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隋唐五代印经典解析(上)

 苏睿思 2015-12-28

隋唐印式作为朱文印的最高典范,博大精深,风格多样。自南北朝发端,经过隋代的整合,到唐朝达到了鼎盛。官印严整宽博,上承南齐“永兴郡印”,一路蟠绕,笔画不顾一切的扩展、延伸;私印顺应书画鉴藏的需要,铸造出了作为篆刻艺术萌芽的元朱印一类作品,给赵孟頫等创作元朱文提供了范本。

根据印文不同的生长状态,隋唐印式呈现出了多样的面貌:有的端庄严整,印文结体自然平正,安详稳妥,体现出了朱文对白文汉印的追摹;有的空灵悠远,排布方式更接近于先秦古玺,大开大合,生动活泼;有的层叠迷离,扭动的线条匀称地交织在印面,造成纷繁复杂的纹理,启发了宋以后的九叠篆官印。

隋唐印章的制作方式大致可分为铸凿和焊接。铸印印风,能于浑厚苍茫中见精微,流动中见迟涩朴茂,有水墨淋漓之趣。焊接印又称“蟠条印”,是先铸好印体,印面内凹成腔,再根据文字造型蟠绕焊接在印腔内而成。其制作便捷,是隋唐印章的常规作法。线条雅洁劲挺,交接富有变化,呈现出悠远诡奇的艺术效果,刚健而不失婀娜。

印面逐渐变大,小篆取代了缪篆,白文变为朱文,焊接、蟠绕致使线条重组、扭曲、变形,加之日久年深的诱蚀残损,幻化出了一个魂奇、神秘的朱白视界,成就了隋唐印式的千姿百态,为印学史铸造了新的辉煌。

↓经典解析↓

中国隋唐五代印经典解析(上)

此印是南朝官印,开启了隋唐官印的先声。线性十足、蜿蜒盘屈,在洁净的世界里,心情地延伸、扩散,触及到每一个角落,展示自身优美的体态,婉转流美。四字对角呼应,“永 印”诙谐,“兴郡”祥和,既展示了单字的为所欲为,又谐和了整体的亲密无间。如此境界,通情达理!

中国隋唐五代印经典解析(上)

中国隋唐五代印经典解析(上)

该印营造出了娴散随意、自由自在的场面。以蟠条缠绕出了当时的篆书时尚,具有汉唐篆书的风神,而更见活泼自由, 极富书写意味。线条凝炼浑朴,形态温婉,少了正襟危坐的虚假作风,亦没有后世工稳印风易犯的矫揉造作和布如算子的毛病,多了一份从容,展示了心灵的律动。

中国隋唐五代印经典解析(上)

以单个字符为单元来安排空间的疏密变化,极意展示文字的魅力,线条舒展的酣畅,结构顾盼多姿。密集的线条里包容了许多细微的变化,将印面的结构与灵动的字符统一在娴雅的氛围中,凸显出独特的意韵,开启了后期流派印的温婉典雅之风。

中国隋唐五代印经典解析(上)

造化神工将原本繁密如织的图象,残损、幻化成此。空白处幽远渺茫,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婉转盘曲的长线,有序地排叠在一起,完成了对空间的整理,使其浑然有象。虽形状各异,却能流动四方。而幽深的留白又如五湖四海,一片汪洋,与漂浮其上的红线一起,荡漾开来,游向远方,自在消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