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8.炙甘草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5 发布于山东


128.炙甘草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炙甘草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炙甘草12克 生姜9克 生地黄48克 人参6克 桂枝9克 阿胶6克(包) 麦门冬12克 麻仁12克 红枣30枚
加减;
1.阴血虚甚,舌光萎者,宜以熟地易生地,加强滋补阴血之力;
2.心悸怔忡较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等以增养心安神定悸之效,或加龙齿、磁石以助重镇安神之力;
3.虚劳肺痿阴伤燥较著者,宜酌减桂枝、生姜、酒之剂量或不用,以防温药耗阴劫液之弊。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 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心悸、气短、脉结代之症且辨证属阴血不足,心气虚 弱者,以及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等。 1。心悸  2.崩漏   (一)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   2.心动过缓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其他心律失常  (二)病毒性心肌炎 用炙甘草汤为基本方 (三)重病呃逆  
[功用] 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主治] 1.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 干结,脉虚数。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 光少苔为证治要点。
 炙甘草汤  (《伤寒论》)
    [异名]  复脉汤(《伤寒论》)、甘草汤(《普济方》卷27)。
    [组成]  甘草四两炙(12g)  生姜三两切(9)  人参二两(6g)  生地黄一斤(50g)
桂枝三两去皮(9g)  阿胶二两(6g)  麦门冬半升去心(10g)  麻仁半升(10g)  大枣三十枚擘(10枚)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
一日三次(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  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主治]
    1.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
干结,脉虚数。
    [病机分析]  心主血脉。心气旺盛,阴血充沛,则心搏有力,节律规整,脉象亦平
和有力。若心气虚弱,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则脉来或结或代,至数不齐;阴
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心失其养,则心悸不宁;气血两虚,形体失于温养,则虚羸少
气;舌为心之苗,心之气血虚少而无以奉养,故舌光少苔或质干瘦小。本方所治之虚劳
肺痿,乃久咳伤肺,气阴耗损而成。肺气虚弱,气逆于上,故咳嗽气短;津液失布,故
多唾涎沫;肺气不足,卫气亦弱,腠理不密,故自汗不已;阴血不足,形体失充,神
明、清窍、形体皆失其养,故虚烦不眠,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阴虚热扰,
迫津外泄,故寐则汗出;脉来虚数,亦为气阴不足之象。综上所述,本证临床表现虽较
复杂,但以阳气及阴血不足为基本病机变化。
    [配伍意义]  本方原为治疗心之气血两虚的脉结代,心动悸而设,故以益心气、补
心血,养心阴,通心阳立法。方中重用炙甘草,以其擅补心气,可“安魂定魄”(《日华
子本草》卷5),并长于补中益脾,化生气血,滋后天之本以裕气血生化之源,本品甘
平柔润,补而不峻,缓以定悸,故为君药。臣以生地黄甘凉滋润,养阴补血,方中重用
达一斤之多,意在与炙甘草相伍益气养血以复脉之本。人参、大枣补益心脾,合炙甘草
则养心复脉,补脾化血之功益著;阿胶、麦冬、胡麻仁甘润养血,配生地黄则滋心阴,
养心血,充血脉之力尤彰;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以助脉
气接续,同为佐药。原方煎煮时加入清酒,以酒性辛热,可行药势,助诸药温通血脉之
力。数药相伍,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复而心脉通,气血充沛,血脉畅通,则悸可
定,脉可复。由于炙甘草、人参亦可补肺气,润肺止咳;阿胶、麦冬又善养肺阴,治肺
燥;生地、胡麻仁长于滋补肾水,与胶、地相合而有“金水相生”之功,故本方又可用
于治疗虚劳肺痿而证属肺之气阴两虚者。
    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气血阴阳并补,尤以益气养血之力为著;二是心脾肺肾四
脏同调,尤以补益心肺之功为大;三是补血之中寓有通脉之力,使气足血充畅行于脉,
则脉气接续,诸症自痊。
    方中炙甘草的剂量重达四两,远远超出常规剂量,意在益气补心,缓急定悸,为引
起医家重视,强调其非同于一般方剂的调和之功,故以“炙甘草汤”名方。服用本方后
有使悸定而脉复之效,故又名“复脉汤”。
    [类方比较]  本方与归脾汤均可补益心之气血,以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
但本方补益气血之功较著,且配伍了桂枝、生姜、酒等辛温通阳之品,故不仅能够益气
养血,并可通阳复脉,故适宜于气血两虚,脉气不相接续之心动悸,脉结代,亦可加减
用于肺气阴两虚的久咳痰少证;而归脾汤中参、芪与白术相伍,补脾益气之力较强,又
配以大队养心安神药物,既可补心安神,又能益气摄血,故适宜于心脾气血两虚,神失
所养的心悸、失眠、健忘证,以及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之出血证。
    本方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之气阴两虚久咳不已。但本方益气
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于温补,阴虚肺燥较著或兼内热者
不宜;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敛的五味子,标本兼顾,故止咳
之功胜于炙甘草汤,且偏于清补。临证之时可斟酌选用。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
光少苔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阴血虚甚,舌光而萎者,宜以熟地易生地,加强滋补阴血之力;心悸
怔忡较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等以增养心安神定悸之效,或加龙齿、磁石以助重镇安
神之功;虚劳肺痿阴伤肺燥较著者,宜酌减桂枝、生姜、酒之剂量或不用,以防温药耗
阴劫液之弊。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
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心悸、气短、脉结代之症且辨证属阴血不足,心气虚
弱者,以及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等。
    [使用注意]  本方用药偏温,阴虚内热者慎用。
    [源流发展]  炙甘草汤由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制,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故又名“复脉汤”。唐.孙思邈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对本方主治证候病机及临床表现又作
了进一步阐述,明确指出本证由虚而致,临床表现为“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
悸,行动如常”(《千金翼方》卷15)。王焘根据本方组成药物可补益肺之气阴,提出扩
大其治疗范围,用于“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外台秘要》卷10),王氏此说
尽管后世附合者甚众,但付诸实践者并不多见,本方主要还是因其补虚复脉擅治脉结
代、心动悸之证而名世及沿用至今。炙甘草汤为仲景补益虚损之名方,也是方剂学史上
较早的补益方剂,对后世补益方剂的组方配伍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因而《医学入
门》云“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者”  (录自丹波元坚《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卷上),故本方又堪称补法之滥觞。清.吴瑭结合温病病机特点和治疗的需要,减去方中
桂、姜、参、枣之温,加入酸寒之白芍滋阴敛液,使气阴(血)并补之剂一变而成为滋
阴专方一一加减复脉汤,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又以此为基础稍
事加味,创制了“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一系列
滋阴生津,柔肝熄风的名方。鉴于本方对于后世滋阴生津法运用的影响,故而又有“滋
阴祖方”(《医寄伏阴论》)之誉。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君药的认识  对于本方君药的认识,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以
柯琴为代表的认为以生地黄为君,如柯氏云:“此以心虚脉代结,用生地为君,麦冬为
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1),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
类规划教材《方剂学》(即六版教材)亦持此说。二是以钱潢为代表的认为以炙甘草为
君,如钱氏云:“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伤寒溯源集》卷2),从其说者
有王子接、丹波元坚、吕震等,以及二、四版教材、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方剂
学》(五版教材之教参)、中医基础系列教材《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上述
主张以生地黄为君者,主要以其在方中用量独重为依据;主张以炙甘草为君者,则主要
是因其在方中超乎寻常的剂量以及用炙甘草名方之故。由于本方所治气血之虚何者为主
原书并无明确论述,难以根据“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者为君”的方剂组成原则进行
判断;加之仲景方中以君药命名者固多,但亦有十枣汤等之例外,而且用量独重却非君
药者亦不乏其例,故若仅据用量或是否作为方名来判断君药又难免失之片面。由是论
之,本方君药似乎颇难确定。但若再细绎仲景诸方,方名中所示之药不论是否为君药,
均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而且仲圣素以制方配伍严谨而著称,剂量变化锱铢之间亦反复
揆度,本方炙甘草用量重达四两之多,在仲景诸方中无出其右,足见其非同一般的调和
补益,而是针对“脉结代,心动悸”而采取的特殊法度;此外从“君药是方剂组成中不
可缺少的药物”来看,本方中生地黄补益阴血之功固然力大效宏,但与炙甘草相比,必
不可少的药物显然应当首推后者。综合以上因素,仲景对本方中炙甘草的重视和该药的
不可替代性,皆提示了炙甘草的重要地位,故以之为君药似较合仲景本意。对此,当代
名医岳美中曾有精辟的论述:“仲景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显然是以甘草为君。乃后世
各注家都不深究仲景制方之旨,意退甘草于附庸地位,即明如柯韵伯,精如尤在泾,也
只认甘草留中不使速下,或囫囵言之,漫不经意。不知甘草具'通经脉、利血气’之功
能,载在陶弘景《名医别录》,而各注家只依从甘草和中之说法,抛弃古说不讲……生
地黄,《神农本草经》主'伤中,逐血痹’;  《名医别录》主'通血脉,利气力,。则大
枣、地黄为辅助甘草'通经脉,利血气,之辅药无疑”(《岳美中医案集》)。岳氏考虑到
《伤寒论》的成书年代,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古说”分析方中地黄与炙
甘草等药的作用,自出机杼,不落窠臼,耐人寻味。由于生地黄在本方中毕竟为补血
(阴)群药之主,故有人提出应与炙甘草共为君药,以体现气血双补之法,此说亦有一
定道理。但若以地黄为君,而炙甘草从之,则似乎与仲景立方本意相悖,至于临证之时
随气血虚损之主次而酌定君药又当别论。
    2.关于本方隶属归类的认识  上述对于本方君药认识的分歧,又进一步导致了该
方在各版教材“补益剂”中所属类别的差异。如本方在二、五版教材中被列入“补血”
剂,在四版和系列教材中被列为“气血双补”剂,在六版教材中则被列为“补阴”剂。
上已述及,本方既非以地黄为君,故列于“补阴”或“补血”之剂均有不妥;但方中重
用地黄滋阴养血,加之有麦冬、麻仁、阿胶等补血之品相协,若列于“补气”剂中又难
以体现其补血之功;而方中君以炙甘草补气,臣以生地黄养血,二药重用,再有诸药辅
之,共奏气血双补之功,故尔将其列入“气血双补”剂中较为适宜。
    [方论选录]
    工.喻昌:“炙甘草汤,仲景伤寒门内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一名复脉汤。
《千金翼》用之以治虚劳,即名为《千金翼》炙甘草汤。《外台》用之以治肺痿,即名为
《外台》炙甘草汤……究竟本方所治,亦何止于二病哉!昌每用仲景诸方,即为生心之
化裁,亦若是而已矣。《外台》所取在于益肺气之虚,润肺金之燥,无出是方。至于桂
枝辛热,似有不宜,而不知桂枝能通荣卫,致津液。荣卫通,津液致,则肺气转输,浊
沫以渐而下,尤为要药,所以云治心中温温液液者。”(《医门法律》卷6)
    2.张璐:“细绎其方,不出乎滋养真阴,回枯润燥兼和营散邪之剂。必缘其人胃气
素虚,所以汗下不解。胃气转伤,真阴枯竭,遂致心悸脉代,与水停心悸之脉,似是而
非。水则紧而虚则代,加之以结,则知正气虽亏,尚有阳邪伏结,凌烁真阴,阴阳相
搏,是以动悸不宁耳。邪留不解,阴已大亏,计惟润燥养阴,和营散邪,乃为合法。方
中人参、甘草,补益胃气;桂枝、姜、枣,调和营卫;麦冬、生地、阿胶、麻仁,润经
益血,复脉通心。尚恐药力不及,更须清酒以协助成功。盖津液枯槁之人,预防二便秘
涩之虞,其麦冬、生地,专滋膀胱之化源;麻仁、阿胶,专主大肠之枯约,免致阴虚泉
竭,火燥血枯。此仲景救阴退阳之特识也。”(《伤寒缵论》)
    3。徐彬:“此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也。谓虚劳不足者,使阴阳不至睽隔,荣卫稍
能顺序,则元气或可渐复。若汗出,由荣强卫弱,乃不因汗而爽,反得闷,是阴不与阳
和也。脉者,所谓壅遏荣气,令无所避,是为脉,言其行之健也。今脉结,是荣气不
行,悸则心亏,而心失所养,荣气既滞,而更外汗,岂不立槁乎?故虽内外之脏腑未
绝,而行动如常,断云不出百日,知其阴亡而阳自绝也。若危急,则心先绝,故十一日
死。谓心悬绝,该九日死。再加火之生数,而水无可继,无不死也。故以桂、甘行其身
之阳,姜、枣宣其内之阳,而类聚参、胶、麦、生地润养之物,以滋五脏之燥,使阳得
复行于荣中,则脉自复。名曰炙甘草汤者,工为万物之母,故既以生地主心,麦冬主
肺,阿胶主肝肾,麻仁主肝,人参主元气,而复以炙甘草为和中之总司,后人只喜用
胶、麦等,而畏姜、桂,岂知阴凝燥气,非阳不能化耶!”(《金匮要略论注》卷2)
    4.柯琴:“仲景于脉弱者,用芍药以滋阴,桂枝以通血,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未有
地黄、麦冬者,岂以伤寒之法,义重扶阳乎?抑阴无骤补之法与?此以心虚脉代结,用
生地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大寒,非发
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脉,生姜、大枣以和营,阿胶补血,酸枣安神,甘草
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
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麦冬得酒良。”(录自《古
今名医方论》卷1)    .
    5.程知:“此又为议补者立变法也。曰伤寒,则有邪气未解也。心主血,曰脉结代,
心动悸,则是血虚而真气不相续也。故峻补其阴以生血,更通其阳以散寒,无阳则无以
绾摄微阴,故方中用桂枝汤去芍药,更渍以清酒,所以挽真气于将绝之候,而避中寒于
脉弱之时也。观小建中汤,而后知伤寒有补阳之方;观炙甘草汤,而后知伤寒有补阴之
法也。”(录自《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卷2)
    6。钱潢:“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又能使断脉复续,故又名复脉汤。
甘草生能泻心下之痞,熟能补中气之虚,故以为君。生姜以宣通其郁滞,桂枝以畅达其
卫阳,人大枣而为去芍药之桂枝汤,可解邪气之留结。麦冬生津润燥,麻仁油滑润泽,
生地黄养血滋阴,通血脉而益肾气。阿胶补血走阴,乃济水之伏流所成,济为十二经水
中之阴水,犹人身之血脉也,故用之以导血脉。所以寇氏《本草》云,麦冬、地黄、阿
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也;人参补元气之虚,同麦冬又为生脉散之半;
更以清酒为使,令其宣通百脉,流行血气,则经络自然流贯矣。”(《伤寒溯源集》卷2)
    7.魏念庭:“仲景用炙甘草汤,盖不问其表里,而问其阴阳,不治其气血,而理其
神志,然究何尝外于补阳益阴、生卫养营之为治乎?甘草、生姜、桂枝、参、枣,补阳
生卫,助其气也;麦冬、麻仁、生地、阿胶,益阴养营,滋其血也。气旺精足,而神有
昭昭朗朗者乎!缘此证不见气血之为病,而实为病甚大,仲景用阴阳两补之法,较后人
所制八珍、十全等汤纯美多矣。”(《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3)    .
    8.尤怡:“脉结代者,邪气阻滞而营卫涩少也;心动悸者,神气不振而都城震惊也。
是虽有邪气,而攻取之法无所施矣。故宜人参、姜、桂以益卫气;胶、麦、麻、地、
甘、枣以益营气。营卫既充,脉复神完,而后从而取之,则无有不服者矣。此又扩建中
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如此。”(《伤寒贯珠集》卷1)
    9.王子接:“炙甘草汤,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虚劳,三者皆是津涸
燥淫之证。  《至真要大论》云:燥淫于内,金气不足,治以甘辛也。第药味不从心肺,
而主乎肝脾者,是阳从脾以致津,阴从肝以致液,各从心肺之母以补之也。人参、麻仁
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
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人血,引领地、冬归
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与心肺矣。喻嘉言曰:此仲景伤寒门中之
圣方也。仲景方每多通利,于此处特开门户,重用生地,再借用麦冬手经药者,麦冬与
地黄、人参气味相合,而脾胃与心经亦受气相交。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
(《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
    10.陈蔚:“病久正气大亏,无阳以宣其气,更无阴以养其心,此脉结代,心动悸所
由来也。方中人参、地黄、阿胶、麦冬、大枣、麻仁,皆柔润之品以养阴;必得桂枝、
生姜之辛以行阳气,而结代之脉乃复;尤重在炙甘草一味,主持胃气,以资脉之本源;
佐以清酒,使其捷行于脉道也。其煮法用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以煎良久,方
得炉底变化之功,步步是法。要之,师第言结代者,用此方以复之,非谓脉滑脱者以此
方救之也,学者切不可泥。”(《伤寒论浅注》卷3)
    11.丹波元坚:“此方,仲景滋阴之正方,而《千金翼》文出于仲景,必有其征,故
宋人取附于此也。《医学入门》称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者,其言为当。盖
此方炙甘草为君,生姜、大枣为臣,地黄、麻仁、阿胶、麦冬为佐,。专以滋阴润燥为
务,然惧其粘腻凉湿,不利中土,故人参、桂枝为使。更用清酒,并以救护元阳,旁宣
达诸药之力,与肾气丸之桂、附,救肾中之阳,其趣似异而实同。如后世滋阴诸方,徒
裒合群队凉润之品,诚非知制方之旨者矣。”(《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卷上)
    12.吕震:“按脉结代而心动悸,则心悸非水饮搏结之心悸,而为中气虚馁之心悸
矣。经文明以结阳代阴,昭揭病因,证津液衰竭,阴气不交于阳,已可概见。君以炙甘.
草,坐镇中州;而生地、麦冬、麻仁、大枣、人参、阿胶之属一派甘寒之药滋阴复液;
但阴无阳则不能化气,故复以桂枝、生姜宣阳化阴,更以清酒通经隧,则脉复而悸自安矣。”(《伤寒寻源》卷5)
    13.唐宗海:“此方为补血之大剂。乡光辈杨西山言,此方亟戒加减,惜未能言明其
义。余按此方,即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之义。姜、枣、参、草,中焦取
汁,桂枝人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枝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
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下藏
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时方养荣
汤,亦从此套出。第养荣汤较温,此方多用生地、麦冬,则变为平剂,专滋生血脉。若
催乳,则无须桂枝;若去桂,加枣仁、远志,则更不辛烈;若加丹皮、桃仁,则能清心
化血;加山栀,又是清心凉血之剂;加五味,则兼敛肺金。此虽加减,而仍不失仲景遗意,又何不可?”(《血证论》卷7)
    14.田宗汉:“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
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盖天地之机.动则始化,静则始
成。使诸药不得姜、桂、白酒动荡其间,不能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则津液无以
复生,枯槁无以复润,所谓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刚柔相济,则
营卫和谐。营卫和则气血化,气血化则津液生,津液生则百虚理,脉之危绝安有不复者
乎?滋阴邪已退,而燥涸复起,若非本方滋阴和阳,不足以化生津液而润枯槁。”(《医
寄伏阴论》)
    15.张锡纯:“炙甘草汤之用意甚深,而注疏家则谓方中多用富有汁浆之药,为其心
血亏少,是以心中动悸以致脉象结代,、故重用富有汁浆之药,以滋补心血,为此方中之
宗旨。不知如此以论此方,则浅之乎视此方矣。试观方中诸药,惟生地黄(即干地黄)
重用一斤,地黄原补肾药也,惟当时无熟地黄,多用又恐其失于寒凉,故煮之以酒七
升、水八升,且酒水共十五升,而煮之减去十二升,是酒性原热,而又复久煮,欲变生
地黄之凉性为温性者,欲其温补肾脏也。盖脉之跳动在心,而脉之所以跳动有力者,实
赖肾气上升与心气相济,是以伤寒少阴病,因肾为病伤,遏抑肾中气化不能上与心交,
无论其病为凉为热,而脉皆微弱无力,是明征也。由斯观之,是炙甘草汤之用意,原以
补助肾中之气化,俾其壮旺上升,与心中之气化相济救为要着也。至其滋补心血,则犹
方中兼治之副作用也,犹此方中所缓图者也。
    又方中人参原能助心脉跳动,实为方中要药,而只用二两,折为今之六钱,再三分
之一,剂中止有人参二钱,此恐分量有误,拟加倍为四钱,则奏效当速也。然人参必用
党参,而不用辽参,盖辽参有热性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16.曹颖甫:“夫血统于脾,而出于胃中之水谷,胃虚则无以济生血之源,生血之源
不继,则营气不足。脉见结代者,心阳不振,而脉中之血,沾滞不得畅行也。故炙甘草
汤用炙草、生姜、人参、大枣和胃以助生血之源,麦冬润肺以溉心脏之燥,阿胶、生地
黄以补血,桂枝以达心阳,麻仁润大肠,引中脘燥气下行而不复熏灼心脏,与麦冬为一
表一里。和胃养血,则脉之结代舒;润肺与大肠,而心之动悸安。更加桂枝以扶心阳,
而脉之失调者顺矣。”(《伤寒发微》)
    [评议]  本方为仲景补虚复脉的名方,深得历代医家所推崇,故有关论述甚多。综
观注家所见,对于本方主治,从气血(阴)两虚立论者为多,如魏念庭谓本证气血之
“为病甚大”,并赞本方“用阴阳两补之法,较后人所制八珍、十全等汤纯美多矣”。据
此而从补气养血方面对本方立方大法及方意进行了多方阐述,如钱、魏、尤等医家,所
论各有心得,颇资后学揣摩。方中麻仁,柯琴主张用枣仁,唐宗海则认为用芝麻,均有
一定道理,临证可择宜应用。张锡纯又独具慧眼,指出本方药物经酒水久煮,方中生地
黄由凉变温而功似熟地,给人以启迪。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医家指出本方主治证候属正
虚邪结之候,如张璐云“正气虽亏,尚有阳邪伏结,邪留不解,阴已大亏”,程知云
“曰伤寒,则有邪气未解也”,尤怡曰“脉结代者,邪气阻滞而营卫涩少也”等等,近人
亦有报道本方对于心动悸、脉结代之证由外感而致者如病毒性心肌炎等有较好疗效,对
此应予进一步研究。此外,部分医家在论述本方时偏重其滋补阴血之功,如张璐说:“细
铎其方,不出乎滋养真阴,回枯润燥兼和营散邪之剂”,徐彬谓:“此虚劳中润燥复脉之
神方也”,柯琴曰:本方“生地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之路”,丹波元
坚则一言以概之:“此方,仲景滋阴之正方”,田宗汉更将本方誉为:“滋阴之祖方也”,唐
宗海则提出本方“为补血之大剂”等等。究其原因,可能是方中滋阴补血药味似较补气
之品为多,而且后世补阴方剂由本方化裁而成者甚众。对此岳美中论曰:“阴本主静,无
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人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
之脉去,动悸之证止。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
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曦干,又怎能润枯泽槁呢?”(《岳美中医案集》)可见,仅从药物数
量等表面现象来理解方剂的配伍意义,未免失之浅薄。前已述及,虽然后世由本方变化
而出的补血或补阴方剂较多,但其立方本旨应以气血(阴)并补为是。
    [验案举例]
    1。心悸  《经方实验录》:律师姚建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
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服炙甘草汤十余剂而愈。
    2.崩漏  《浙江中医杂志》(1985,10:463):某女,49岁。近一年月经不调,经常
出血不止。此次来经20余天,色淡红质稀,伴眩晕、体倦,腰酸,舌淡胖苔少而润,
脉细软。以炙甘草汤加减,药用炙甘草30g,党参15g,阿胶、炒白术、麦冬、熟地各
lOg,桂枝9g,干姜6g,大枣10枚,7剂后血止。
    按语:案1心悸、脉结代,谅由气血不足,心失其养,脉气不相接续而致,故投炙
甘草汤获效。案2崩漏脉证合参,当属气血不足,血失统摄,故以双补气血的炙甘草汤
更加白术以增补气之力,减麻仁而易以熟地。值得提出的是,本证既未因无脉结代不须
通阳复脉,或虑温燥动血而减去桂枝及干姜。表明临床运用本方时,不必过于虑其劫阴
动血之弊,二药辛温通达之性反而有助气血的化生,正如吕震所说:“阴无阳则不能化
气,故复以桂枝、生姜宣阳化阴”(《伤寒寻源》卷5)。
    [临床报道]
    (一)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  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0例,取得较好疗效。其中男35例,
女5例;各类器质性心脏病10例,心肌炎后遗症5例,原因不明者25例。临床表现为
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气短,头晕及脉结代等症为主。处方:炙甘草、丹参各
15g,大枣6枚,阿胶、生姜、党参、麦冬、麻仁、炒枣仁各lOg,生地20g,桂枝6g,
以水酒各半,煎2次服,20剂为1疗程。结果:早搏消失者31例,早搏减少者7例,
无效2例川。另据报道,以本方为主,气阴两伤,加玉竹、玄参;心脾不足,加白术、
黄芪;心阳不足,加热附片;夜寐不安,加酸枣仁、柏子仁。治疗室性早搏30例(男
19例,女儿例;年龄24—69岁,尤以40岁以上为多;病程2—20年),病例选择根据
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均经
心电图检查确诊。其中轻度17例,中度10例,重度3例。结果:显效(用药后早搏消
失)25例,占83。3%;有效(用药后早搏次数较原有减少50%或减轻1度)3例,占
工0%;无效(用药后早搏无变化)及恶化(用药后早搏较前增加50%)各工例,各占
3.3%。总有效率为93.3%L2,。戴氏以炙甘草50g,党参、桂枝、阿胶各lOg,生地、
酸枣仁各30g,大枣20枚,文火煎至300ml,每次温服150m1,早晚分服,4周为1疗
程,治疗室性早搏32例,治疗期间每天听诊2—3次,并配合.C/电图观察。结果:显效
(心脏及心电图检查,均示早搏消失,其它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19例,有效(心脏听
诊及心电图检查,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其它症状及体征减轻)9例,无效(用药后
症状无改变)4例,总有效率为88.6%L3j。
    2.心动过缓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以炙甘草汤加附子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
例。其中动脉硬化性心脏病6例,心肌炎、心肌病各2例,诊断未明l例;11例均有
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其中2例出现逸搏心律;心率在40次/分以下3例,40—50次/
分8例。治疗结果,显效4例,有效7例。其中心率上升至60次份7例,传导阻滞9
例减轻,窦性停搏7例消失,2例逸搏心律消失,4例阿氏综合征服药期间未见发作。
其中3例随访1年亦无发作。治疗后9例进行阿托品试验对照观察,5例心率>90次/
分L4j。按人参、阿胶各工份,甘草、生姜、桂枝各2份,麦冬、麻仁、大枣各3份,地
黄5份的比例配方,制成膏剂。每次服15g,1日2次,3周为1疗程,治疗心动过缓
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3例。结果:显效44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
90。4%,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187例。总有效率为79.3%。本品由于能提高心脏的兴奋
性,不仅对心动过缓及病窦综合征有效,对慢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疗效c“。
    3.其他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对于多种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报道用炙
甘草、麦冬、酸枣仁各9g,党参、生地、丹参各12g,桂枝3—6g,治疗房性早搏、房
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频发室性早搏19例,房室传导阻滞(工。一Ⅲ。)及
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16例,49例中原发病为冠心病、高血压病者38例,风心
病、心肌病及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u例;年龄34—76岁。结果:治愈(经1—2周治
疗,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28例,好转<经2—4周治疗,自觉症状好
转,复查心电图未恢复正常或有所改善)18例,无效(治疗2周以上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4%。
    (二)病毒性心肌炎
    用炙甘草汤为基本方(炙甘草、阿胶、麻仁各9g,人参、桂枝、生姜各6g,生地
黄30g,麦冬12g,红枣6个),随证加味,邪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青叶;阴虚重者加
龟甲、黄精;心神不宁加炒枣仁、珍珠母。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
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4岁(5—15岁占73.7%)。结果:痊愈
(症状、体征、心电图均正常)30例,有效(症状、体征、心电图3项中有两项正常)
4例,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2例,死亡2例(系Ⅲ。房室传导阻滞)。总有效率
为89.5%。疗程最长42天,最短6天,平均15.6天。    '
    (三)重病呃逆
    应用炙甘草汤治疗重病呃逆,其中脑出血并呃者7例,脑血栓并呃者3例,蛛网膜
下腔出血并呃者2例,肝癌并呃者2例。工4例均是男性,年龄在64—79岁。结果服药
剂量最少1剂,多者3剂,呃逆即止,获效神速。
    [实验研究]
    1.抗心律失常作用  实验表明:炙甘草汤能够降低氯仿诱发小鼠室颤发生率5缩
短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降低乌头碱诱发大鼠室速和室颤发生率;降低结
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本方预防给药,对正常及脾虚大
鼠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若心律失常出现后给药,正常组的转窦率可达
84.6工%,而脾虚组动物治疗给药效果不显。以左旋甲状腺素皮下注射复制大鼠阴虚
证模型,发现“阴虚”大鼠对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显示心率加快、心律
不齐及T波异常,且诱发心律失常所用肾上腺素剂量明显低于健康大鼠。静脉注射炙
甘草汤注射液0.5ml/lOOg可降低健康和“阴虚”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轻心律失
常程度,尤以对“阴虚”大鼠效果更显著。实验提示,炙甘草汤注射液抗心律失常作用
机制,可能涉及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抑制交感神经偏亢等作用:u,。
    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炙甘草汤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再灌注后心肌肌酸激酶
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以及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生成。提示炙甘草汤对心肌缺
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luj。    ,    ’
    3.对离体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前研究认为,心肌的自律性增加和(或)折返
激动是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1133。实验观察到炙甘草汤能减慢大鼠右心房窦房结的
自律性活动,明显抑制肾上腺素诱发的豚鼠乳头肌的自律性,还可延长心肌的功能不应
期,提示了本方抗心律失常的又一作用机制u“。
    [.跗方]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卷3)  炙甘草六钱(18g)  干地黄六钱(18g)  生
白芍六钱(18g)  麦冬不去心五钱(15g)  阿胶三钱,(9g)  麻仁三钱(9g)  上以水八杯,
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
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本方由复脉汤(炙甘草汤)去人参、干姜、桂枝、大枣,加白芍而成,故名加减复
脉汤。是方主治温病后期,阴液亏耗之证,故去补气之人参、大枣,以及桂枝、干姜之
温燥劫阴,而以生地、麦冬甘凉滋阴清热,炙甘草、阿胶、麻仁甘平润燥益阴,再加白
芍酸寒敛阴生津,与甘草相伍以成酸甘化阴之功。诸药相配,寓酸敛于滋润之中,益阴
增液而津可生;寓清凉于补益之中,补虚扶正则邪亦去,使气血(阴)兼补之炙甘草汤.
一变而成滋阴生津之专方,为治疗温病后期阴虚内热证的良方。 
附方;加减复脉汤      
组成;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白芍18克 麦冬15克 阿胶9克 火麻仁9克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 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跗方]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卷3)  炙甘草六钱(18g)  干地黄六钱(18g)  生
白芍六钱(18g)  麦冬不去心五钱(15g)  阿胶三钱,(9g)  麻仁三钱(9g)  上以水八杯,
煮取三杯,分三次服。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
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本方由复脉汤(炙甘草汤)去人参、干姜、桂枝、大枣,加白芍而成,故名加减复
脉汤。是方主治温病后期,阴液亏耗之证,故去补气之人参、大枣,以及桂枝、干姜之
温燥劫阴,而以生地、麦冬甘凉滋阴清热,炙甘草、阿胶、麻仁甘平润燥益阴,再加白
芍酸寒敛阴生津,与甘草相伍以成酸甘化阴之功。诸药相配,寓酸敛于滋润之中,益阴
增液而津可生;寓清凉于补益之中,补虚扶正则邪亦去,使气血(阴)兼补之炙甘草汤.
一变而成滋阴生津之专方,为治疗温病后期阴虚内热证的良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