打捞荷兰古籍中记载的“林斯堡”号,上装有6箱白银、385.5吨锡锭等货物。尽管英方人员画出了细緻的沉船地点,但这条东印度公司沉船并未找到,反而意外找到了“南海一号”的踪迹。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探索“南海一号”的工作被搁置了10多年,直到2001年中国水下考古队获得香港水下考古协会120万港元贊助,香港贊助方还找到了1987年发现“南海一号”的英国船员,从他手中买下当年的定位海图。

  2002年,装备一新的中国水下考古队再次驶向阳江海域。从2001年至今,考古队员深入到海面下20米深与“南海一号”进行了8次“亲密接触”;从2002年起,一共有6000多件文物被清理出来,其中绝大多数是瓷器。

  从“南海一号”已经被打捞起来的文物,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在世界海上贸易中的地位:一些“喇叭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却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上出现中国文化少有的图案,显然其是专门为国外客户製作的。

  “南海一号”还发现了数以万计的铜钱。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还有建炎元宝(南宋初年)。这么多的货币表明当时中国的国力之盛,中国货币可以成为“海上丝路”的硬通货。

  自2007年底整体打捞出水以后,2009年和2011年广东省水下考古队员对“南海一号”进行了两次室内试发掘,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3年 11月28日正式启动“南海一号”全面发掘与保护工作,“南海一号”逐渐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重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世景象。

  如同敦煌的发现对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一样,“南海一号”以其承载的丰富歷史文化信息,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标誌性发现,因此,被誉为“海上敦煌”。

  来源:大公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