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君平

 孺子牛512 2015-12-31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汉]班固《汉书》

 

支机石的故事

 

    现成都文化公园内有一块巨大的奇石,高近2米,为不规整的方柱形,一面有圆锥形浅凹,一棱有长方形的刻痕。这块石头名叫支机石,是1958年修文化公园时从成都市内的支机石街上移过来的。说起这块石头,在古蜀文化史上可是大有来头,唐代诗人宋之问曾写有一首歌咏天上银河的诗篇,叫做《明河篇》,其中就写到了这块石头: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诗中说:天上那美丽的银河啊,我们凡人是可望而不可亲;我真想乘一叶槎舟,到那里去访问一番。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要把传说中织女的支机石带回人间,到成都找那位卖卜算命的先生问上一问。诗中的“织女支机石”,就是指成都文化公园里的这块奇石;而“成都卖卜人”,则是指本篇的主人公——严君平。

    明朝人曹学佺在他编著的《蜀中广记·人物·严遵》中,曾记有成都支机石的来历。书中说西汉奉命出使西域的博望侯张骞,在出使大夏国之后回来,绕经河源,用船载回来一块奇异的大石头。他回到长安后到处找人寻问这块石头的来历,问遍了当时的博学鸿儒,都没有人知道。后来,他带着这块巨石专程来到了蜀郡成都,指名要找一位隐居在乡间僻壤的、名叫严君平的人来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这位严君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据《汉书》、《高士传》等记载,严君平本姓庄,为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名严遵,君平是他的字。此人出生于蜀郡临邛之僻壤,门第家世不详,只知道他平日游走于成都、临邛、郫县、广汉、绵竹一带,在市井俚巷之中摆开摊子,专门为人打卦看相、测字算命。他虽然以卜筮为业,但每日只要挣够一百个铜钱,够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费用,便收摊回家,绝不多挣。回家之后,则一门心思研读易学、老庄及先秦百家之书,偶尔也教几个学生混日子。

    然而就是这一位下九流的江湖算命先生,却是西汉一代大儒扬雄的老师!

    扬雄字子云,成都人,自幼拜入严君平门下,学习易学老庄及诗赋文章。学成之后出蜀入京,先以辞赋之瑰丽而名动京城,再以道学之渊奥而名扬天下。其一生历经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被后世史家司马光推为孔子之后,超荀越孟的一代大儒。

    扬雄对老师严君平的推崇可谓无以复加,在他以“论语体”阐明其道统与法统的《法言》一书中,曾盛赞严君平说:“蜀庄沉冥,蜀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蜀庄,就是指严君平;沉冥,是指他自甘沉潜于不为人知的地方。整段话的大意是:蜀郡的庄先生隐居于没人知道的地方,但他实在是西蜀大地上的珍宝啊!他不屑于进见权贵,不在乎名利得失,长期幽栖隐居而淡泊情操,即使是举世罕见的随侯之珠、和氏之壁,又怎么可以与他的光辉相比呢?

    好了,话不扯远,还是接着前边的故事讲吧。

    却说博望侯张骞到蜀郡找到严君平后,将这块巨大的奇石出示给严先生看。严君平仔细端详了半天,感叹道:“去年八月,我夜观星象,发现有客星冲犯了牛郎、织女二星,这个客星恐怕就是博望侯您吧?因为这块石头就是织女用来支撑织机的支机石啊。”

    张骞听了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般地说道:“对啊,我去年秋天鬼使神差一般抵达河源之时,正好看见一个女子在织锦,一个男子在牵牛。我问他们这是什么地方,他们说这里可不是人间,还问我是怎么到这里的。随后,他们把这块石头放到我的船上,让我回来后找蜀人严君平,说只有这个人能告诉我详细的情况。”

    严君平听后笑道:“怪不得去年有客星撞入牛郎、织女二星,原来博望侯您居然乘槎泛舟,到达日月之旁了。”

    张骞听严君平一席话,心中十分高兴,于是便将这块奇石赠送给了严君平。严君平一生从未离开过蜀郡,他死之后,没人拿得动这块石头,于是这块天上织女曾用过的支机石,从此便流落在成都街头了。

 

彼人可见而不可得

 

    博望侯乘槎泛日月的故事,当然只是后世文人根据民间传说的浪漫想象而已。据确切考证,张骞死于公元前118年,至少还要等二三十年后,严君平才出生,他们当然不可能见面对话了。不过,后人之所以把阐释这块石头的权力归之于严君平的名下,足见严君平的学问涵养,在整个汉代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了。

    严君平作为一个隐居于西川僻壤的民间学者,一生精研大易及老庄之学,博览群书,穷究天人之际,其道德内养的功夫涵蕴极深,的确是有汉以来世所罕见的隐逸高士。

    按史传的说法,他每日混迹于成都及周边城镇的街头里巷,卖卜于酒肆商阜之间,往往是借卜筮之象来宣扬忠孝廉耻之义,启迪人们去恶向善之心。《汉书》中说他以看相打卦算命这一套江湖之术来谋生糊口,虽然是一般人看不起的贱业,但他同样用仁义之道来帮助他人。如果来问卜者心怀邪念,那么他就会用蓍龟所显现的结果,来告诉他善恶因果的利害关系,规劝他放弃邪念,从善积德。他给别人的子女卜筮,就依照孝道的原则给他解卦;给别人的兄弟卜筮,就按照和顺的原则给他解卦;给别人的下属卜筮,就按照忠义的原则给他解卦。总之是因势利导,把前来问卜的人往善道上引导。一大半的人都因听从他的话,而走上了正道。

    据说严君平50岁以后归隐于郫县平乐山,专心著述授徒,一住四十余年,直到91岁时去世。他在此山中完成了道学名著《老子指归》十三卷,共计十余万言;另有《周易骨髓》一书,对后世易学和道家学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据说他住平乐山时,还曾预言了二十多年以后“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社会大变局。

    严君平的学生扬雄出蜀进京之后,以辞赋文章和道德学问,一举名扬天下,因此也结交了许多社会名流。当时杜陵人李强与扬雄关系极好,曾多次听扬雄赞叹他老师的道德涵养和远见卓识,因此非常希望身边有这样的高人,以随时指点迷津。也是事有凑巧,后来李强真的被朝廷派往蜀地任益州牧,他临行前找到扬雄,兴奋地告诉他:

    “吾真得严君平矣!”哈哈,这一回,我终于要得到严君平的辅助了!

    扬雄告诫他说:“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意思是你到那里以后,只要礼数周全,以诚相待,我这个老师你还是可以见到他的,但是,如果你想让他委身为你做事,这个恐怕办不到哦。

    这个李强也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听了扬雄的话,心里大不以为然。等他到蜀地上任之后,果然恭恭敬敬地备上厚礼去见严君平,谁知一见之下,他便被严君平雍容的气度和端肃的神仪所折服!他至始至终都规规矩矩地聆听主人的讲话,直到他从严君平那里出来,都不敢开口提出让严先生出山辅佐自己的这一类话。

    事后,李强感叹道:“扬子云诚知人!”——扬雄这家伙看人看得可真准啊!从此以后,再也没人去请严君平入仕做官了。

 

贫富一念间

 

    据《汉书》记载,当时蜀中有一个叫罗冲的大富翁,见严君平的本事那么大,却甘于隐居沉沦于穷乡僻壤之中,靠卜筮卖卦糊口,心中老是不太理解。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问严君平:“好多人都想请你做官,你为什么不去呢?”

    严君平跟他说:“我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官的啊。”

    这个罗冲大概是受过严君平以卜筮之术指点迷津的人,因此有心要报答他。罗冲心想,严先生既然说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官,自己干脆起个好心,赠送他一整套车马和全部的衣食费用,这样严先生就可以显达起来了。严君平一见他发善心赞助自己,知他没听懂自己的意思,于是解释道:

    “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意思大概是说,我刚才不过是忧患做官,一想到做官这种事就头疼而已,并不是钱财不足啊。钱财上面嘛,我是绰绰有余,而你是大大的不足,你以自己都不足来提供给我绰绰有余的东西,这成什么道理啊?

    这罗冲一听,一时间摸不着头脑,冲口说道:“吾有万金,子无儋石,乃云有余,不亦谬乎!”你这是什么话呀?我有万贯家财,无数产业,而你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连石头都没有一块多余的,现在却自己却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钱财有余,你脑袋是不是有毛病啊?

    严君平说道:“不然。吾前宿予家,人定而役未息,昼夜汲汲,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不是我有毛病啊,前几天我在你家里住了一宿,发现到了夜里你都还在忙着生意上的事情,如此昼夜操劳不息,也没见你有一点满足,所以是你钱财不足嘛。而我呢,以给人看相算命为业,每天不下床都生意找上门来送钱给我,现在家里还余下有数百个铜钱没用,放在那里灰尘都积有一寸厚了,我还不知道该怎么用它呢。这不就说明你钱财不足,而我钱财有余吗?

    罗冲一听,得了,严先生原来是借机教育自己要知足常乐,不要成天钻到钱眼里出不来了。道理明白了,原来贫富只在一念间,罗冲对严君平也就更加敬佩了,于是当着严先生的面大大地惭愧了一番,表示自己谨遵教言。

    最后,严君平感叹道:“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这下你明白了吧,赠送我钱财的人,是让我对这些东西产生贪欲之心,最终会损害我精神的洁净;给我带来名誉的人,会让我被世间的名誉所拖累,最终会令我被虚名包围,丧失自由之身。所以我才不去做官啊!

    正因为严君平生前能如此洁身隐逸,淡泊名利,身后才获得了蜀人的普遍敬重。

    过去成都支机石街之西有君平胡同,据考严君平卜筮卖卦之处就在这一带,其遗迹有严仙井、君平卜台等。南北朝时此地称为“君平卜肆”;晚唐、五代时此处改建为严真观;宋、元、明各代此处均保存有君平遗迹。到了清代修满城,官府又在南垣之外立君平街,直到今天仍在。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旅居成都时,曾在“君平卜肆”处留连忘返。本篇谨以他所作的《卜肆》一诗,作为全篇结束: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

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