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府

 尤里蒙提 2015-12-28
王府(1919~2000),赤城县雕鹗镇东兴堡村人,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任龙赤联合县四区东兴堡村党支部书记。1942年2月入伍,曾任龙赤联合县四区、八区武委会主任。1945年10月任赤城县(1945年初,平北地委决定撤销龙赤联合县建制,恢复赤城县)城关区武委会主任。1948年6月~1949年3月历任龙宣怀联合县、化德县、崇礼县武委会副主任。1950年2月任崇礼县武装部副部长、部长。1954年9月,任崇礼县兵役局局长。1958年6月,任赤城县兵役局局长,同年8月任龙关县兵役局第二政委。1959年7月,任龙关县武装部第二政委,1960年10月,任赤城县武装部第二政委、政委。1982年6月离休。
王府在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赤城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任龙赤县八区武委会主任期间,参加了解放赤城县城的战斗。他带领民兵一个大队200人,自7月至10月接替主力部队围困赤城日伪军3个月之久,采取迷藏战、游击战术,迷惑城内敌军,让敌军时刻觉得大军压境,处于紧张慌乱状态,不敢轻举妄动,让八路军围城的主力部队十团和四十团能够抽身参加解放张家口的重要战斗,而后回师解放赤城。王府奉命与八区区委书记郭万宝一起,组织精干民兵于赤城西城外开挖地道,奋战7天7夜,挖了70米长直至西城墙下,用煤油桶装了150公斤炸药、20多个地雷和数枚日式炸弹,于10月14日傍晚引爆成功,将西城墙炸开10多米长的一个大缺口,平北主力部队十团和四十团由此攻入城内,活捉了伪县长张星五及国民党十三纵队司令白耀珍等1000多人,被日伪统治八年的赤城获得了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王府继续从事人民武装工作。1969年,组织上照顾王府多病的身体,批准他提前离职休养,享受副师级待遇,并安排他到张家口军分区干休所安度晚年。但他坚持离而不休,继续留在赤城,为山老区经济建设操心出力。
20世纪70年代初期,县委决定建一座水泥厂。王府主动找到县委请缨,担起筹建重任。县里没有技术力量和地质资料,他就带着人走出去学习、考察、参观,先后到河北、山东的6个县级小水泥厂,学经验,记数据,熟悉操作规程,将建厂知识都记在本子上。为了选定厂址,他又领着人转山头,跑了大半个县,采集各种石灰石样品500多种。为保证工程质量,在建厂过程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事必躬亲,时刻不离工地。为了解决建筑材料、机器、设备问题,他多次到宣化、北京联系钢材、电机、粉碎机、磨面机等。由于苦累,胃病复发。同志们见他吃不好饭,劝他休息几天,他却笑着说:“没关系,我能坚持住,胜利就在眼前了”。伙房有时给他单做点好饭菜,他都一一谢绝,不搞特殊。
为了节约资金,争取时间,他千方百计,能省就省。一次,筹建处向一个农机厂联系加工立窑车间的炉帽,加工费要4000元,交货时间要4个月。王府说:“这太慢了,4个月要误多少活!”他毅然决定放弃外加工,自己干。于是他领着工人把5毫米厚4.8米长的钢板,一块一块地裁割开。由于手工裁料,钢板的焊接部位高低不平,焊不住。王府看到后就毫不犹豫地蹲下来,用两手压住钢板让工人焊。他压一点,工人焊一点。强烈的火烤着他的脸,烧烤着他的双手。焊工们不忍心再焊下去了。王府却说:“没事,你就大胆地焊吧!”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工人一起奋战八天八夜,把立窑车间的最大设备——炉帽制成了。他的脸和双手却脱了厚厚的一层皮。
厂子初步建成后,几次试车都不成功。他想,国家花了这么多钱,用了这么多工,生产不出水泥,怎么向党和人民交代?组织技术人员反复查对资料,但是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他就带着资料和样品到北京科研部门去请教,并请来技师帮助查找原因。原来是一个大型变压器出了故障。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在水泥厂建厂会战的日日夜夜,王府从没按时吃过一顿饭,从没睡过囫囵觉。大家齐心合力,大干快上,仅用1年零七个月时间,年产万吨的水泥厂就建成投产了。
水泥厂建成投产后,他又投入了根治三河(黑河、白河、红河)的战斗,出任根治三河施工指挥部的参谋长。他走遍全县各个施工点,和干部们一起研究施工计划,检查工程质量,使工程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
县招待所比较简陋,床位太少,他便建议县委、县政府翻修增容。县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委托他主抓这项工程。
为了节省开支,旧房拆下来的砖头、木料,他不准随便处理,要求收拾起来派上用场。下雨天,他总要冒雨去检查水泥是不是盖好了。在工程进行的日子里,他很少按时回家吃饭,别人下班走了,他还在工地上转。哪儿有问题,随手记下来,哪儿有忘掉收拾的工具,他随手给收拾起放好。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招待所的翻建任务完成了,共建起10排新平房,一座二层楼房,一座四层楼房,两个大饭厅兼会议室,共计215间,约6000平方米,最后结算,每间房只花近500元。
县城南门外大桥,原系清朝乾隆年间孟思谊、黄绍七两位知县捐俸所建的石拱桥,距今约250年。因多年淤积,5个桥孔只有2孔能走水。王府立刻向县里提出重修南大桥的建议。1974年,县委批准他的建议,他又主动担任工程总指挥。施工中他动员县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经过一年多苦战,于1975年10月,建成了一座长60米,宽9米,人行道宽1.5米,承重汽车13吨、拖60吨的9孔钢筋混凝土板式永久性大桥。建桥之初,预计需资金13万元,实际只花了不到6万元,是一项多快好省的惠民工程。
1989年,县里引进北京市中建一局160万资金,在温泉建一所宾馆。为了用好这笔资金,需要有个责任心极强的人来管这项工程。县领导立刻想到了王府,请他担任筹建工程指挥部的顾问。此时,王府已经70岁高龄,刚从张家口住院回来,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但他却高兴地接受了县里的安排,每天骑自行车往返30里上下班。县委领导决定给他配一部专车接送。他十分感动,但车他却不要,坚持骑车上下班。
温泉宾馆建成了,为赤城改革开放和旅游观光创造了良好条件。
此外,王府还为县武装部盖库房,为离休老干部盖家属房,为电机厂修水渠上的小桥。总之,给人民造福的事,他总参与其中尽心尽力,从不言苦言累,从不居功。冬季,他每天5点钟起床,先把街道打扫干净,然后挎上粪筐为生产队积肥。一冬天就积肥5000多公斤。
2000年,王府80寿辰,县委、县政府领导,都到家为他祝寿,他激动地表示,在有生之年不歇脚,抓紧有限的时间再为党为人民尽一点微薄之力。没想到寿辰过后不久,他旧病复发,恶化,于2000年1月18日病逝于张家口,终年80岁。噩耗传来,全县干部、群众都极为悲痛,怀念他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