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籍者,一定是那些有一定阅历,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把自己的的人生感悟与社会思考用文字加以展示出来。而那些所谓的经典书籍则是经历了岁月的淘洗,经过无数的专家的选择,证明了的确有其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才得以留下的文本。 正是因为如此,书籍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样,每个朝代,每一代人,都十分清楚书籍对于传承的重要性,书籍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书籍的存在就是为了阅读的,因为爱阅读的人是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让自己学习到平时学不到的知识,爱阅读的人是可以在阅读各种书籍的过程中一点点地增长见识,一点点地开阔视野,可以说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们打开世界的另一个窗户。因为阅读,在很多时候的自由阅读,或者带着某种兴趣的阅读一定是阅读者内心期待获得的知识或者想了解的世界,这种阅读要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读要更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更容易让学生以个人的视角去认知与学习,学生也更容易在这样相对自由的情景里获得阅读的愉悦与满足。这个时候,外面的世界,全然是在一个读者面前展开,只不过是以一本书的形式,只不过是需要阅读者静心在文字的世界里行走,是需要阅读者在安静的阅读中一点点地以自己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去思考这个世界,这个社会。 为什么很多老师总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告诉学生这个世界是怎样怎样?为什么就不让学生在安静的阅读过程中真切地感知书本里的世界,然后在对照现实中的世界?其实学生是有能力了解这个世界的,哪怕没有人指引他,哪怕他只是暂时在黑暗中摸索,毕竟,他们也是有头脑,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尽管以他们能力与水平会走许多弯路,会走许多歪路,如果有了给予正确的引导是可以更好更准确地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只要这个学生是喜欢阅读的,只要这个学生知道自己该读哪些书,只要这个学生能够选准那些自己心仪,自己喜欢读的而且很有意义的书籍,这些书籍是可以引导学生找到一条比较光明的路,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获得应有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的。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班里是不是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喜欢阅读,他们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快乐,在阅读中获得理性思考的乐趣,在阅读中享受到拥有精神家园的满足。这些学生跟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总是视野比较开阔的人,他们总是那些心胸比较豁达的人,他们总是涵养比较好的人,他们也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比较喜欢的人,因为他们的语文水平,语文成绩肯定不差。 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未来是不是会比他们现在要好了许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