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和 丸 (《丹溪心法》卷3) [组成] 山楂六两(180g) 神曲二两(60g) 半夏 茯苓各三两(各90g) 陈皮 连翘 莱菔子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上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送下(现代用 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食后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 酌减)。 [功用] 消食和胃。 [主治] 食积证。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气吞酸,厌食呕恶,或大便泄泻,舌苔 厚腻微黄,脉滑。 .[病机分析] 食积一证,又称伤食,多因饮食过度,或暴饮暴食,寒温不调,或恣 啖酒肉油腻等引起。由于饮食过量,故脾运不及。运化无力,则停滞而为食积。即所谓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食停中脘,阻遏气机,则胸痞脘闷腹胀,甚则 腹痛;胃纳脾运,一降一升,以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饮食所伤,纳运不调,升降失 司,则嗳腐吞酸,厌食吐泻.;而苔腻、脉滑则为食积征象。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食停中脘证,其发病部位,非吐、下相宜,应选用消食化 滞,理气和胃之治法。方中重用山楂为君,本品酸甘微温,药力较强,能消各种饮食积 滞,对肉食油腻之积,尤为适宜。《本草纲目》卷30谓其:“化饮食,消肉积”。神曲辛 甘而温,是经发酵而成的。该药在消食积的同时,又能健脾胃,更长于化酒食陈腐之 积。《药性论》卷中认为其“善化水谷宿食”,《本经逢源》卷3亦谓“功专于消化谷麦 酒积,陈久者良”。莱菔子下气消食,偏于消谷面之积。 《本草纲目》卷26记载本品 “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以上二药,共为臣药,与山楂相伍,效力更著,可 消一切饮食积滞。佐以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呕;陈皮理气健脾,使气机通畅,既可消胀, 又利于消食化积。该两味又有燥湿之功。茯苓健脾渗湿以止泻,连翘清热散结,针对食 积易生湿化热而设,亦为佐药。全方共奏消食和胃之功,使食积得消,胃气和降,热清 湿去,诸症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点为:以消食药为主,着重于祛除食积内停之本,配合行气、化湿、 清热之品,以兼顾气滞、湿阻、化热之标。总之,本方功能消食和胃,使胃气和顺,全 身恬神安适,得以保和,故方名“保和丸”。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保和丸为消导平剂,是治疗一切食积轻证的常用方。临证时以脘腹 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吐泄,苔腻为证治要点。 . 2.加减法 如食积较重,胀满明显者,可加枳实、厚朴、木香、槟榔等以增强消 食导滞之力;食积化热较甚,而见苔黄、脉数者,酌加黄芩、黄连等清热之品;大便秘 结者,加大黄以泻下通便;兼脾虚者,宜加白术、党参、甘草等健脾益气药物。 3.本方现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患属于食积内停者。 [使用注意] 本方消导之力较缓,一般适宜于食积不甚、正气未虚而偏热者,若正 气已虚,或偏寒者,应适当加减。 [源流发展] 本方源于《古今医统大全》卷89引《直指小儿方》之保和丸。该方 由白术、茯苓、半夏、山楂、神曲、陈皮、连翘、萝卜子、苍术、枳实、香附子、厚 朴、黄芩、黄连等14味药组成,药味较复杂,主治小儿食滞,脾胃不和之证。《丹溪心 法》所载保和丸,共3首,除本方外,余两方分别是:山楂、白术各四两,神曲二两。 为末,蒸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山楂三两,白术二两,陈皮、茯苓、半 夏各一两,连翘、黄芩、神曲、莱菔子各半两。为末,蒸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食后姜汤下。从组方结构分析,《丹溪心法》保和丸,皆系《直指小儿方》保和丸之减 味而成,但本方较为合理而全面,所以影响最为深远,后世医书转引本方时,有的组成 稍有出入,其中《医学正传》卷2加麦蘖面; 《证治准绳.类方》卷20加麦芽与黄连; 而(医方集解.消导之剂》的小保和丸,为本方去半夏、莱菔子;连翘,加白术、白芍 而成,可谓保和丸的衍化方。在适应证方面,原书记载十分概括:“治一切食积”。随后, 《医学正传》卷2指出:“腹中有食积癖块”;《赤水玄珠》卷工3治“食积痢”;《证治准 绳.类方》卷20进一步阐明其主治症候:“饮食停滞,胸膈痞满,嗳气吞酸,或吐泻腹 痛”。《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52强调:“乳食过饱蓄胃中,乳片不化吐频频, 身热面黄腹臌胀,消乳保和有神功”。以上内容于临床应用颇有指导意义。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方名 吴昆认为:“是方药味平良,补剂之例也,故曰保和”(《医方考》.卷 4);张秉成指出:“此方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剂,故特谓之保和”(《成方便读》卷 3)。以上所述,均谓本方是由于组成药物性味平和而取名的,实属随文衍义,而未达其 原意。否则《古今医统大全》卷89引《直指小儿方》之保和丸,药性并不平和,亦称 保和,如何作解?盖保者,养也。“保和”含有保持心情和顺,身体安适的意思。《魏 书。崔浩传》:“愿陛下遣诸忧虞,恬神保和,纳御嘉福。”韩愈在《顺宗实录三》中亦曰:“居唯 保和,动必循道。”文中所言“保和”,皆谓和顺、安适。本方所治之证,是因食停中脘,胃气 不和所致,治宜消食和胃。《中藏经》卷上云:“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 也。”只有胃气顺畅,人体才能恬神安适,得以保和,故方名“保和丸”。 [方论选录] 1.吴昆:“伤于饮食,故令恶食,诸方以厉药攻之,是伤而复伤也。是方药味平良, 补剂之例也,故日保和。山楂甘而酸,酸胜甘,故能去肥甘之积;神曲甘而腐,腐胜 焦,故能化炮炙之腻; 卜子辛而苦,苦下气,故能化面食之滞;陈皮辛而香,香胜腐, 故能消陈腐之气;连翘辛而苦,苦泻火,故能去积滞之热;半夏辛而燥,燥胜湿,故能 消水谷之气;茯苓甘而淡,淡能渗,故能利湿伤之滞。”(《医方考》卷4) 2.汪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山楂酸温收缩之性,能消油腻腥膻之食;神曲辛 温蒸窨之物,能消酒食陈腐之积; 卜子辛甘下气而制面;麦芽咸温消谷而软坚;伤食必 兼乎湿,茯苓补脾而渗湿;积久必郁为热,连翘散结而清热;半夏能温能燥,和胃而健 脾;陈皮能降能升,调中而理气。此内伤而气未病者,但当消导,不须补益。大安丸加 白术,则消补兼施也。”(《医方集解.消导之剂》) 3.费伯雄:“此亦和中消导之平剂,惟连翘一味,可以减去。”(《医方论》卷4) 4.张秉成:“此为食积痰滞,内瘀脾胃,正气未虚者而设也。山楂酸温性紧,善消 膻腥油腻之积,行瘀破滞,为克化之药,故以为君。神曲系蒸窨而成,其辛温之性,能 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下气,而化面积;麦芽咸温,消谷而行瘀积,二味以之为 辅。然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连翘之苦寒,散结而清热。积郁之凝,必多痰滞,故 以二陈化痰而行气。此方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剂,故特谓之保和耳。”(《成方便 读》卷3) 5.焦树德:“此方妙在加入连翘一味。该药微苦性凉,具有升浮宣散、清热散结之 力,在大队消食导滞和中降气之品中加入连翘,不但能清郁热、散滞结,而且用其升浮 宣透之力,以防消降太过而使全方有升有降,有消有散,有温有凉,有化有导,呈现一 派活泼生机。再者本品善理肝气,既能舒散肝气之郁,又能苦平肝气之盛。在脾胃积 滞,中运不健之机,加入平肝舒郁之品,更能防肝来乘。可见本药在本方中实具有画龙 点睛之作用。使我们更能体会前贤对中药深入领悟和善于妙用的精神。”(<方剂心得十 讲》) , [评议] 上述医家对保和丸配伍意义的剖析,虽然各有特点,但汪昂所论可谓居于 诸家之首。现今关于本方方义的解释大多源于此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方中清热散结 之连翘,费伯雄主张不用。从临床看,凡食积之证,最易化热,诚如汪昂所言:“积久必 郁为热”;张秉成亦谓:“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方中伍以连翘,有热可清,无热能防, 又可散结以助消导,寓有深意。今人焦树德指出:“本药在方中实具画龙点睛之作用”, 可谓精辟。 [验案举例] 消化不良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4,4:21):某婴,患病2天。 第一天下午开始呕吐,吐出物多为不消化乳食,气味酸馊,服午时茶1天,罔效。翌日 仍时有呕吐,口气秽臭,不思乳食,腹部胀满,大便不实,舌苔黄腻,指纹浮紫,显露 风关。药用保和丸加减,山楂6g,神曲4g,半夏4g,莱菔子4g,茯苓9g,陈皮6g, 连翘4g,麦芽4g,厚朴4g,竹茹4g,芦根3g。日服3剂,呕吐止,纳食增,精神渐 复。 [临床报道] 1.消化不良 治疗乳幼儿消化不良症189例,其中属食积型者69例。本型以保和 丸为主,久泻有虚象者加白术;呕泻止后,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荷叶。结果痊愈61 例,进步5例,无效3例。 2.小儿腹泄 治疗夏令小儿腹泻共531例,其中消化不良型313例,方选保和丸, 如大便恶臭加五谷虫、鸡内金;口渴去半夏,加花粉、麦冬;呕吐加砂仁、藿香。结果 治愈280例,未愈33例,治愈率达90%。作者认为,夏令小儿腹泻,消化不良型占多 数,必须采用行滞消导之法,不可过早使用收敛之剂,否则反贻后患。 3.胆道感染 将保和丸改为汤剂(连翘15g,山楂、神曲、麦芽、茯苓、莱菔子各 12g,半夏、陈皮各lOg),随证化裁,用于急性胆道感染20例,所有病例均经西医确 诊。结果显效14例,好转5例,无效1例。作者指出,本方不但能治胆道系统感染, 而且亦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等病证。 4.胃石症 介绍保和丸合小承气汤(焦三仙30—60g,鸡内金10--20g,半夏、陈 皮、厚朴、枳实各10—15g,生大黄6--20g后人。水煎成300--500ml,每日1剂),体 壮者加三棱、莪术、槟榔。用于胃结石33例,均经胃肠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经治疗 20--30天,其中治愈29例,有效3例,无效1例。 5.小儿便秘 用保和丸治疗小儿便秘35例,兼脾虚者,加党参、生白术;兼脾胃 阴虚者加扁豆、石斛;兼肠胃燥热者,加蒲公英、瓜蒌仁;兼气滞者加槟榔、桔梗。每 日1剂,5剂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结果:35例中,治愈21例,有效9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85.7%。 [实验研究]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实验表明:保和丸能抑制小鼠排空和家兔十二指 肠自发活动;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所致家兔对豚鼠离体回肠痉挛收缩,部分 解除肾上腺对肠管的抑制。该药剂量较大时能减少胃酸分泌量和总酸排出量,小剂量时 无明显影响,但同一剂量能明显提高胃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排出量有所增加。该药有 轻度增加麻醉大鼠胰液、胆汁分泌量和胰蛋白浓度,明显增加胰蛋白酶排出量。另外, 本方毒性研究还发现,其临床用量相当安全。郑氏等将本方改为汤剂,临床比较记 录了42例患者餐前与服药后30分钟胃电图。结果显示:服药后窦体两部胃电波幅低于 正常者明显升高,高于正常者明显下降,呈显著性差异(P<O.01);胃窦体两部波幅 变化指数均明显下降,呈非常显著差异(P<O.001)。提示保和丸对胃病患者的调节与 治疗作用。 上述实验从多方面证实,保和丸的确有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附方] 大安丸(《丹溪心法》卷5) 山楂二两(60g) 神曲炒 半夏 茯苓各一两 (各30g) 陈皮 萝卜子 连翘各半两(各15g) 白术二两(60g) 上为末,粥糊为丸 服。功用:消食健脾。主治:食积兼脾虚证。饮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泄泻,以及小 儿食积。 本方较保和丸多白术一味,余药用量也较之减少。全方配伍消中兼补,即消食之中 兼有健脾之功,故适用于食积兼脾虚者,对于4,JL食积证尤宜。 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卷下) [异名] 导气枳实丸(《医学入门》卷8)。 [组成] 大黄一两(30g) 枳实麸炒,去瓤 神曲炒各五钱(各15g) 茯苓去皮 黄 芩去腐 黄连拣净 白术各三钱(各9g) 泽泻二钱(6g) [用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九,食远温开水 送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6—9g,.食后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用] 消食导滞,清热利湿。 . [主治] 湿热食积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脉沉有力。 [病机分析] 本方证的成因是饮食积滞较久,生湿化热;或素有湿热又与食积互结 于肠胃,即湿热食积证。食积内停,阻遏气机,则脘腹胀痛;湿热积滞下迫,故下痢或 腹泻;若湿热积滞内壅,腑气不通,又可见大便秘结。而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 力,皆为湿热征象。 [配伍意义] 针对本方证食积与湿热并存的发病机制,法当消食导滞与清利湿热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