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卖火柴的小女孩》

 江山携手 2015-12-28

精彩课堂源于细读文本

——评窦桂梅老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安徒生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是理解的重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如此经典的课文,如何在整体结构上把握,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在窦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细读文本的深厚功底。

1、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上课伊始,窦老师一言不发,随着舒缓音乐的响起,窦老师满怀深情的诗朗诵也随之而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窦老师可谓是独具匠心,仅仅是课文的第一句话,她就引导学生从中挖掘出隐藏在句子背后的信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窦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挖掘出了三个冷。“天冷极了”,当然看得出冷,“下着雪”,更冷了,而“又快黑了”,冬天的雪夜,给人的感觉就更加的寒冷。简短的一句话,窦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体会句子背后的信息,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寒冷。此时窦老师就小结:“我们在读书时,就要细细地读,慢慢地品,读出文章语句背后的信息,品出文章所蕴藏的情感。”是啊,手把手的教给读书方法,及时小结,学生不就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会读书了吗?

2抓重点句子,反复推敲,及时批注。

窦老师继续让学生大声读第一自然段,并说“哪些地方给你触动,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有了第一句话的读书指导,后面的运用就显得灵活了。窦老师又及时小结:“一篇好的文章之所以是经典作品,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透露着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挖掘这些信息,写出感受。”并出示了她自己在读这篇文章时做的批注,告诉学生,这就是“批注”。这样,“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就水到渠成了。

随着教学的深入,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越见清晰,在梳理文章内容时,板书也就呈现在黑板上,黑板上课题的左侧出现了几个近义词: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痛苦。这些都是小女孩在大年夜时的体验。窦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批注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以及学生对她的同情。

细读文本,才能深入文本,难怪窦老师的课堂总是如此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