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首台国产蒸汽机车“八一”号

 铁道之旅 2016-01-0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自己生产制造的第一台火车头是一台蒸汽机车,他就是当时青岛四方机厂1952年生产的“八一”号蒸汽机车。在外工作奔波了58年后,国产的首台火车头终于叶落归根,荣归故里。10月23日,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为整修一新的“八一”号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回到家的“八一”号被安置在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位于城阳棘洪滩的厂区内。“‘八一’号蒸汽机车凝聚了新中国铁路工业人的智慧、勤劳和勇敢,一直鼓舞着四方机厂一代代职工的精神和斗志。”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中国首台国产蒸汽机车"八一"号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台“火车头”,“八一”号蒸汽机车1952年7月26日诞生于目前位于四方区的四方机厂,该机车因为“八一”前夕诞生而被铁道部命名为“解放”型“八一”号,编号为解放“2102”。昨日,在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的棘洪滩厂区内,记者看到了这台当年承载着众多机车工人骄傲的国产第一台蒸汽机车。庞大蒸汽锅炉车体和大容量的煤水车身,很容易触发人们头脑中熟悉的电影镜头:一辆响着呜呜汽笛、冒着股股白烟的蒸汽机火车,“轰哐、轰哐”由远及近,快速驶来……
说起研制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历史,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企业文化部负责人介绍说,自1900年建厂直至新中国成立,四方机厂只能修修配配,从未真正制造过一台机车。自1881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开始到1952年,70多年里,在中国大地上奔跑的机车,没有一台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只能依靠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捷克等许多国家进口。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难怪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那时候四方机厂的职工们非常渴望在解放后结束中国人不能自己制造机车的历史。
1952年7月26日,国产第一台蒸汽机车胜利组装在四方机厂完成并试运行。这台被定型为“解放型”的火车头时速达80公里。1952年8月1日,四方机厂举行了隆重的下线典礼。接受青岛市DZ领导及广大职工的检阅,徐徐开出工厂……。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蒸汽机车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