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中医之路

 学苑中医 2020-11-09

大学毕业时,我带着五年求学所获得的知识和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走出中医学院大门,回到家乡进了中医院,以为从此就可以大展宏图,做一个“苍生大医”了。

治病6年,疗效神奇的确实有,令人惊喜万分,但是,大多数疗效在“有与无之间”,不免令人将沮丧,渐渐明白古人云:“读书三年,以为无不治之症;治病三年,始知无可用之方”之说的深刻内涵。

对中医渐渐信心不足,失去了依靠的初衷,甚至产生了消沉、迷惘、彷徨,加之在中医院工作,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1996年我选择了去省肿瘤医院进修化疗,在化疗的同时配合用点中药,做起了“中西结合”工作,可是,“中医情结”是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眷恋,时时地敲打着我的心扉。

2001年,市委市政府鼓励大家离岗创业,于是我重新选择了我的事业道路,创办了玄壶中医诊所,没有了中医院的平台,现实生存的压力像潮水一样压过来,促使我调动全身心的力量,使出浑身的解数,我满怀信心地迎接这一挑战,动用了在中医学院学到十八般武艺。

可是,临床疗效似乎总是在“有、无”之间徘徊,时好时坏,令人忐忑不安。只有“在民间”、“接地气”,才能真正体会到“疗效是硬道理”这句话的内涵和分量。每当患者以一种期待的目光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都有一种被炙烤的感觉,难道中医真的不行吗?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是责怪我自己:中医没有学好,有时候为了一个病例,夜以继日查找资料,可是,众多专家教授编辑的书籍似乎相差无几,辩证分型中似乎总是那几张方子,找不到我真正需要的:霹雳手段或四两拨千斤。

有时候,严峻的现实迫使我真的萌生了退缩的想法,可是,倔强性格的我却又于心不甘,难以割舍我心中的梦想:“一剂知,二剂已”,“妙手回春”的神奇境界,难道说流传千古的神医扁鹊“起死回生”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

面对困境,这令我陷入了长久的深思:到底是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有的病例,理法方药好像都没有问题,可是,临床疗效就是出不来,哦,“是药材质量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赶快行动呢?

为了切实地提高临床疗效,2008年4月我急匆匆赶赴四川江油寻找道地附子,从此,开启了我“求学问道、寻找真药”的艰辛与快乐相随的,寻找传统中医的漫慢长路。

八年来,我跑了28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参加了“扶阳论坛”、“经方班”等多个学习班。五次朝圣河南南阳医圣祠、拜谒过湖北蕲州李时珍纪念馆、河北保定刘守真纪念馆、浙江杭州胡庆余堂博物馆、北京同仁堂、北京鹤年堂、昆明圣爱中医馆、浙江义乌朱丹溪纪念馆、河北安国药王庙、江苏江阴曹寅甫纪念馆、河南辉县百泉药王庙、江苏江阴致和堂、江苏苏州沐泰山老字号、江苏兴化上池斋、陕西铜川药王庙、甘肃天水伏羲庙、山东昌邑黄元御故居纪念馆、河南安阳汤阴伏道乡扁鹊墓园纪念馆、河北任丘莫州扁鹊祠药王庙庙。

探访过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荷花池、河南禹州、河南百泉、湖北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湖南廉桥、江西樟树、山东临沂、山东舜王城、陕西西安万寿路、甘肃陇西文峰、甘肃岷县当归城、甘肃兰州黄河、青海西宁虫草、吉林抚松万良等十七大药市。

曾赴新疆寻找甘草、四川寻找附子、甘肃寻找当归、河北寻找细辛、山西寻找半夏、山东寻找丹皮、湖北寻找苍术、河南寻找山茱萸、吉林寻找人参、内蒙古寻找黄芪。

先后拜访过100多位专家、教授、学者、药师、药农、采药人、临床大家,特别是民间中医,藏龙卧虎、身怀绝技、虚怀若谷,真让人相见恨晚、感慨万千,“访道天下、寻找真药”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真趣。

朔本求源,让我重新亲近《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决》等,早就似乎明白、实际似是而非的“阴阳五行”、“六经”、“三焦”、“圆运动”、“升降浮沉”、“寒热温凉”、“木火土金”、“春夏秋冬”、“发长收藏”等理念渐渐清晰起来。

“天道酬勤”,一路走来,我找到“道地药材”、找到了“大德高人”、找到了中医的“正道”:回归经典、回归传统、回归伟大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圆运动”,在继承古圣先贤的智慧的基础上,在同道好友的提醒下,提出了“升降和”学说,创立了“升降和”分析天平,解析了《伤寒论》、《辅行决》等经方的间架结构,还原了经方的配伍思想,为临床理解、运用经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手段,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探医源勤求古训渐明开阖枢,尝百草博采众方顿悟升降和”是挂在我诊所内的一副对联,是我真正谦卑求道八年后,发自内心的对中医中药的认识和总结。她令我自信而欣慰,子云:“朝闻道,夕死足也”,信也!本人将八年“求学问道、寻找真药”的历程分成六大阶段:寻找附子→追溯扶阳→回归经方→问道圆运动→提出“升降和”学说→临床针药灸并用。

八年后的今天,我也从一个“学院派中医”转变成地地道道的现代传统中医:熟悉、了解西医诊断,而以中医传统整体辨证思维处方用药,理从《内经》,方宗《伤寒》,药用《本经》,兼用后世各大流派源于“伤寒”有所阐发的传世名方。

临床以“圆运动”为框架,以“升降和”为抓手,解析经方,探秘圣人心法,理清《伤寒论》六经代表方及其类方之间过渡关系,明白圆运动的障碍点,即“知犯何逆”,重点突破,即“随症治之”,整体调理,精选道地药材,发挥“针、药、灸”并用优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实实在在地守护了一方中医阵地。

2012年10月,我将“升降和”解析经方一文写进了我的《寻找中医之路》第31篇,目的是:“今后我将以此为起点,开启新的没有终点的征程,为了立住脚跟歇歇脚,为了看清前方的道路,为了更好地一路前行,我将总结一下过去,为自己、为孩子、为了同一道路的人留下一点记号,古人云:合于道者积德,离于道者损德,故而惴惴不安地写下此文,为后来者慎言也!”

升降浮沉:中医理论,《内经》所述者也,寒热温凉:中药理论,《神农本草经》所述者也,六经:圆运动六大板块,临床六大症候群,《伤寒论》所述者也。

经方之所以历几千年而不衰,是因为经方疗效确切,组织结构严密,契合天地之道,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序中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古训者,古之医经也,众方者,古之汤方也。

《伤寒论》医理源自上古朴素的阴阳理论,等同、类似、或选自《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汤方源自上古朴素汤方,等同、类似、或选自《神农本草经》、《伊尹汤液经》等。

张仲景集古之医经、汤方于一炉,以经通方,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以阴阳转化形成圆运动的六大板块(六大症候群)为眼目,分别命名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对汤方进行分析、排列、归类,结束了汤方散漫无章的状态,明白六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即明白六经所属汤方功用、意图,组方原理昭然若是,所谓“观其脉证,知患何逆,随证治之”,就是组方原理如此、加减变化的临床指证在此,按图索骥即可也。

天人合一,天人同构,天地之道阴阳也,《伤寒论》六经辨证提纲名称,即是阴阳理论全部,阴阳转化的途径绘制成图即是圆运动,如地球自转成圆、地绕日转成圆、宇宙爆炸成圆、电子绕原子核转成圆,阴阳经过开、合、枢相互转化的六个结段即是六经,圆运动从上下讲即是升降浮沉,从四季讲即是春夏秋冬,从五行讲即是木火金水,从温度、药性讲,即是寒热温凉,药物性热主升、性寒主降。

升降和示意图:


《伤寒论》是临床论述著作,侧重点是临床要点,故而以脉证为主线,彰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为重点展开讨论,阴阳是总纲,其实六经就是阴阳通过开阖枢左右展开,上下升降而形成的圆运动,包括“理、法、方、药、脉、证、经络、脏腑、”都在其中。

千百年来,各门各派,四面八方,大德高人,都是中医中药这棵参天大树上的枝叶和果实,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伤寒论》是第一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整合,并以临床实践为主体展开讨论,今天,太平盛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中药又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迎来更大规模的整合。

本文第一部分为理论,阐述“升降和”对经方的理解,讲解“升降和”观点的来源和内涵、外延,重点解析三个圆运动,即六合正精圆运动、足三阴三阳圆运动、手三阴三阳圆运动等。第二部分为医案,介绍我的临床验案,并运用“升降和”思维进行分析,探索临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我们的“升降和”学术观点刚提出不久,还很粗浅,我们的医案涉及的面还不太广,衷心希望更多的道友参与进来,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王林 2015年9月19日于玄壶书屋

王林,江苏省宿迁市玄壶中医诊所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并获学士学位。历任宿迁市中医院中医病区住院医师、家庭病房主任、分院院长、创立肿瘤科并任主任。曾拜师江苏省泰州名医王抑非,尽得其传,掌握孟河医派为代表的传统中医辨证思维;后拜师山东省徳州名医孙朝宗,得其亲炙,掌握奇经八脉的来龙去脉及其脉证方案,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共二十条经络的理法方药,并创立“升降和”辨证体系。2001年12月为了专注中医中药事业,辞去公职,开设玄壶中医诊所。

临床擅长针药并用,处方以《伤寒论》经方为根基,师法仲景,崇尚扶阳、兼顾养阴,以保护先、后天为出发点,师古不泥,纳新勿滥,容六经、奇经予一体,以"扶阳火神派"为入手点,以圆运动为背景,总揽一气周流全局,擅用"姜、桂、附"等热性药治疗内、外、妇、儿等疑难杂症,特别是对于寒证、热证、血证、癌证、痰证等有较深入研究。

著有《寻找中医》、《升降和解析经方》、《王抑非医案》、《玄壶验案》等。




《圆运动顿悟 ——“升降和”解析经方》
内容简介:

近代著名医家彭子益先生的圆运动理论精准地描述了天地人身之气运动的真实情况。本书则是一部运用中医“升降和”学说来领悟 “圆运动”之道,研究经方传统配伍思维、临床使用的专著。

本书第一部分为理论,重点阐述“升降和”学说的源起、内涵和外延,在“道、技、术”三个层面上对经方的每一味药进行剖析。以“升降和”分析天平为框架,重点演示、解析三个圆运动代表方的药物组成及其功用所在,随后对其类方进行分析、排列和比对,演示医圣张仲景临床加减规律,不外乎“左升、右降、中间和”而已!
本书重点解析“六合正精”(四象二旦)、“足三阴三阳”、“手三阴三阳” 等三个圆运动。作者认为,人体是就是一个亚腰葫芦,足三阴三阳圆运动演示了葫芦的下边一个圆,手三阴三阳圆运动演示了葫芦的上面一个圆,六合正精(四象二旦)圆运动演示的是葫芦所在的生存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三个圆运动形象地演示了“天人合一”、“取类比相”的哲学思想,三个圆运动的18个代表方及其类方能够基本上反映人类疾病所表现的18个症候群,并针对所“逆”予以干预和解决。

本书第二部分为医案,介绍作者的临床验案,演化“方随症转”的临床过程,运用“升降和”学术思维进行深度分析,探索临床成功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以实际案例展示“升降和”学术思维的临床操作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