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利三藏》—— 最古老的圣典

 海湾踏浪 2015-12-29


一、《巴利三藏》的简介


巴利语藏经(Pāli-Canon),又作巴利三藏(Pāli-Tripiaka)、巴利圣典、南传大藏经,指源自上座部的分别说部之斯里兰卡大寺所传的佛教藏经,用巴利语传诵记录,为早期佛教经典,历史上有六次佛教圣典结集。目前流传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一带地区的上座部佛教,三藏圣典仍然很完整。


巴利三藏分为律藏、经藏和论藏。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三藏及教史的注释书和藏外文献。

  • 律藏(Vinaya),是世尊为诸弟子制定的戒律、教诫和生活轨则。

  • 经藏(Sutta),是世尊以及圣弟子们的言行集。

  • 论藏(Abhidhamma),是对世尊教法、要义精确的、系统的分类以及诠释。

  • 注释书 三藏的注释书,称为义注(Ahakathā)。义注的注释,称为复注(īkā)。复注的注释,称为复复注(Anuīkā)。

  • 藏外文献 在三藏之外,还有巴利语藏外要典,是指巴利语三藏编成后的各种巴利语佛教典籍,主要是注释书、历史、概要、诗歌等著作。


二、《巴利三藏》的集成


佛陀住世时只是说法定律,并无著述。其教法经过说教、传诵、结集几个阶段,文句逐渐由简短而长广,义理逐渐由疏略而精密,结构逐渐由片段而系统。


六次圣典结集:

  • 第一次集结:佛陀入灭(公元前544年)后的三个月,为了预防非法、非律的蔓延。

  • 第二次集结:佛陀入灭后的一百年,判定十事非法。

  • 第三次集结:佛陀入灭后的两百多年,正式定型。

  • 第四次集结:公元前一世纪末叶,首次记录成文。

  • 第五次集结:公元1871年,重述和验证。

  • 第六次集结:公元1954-1956,重述和验证。


另外,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阿首咖王是非常有名的护法国王,但在上座部传承的三藏圣典里居然找不到他的名字。这就是证明现在上座部佛教传承的三藏是在阿首咖王时代或更早就定型的,连阿首咖王的名字都没有被加进去。也就是说,巴利三藏最迟是在第三次结集就定型了。所以,巴利三藏是到目前为至最古老、最原始的佛教经典。


三、《巴利三藏》的特点


将斯里兰卡大寺部的这套巴利三藏和其它部派所传的圣典进行一番比较,可发现巴利三藏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1. 原始性这套巴利三藏自公元前三世纪集成,公元前一世纪在兰卡定型之后,两千余年未曾变更,它保持了原始时期的面貌,是一部最为古老的圣典。

  2. 系统性:巴利三藏是一套完备、系统的经典。它不仅有卷帙浩繁,结构严谨的律、经、论三藏,号称八万四千法蕴;而且有大量的注疏文献和藏外经典。

  3. 普遍性:巴利三藏是上座部分别说系大寺部的传本,它的根据地是斯里兰卡。后传入到中印半岛;公元11世纪的中期传入缅甸12、13世纪传入到泰国和柬埔寨;14、15世纪传入老挝和我国云南的傣族地区。这样,巴利三藏便成为斯、缅、泰、柬、老及我国傣族地区共同遵依的唯一圣典。

  4. 现实性:这部集成于两千多年前的巴利三藏,当今仍然是南传各国及我国傣族地区所依从的唯一圣典。巴利三藏的思想依然主宰着南传诸国的文化,指导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当今之世,没有任何其他一部佛典能像巴利三藏那样仍然支配着那样多的国家和人民。对南传诸佛国的人们来说,巴利三藏并非历史文献,而是天天诵读的教科书。

  5. 单纯性:现存的巴利三藏,即是上座部分别说系兰卡大寺派的传本;而说一切有部、化地部、法藏部等,则都没有一套系统的经典流传下来,汉译佛典虽极宏富,但尚有许多未译为英法诸文,更未译为南传诸国的民族语言,所以无法使世人了解。

巴利三藏的原始性、系统性、普遍性、现实性、单纯性,说明它是一套十分重要的佛教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