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名方化湿类

 学中医书馆 2016-01-02
古今名方化湿类

平胃散.693-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脘腹胀 满,不思
饮食,恶心呕哕,大便溏薄,肢体怠惰,舌苔白腻而厚。
 对金饮子.693功能辟秽化浊;主治瘟疫、伤寒,五劳七伤,酒 食停滞,
疟疾,痢疾。
 香砂平胃散.693功能化湿健脾,行气消食;主 治伤食或湿阻,脘腹胀
痛,恶食吐酸。
 芩连平胃散.693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或有下 利,
舌苔黄腻。
 醉乡玉屑..693功能燥湿健脾,温中消食,主治多食生冷,脾阳受伤,
寒湿积滞,泄泻下痢。
藿香正气散.693 功能化湿解表,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 滞,恶
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
 藿香正气丸.695功效、主治与藿香正气散同。
 藿香正气片.695功效、主治与藿香正气散同。
 藿香正气水.695功效、主治与藿香正气散同。
 不换金正气散.695功能化湿解表,和中止呕,主治湿浊内停,兼有外
感,恶寒发热,呕 吐腹胀等症。
 一加减正气散.695功能化湿理气;主治三 焦湿郁,脘腹胀满,或兼食
滞,或发黄疸等症。
 二加减正气散.695功能渗湿化湿;主治湿阻脘闷,身痛,便溏等 症。
 三加减正气散.695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困化热,脘腹胀 满,苔黄,尿
赤等症。
 四加减正气散.695功能化湿消食, 主治湿阻,食滞,脘腹胀闷等症。
 五加减正气散.695功能温化寒湿;主 治寒湿中阻,脘闷,便泄等症。
藿朴夏苓汤.695功能芳香化浊,行气渗湿。主治湿温初起,身热不 渴,肢
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白滑,脉濡缓。
连朴饮.696 功能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 泻,脘腹痞
闷,胃呆,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甘露消毒丹.697 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发热,胸闷腹 胀,倦
怠肢酸,口渴,小便短赤,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以及暑湿时疫, 颐
肿,黄疽等。
辟瘟丹.698 功能化湿辟浊,发散,止呕止泻。主抬湿浊中阻,或 中暑发
痧,恶寒发热,恶心胸闷,腹痛吐泻,神志不清。
蚕矢汤.699 功能清热利湿,升清降浊,和中舒筋。主治湿热内 蕴,霍乱吐
泻,腹痛转筋,口渴烦躁,苔黄厚而干,脉濡数。
纯阳正气丸 .700 功能温化寒湿,暖中止泻。主治寒湿中阻,腹痛泄 泻,
或有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鸡鸣散.701 功能温散寒湿。主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 便,麻木
冷痛,或挛急上冲,胸闷泛恶。
木瓜茱萸汤.703 功能温散寒湿,行气消胀。主治脚气肿胀,上冲入 腹,困
闷,腹胀,喘急。
木瓜丸.704功能温化寒湿,健脾益气,主治湿脚气,上攻心胸,痰逆壅
闷。
山精丸.704 功能燥湿健脾,化痰和阴。主治湿痰身重而软,倦怠 困弱
者。
升阳除湿防风汤.705 功能健脾燥湿,升阳和血。主治肠游下血,大便闭
塞,或里急后重,或少有脓,或少有血。
 

平胃散
.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丸,名平胃丸。
组成与用法 苍术80克 厚朴50克 橘皮50克 甘草(炙)30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9克,用生姜、大枣煎汤调和饮服。临床多
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丸剂,每服6克,日服2
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脘腹胀
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哕,大便溏薄,肢体怠惰,舌苔白腻而厚。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
肠溃疡,传染性肝炎,又用于治疗肾炎,肝硬化腹水,冠心病,心律失常,
失眠,百日咳,闭经,酒积等病症。例如。
(1)急性肠炎 本方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129例。腹胀痞满,
加藿香,苔白浊或厚腻,加草蔻,如系鱼腥、贝壳类食积所致,加苏叶。结
果。服药4-6剂均有效1其中痊愈(症状消失,大便成形)81例,显效
(症状减轻,大便成形)42例,好转(症减,泄泻次数少)6例(《福建中医
药}1984年第4期)。
(2)腹泻 本方加减,治疗小儿腹泻129例。患儿病程1—7天,
腹泻每日4—10次,甚者10次以上,并伴有发热、腹胀、呕吐等。伤食
型,加山楂、神曲、麦芽,风寒型,加荆芥、苏叶,湿热型,加六一散,脾虚
型,加山药、甘草,脾肾阳虚型,加炮姜、附子,呕吐腹胀,加砂仁、半夏,
腹痛,加青皮、木香,尿少,加泽泻,发热,加葛根。结果:治疗3天,痊愈
79例,好转42例,无效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年第1期>。本方加
藿香等,治疗寒湿泄泻112例。患者以外感寒湿,大便频繁,粪质清稀,
甚为水样,常规镜检无脓血等为主症。结果;痊愈102例,好转6例,无
效4例(<福建中医药}1984年第1期)。
(3)食欲不振 以本方苍术改白术为基础方,辨证加味,疗效颇
佳。脾胃虚弱型,加黄芪、山药、茯苓;余热未清型,加竹叶、石膏;气郁
型,加柴胡、砂仁等;食积型,加麦芽、谷芽、鸡内金;痰湿型,加半夏、茯
苓、泽泻、桂枝(《福建中医药》196G年第2期)。
(4)持续性呃逆 本方加减,治疗2例。疗效颇佳(<新中医,1977
年第2期)。
(5)胃、十二指肠溃疡 本方加味治疗。结果获愈(《福建中医药》
1958年第9期)。
(6)传染性肝炎 本方加茵陈、栀子、黄柏、枳壳等,治疗550例。
结果:治愈471例,好转72例,无效7例,平均治愈时间27.8天(《黑龙
江中医药》1984年第1期)。 .
(7)肾炎 治疗肾炎水肿已退,但哕恶口粘、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身重倦怠、舌苔白腻、脉濡等脾经湿浊蕴阻之证未除的患者。疗效满意
(《江苏中医》1959年第8期)。
(8)心律失常 本方加减,治疗心律失常伴胸闷、纳呆呕恶、眩晕、

浮肿、痰多、苔腻者。疗效满意(<江苏中医杂志》1986年第工2期)。
(9)百日咳 本方加半夏、茯苓、代赭石、陈胆星,治疗11例。结果
全部治愈(《河南赤脚医生》1976年第11期)。
(10)寒湿闭经 本方加三棱、莪术、牛膝、鸡内金,治疗寒湿闭经3
年者。结果;服药25剂,月经来潮(《吉林中医药》1984年第4期)。
(11)引产 本方加玄明粉、枳实,引产4例。症见脘腹胀闷,饮食
少进,倦怠口淡,大便溏薄,苔白厚腻。结果取得肯定疗效(《广东省
1970年西医学习中医班资料汇编》)。
(12)钩虫病贫血 本方合绛矾丸,加补血药治疗。结果获良效
(《江苏中医》1959年第4期).
(13)酒积 本方加葛花、砂仁、干姜、白芍等治疗。结果;2剂而
愈(《四川中医分1986年第工期)。 .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滞脾胃,脘腹胀满,纳呆便溏。方用苍
术燥湿运脾,合以陈皮、厚朴化湿行气,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脘
腹胀满、纳呆便溏兼有肢体怠惰、舌苔白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脘腹胀满较甚,加枳壳、砂仁;不思饮食,加山楂、神曲;恶
心呕吐。加半夏、生姜,大便溏薄,加白术、茯苓。
方中药物性能苦辛温燥,易耗伤阴血。血虚阴亏者慎用。
对金炊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本方去大枣,苍术、厚朴、甘草
各用60克,陈皮250克;功能辟秽化浊;主治瘟疫、伤寒,五劳七伤,酒
食停滞,疟疾,痢疾。香砂平胃散(《增补万病回春》),即本方加砂仁、香
附、山楂、神曲、麦芽、枳壳、白芍、生姜组成;功能化湿健脾,行气消食;主
治伤食或湿阻,脘腹胀痛,恶食吐酸。芩连平胃散(《医宗金鉴净),即本
方加黄连、黄芩组成;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中阻,脘腹痞满,或有下
利,舌苔黄腻。醉乡玉屑(《古今医案按》),即本方去生姜、大枣,加砂壳、
丁香、鸡内金组成,功能燥湿健脾,温中消食,主治多食生冷,脾阳受伤,
寒湿积滞,泄泻下痢。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三因方》平胃散,由厚朴、射干、升
麻、茯苓、芍药、枳壳、熟大黄、炙甘草组成,功能清泻胃热,主治胃热口
干,呕哕烦闷,二便秘涩.

蕾香正气散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藿香9 0克 紫苏30克 大腹皮30克 茯苓30克
白术(土炒)60克 半夏曲60克 陈皮60克 厚朴(姜汁炙)60克
桔梗60克 甘草(炙)75克 白芷3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取6—9克,用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日
服2次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化湿解表,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
滞,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
腻。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肠胃炎,慢性胃炎,妊娠
恶阻;又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暑等病
症。例如;
(1)急性腹泻 用本方加生姜、大枣制成藿香正气丸治疗85例。
结果:痊愈(无合并症)73例,有效(其中患慢性肝炎4例,营养不良性
水肿8例)12例。奏效迅速,一般服药1--,2日,症状就基本消失,且均
未发现不良反应(《广东中医》1963年第4期)。
(2)非特异性急性肠炎 本方加减,治疗30例。与西药对照组比
较,两组虽均治愈,但以本方治疗组治愈较快,各种症状消失所须时间
较短,一般在第2天即见效或痊愈((广东中医》1960年第9期)。
(3)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本方去白术、白芷、大腹皮、桔梗,加苍
术、木香、生姜制成藿香正气片,治疗急性菌痢,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
菌阳性者。结果,服药后,第2天体温下降,里急后重消失,第3天腹痛
消失,第4天诸症消失,大便培养结果阴性;住院5天痊愈出院。32天
后再作大便培养,无痢疾杆菌生长(《福建中医药》1964年第4期)。
(4)急性肠胃炎 本方加葛根、苍术、山楂、六曲、桂枝等,制成丸
剂,治疗急性肠胃炎。患者寒热、头痛、胸闷、腹胀腹痛、吐泻,或口渴溲
赤。结果疗效满意(《江西中医药》1959年第6期)。
(5)脚湿气病 患足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后擦干,以本方去桔梗
制成藿香正气水涂于患处,至少保持2小时方可洗去,每日1一2次。结
果对起疱流黄水者,涂药4—8小时内水疱逐渐消失,12小时后渐变为
干皮脱落(《中成药研究}1986年第11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证。方以藿香清
化脾胃湿浊、疏散风寒表邪为主,配以化湿、解表诸药,其功益著,而化
湿和胃作用优于疏表散寒,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脘闷腹痛、呕吐
泄泻及寒热头痛、舌苔白腻,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改用苍术,或再加佩兰,以增强其
芳香化湿之功,兼感暑邪,加香薷祛暑。
如改为汤剂,须以武火急煎。方中药物多为辛香温燥之品,阴虚火
旺者慎用;若口渴、苔黄而燥者,也不适宜。

藿香正气丸((常用中成药》),即本方加红枣、生姜,制成丸剂,藿
香正气片(《常用中成药)).即本方去白术、白芷、大腹皮、桔梗,加苍术、
木香、生姜,制成片剂;藿香正气水(《常用中成药}),即本方去桔梗,制
成酊剂;上述三种中成药,药店有售,功效、主治与本方同。不挟金正气
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本方去紫苏、大腹皮、茯苓、白术,加苍术
组成,功能化湿解表,和中止呕,主治湿浊内停,兼有外感,恶寒发热,呕
吐腹胀等症。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即本方去紫苏、白术、半夏
曲、桔梗、甘草,加茵陈、杏仁,神曲、麦芽组成;功能化湿理气;主治三
焦湿郁,脘腹胀满,或兼食滞,或发黄疸等症。二加减正气散(《温病条
辨}),即本方去紫苏、大腹皮、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加木防己、大豆
黄卷、通草、薏苡仁组成,功能渗湿化湿;主治湿阻脘闷,身痛,便溏等
症。三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即本方去紫苏、大腹皮、白术、半夏曲、
桔梗、甘草,加滑石、杏仁组成,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困化热,脘腹胀
满,苔黄,尿赤等症。四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即本方去紫苏、大腹
皮、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加草果、山楂、神曲组成;功能化湿消食,
主治湿阻,食滞,脘腹胀闷等症。五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即本方
去紫苏、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加苍术、谷芽组成;功能温化寒湿;主
治寒湿中阻,脘闷,便泄等症。

藿朴夏苓汤
方剂来源 清。《医原》。
. 组成与用法 藿香9克 厚朴3克 姜半夏4.5克 赤茯苓9克
杏仁9克 生苡仁12克 白蔻仁(后下)1。8克 猪苓4.5克 淡豆
豉9克 泽泻4。5克
,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芳香化浊,行气渗湿。主治湿温初起,身热不
渴,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白滑,脉濡缓。
现代临床 常用于小儿暑季发热,胃肠炎,肾盂肾炎等病症。例如;
小儿暑湿夹滞发热 本方加减,治疗150例。患者入夏后因食滞肠
胃所致发热,体温约39。C,多有腹胀,口渴多饮,手心灼热,厌食,夜间
烦躁,便秘或泻,苔白腻或黄腻。结果:显效82例,有效65例,无效3
例(《中医杂志》1985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方用藿香、厚
朴、半夏、白蔻仁化湿行气,合以茯苓、苡仁、猪苓、泽泻健脾利水,为其
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湿温初起、胸闷口腻、肢体倦怠、舌苔白滑,为其
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表证明显,恶寒发热,加苍术、白芷;兼有身痛,加羌活、防
风,兼有暑邪,加佩兰。
如湿温初起,热重于湿,症见舌苔黄腻,应予慎用.

连朴饮
方剂来源 清。《霍乱论》。
组成与用法 黄连(姜汁炒)3克 制厚朴6克 制半夏3克 石
菖蒲3克 香豉(炒)9克 焦栀子9克 芦根60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
泻,脘腹痞闷,胃呆,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肠伤
寒,菌痢,霍乱,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例如.
伤寒、副伤寒 本方加减,治疗35例。热重于湿者,加黄芩、滑石,
车前子;白咅,加薏苡仁、竹叶,胸脘胀满.加草果、白蔻仁,呕吐,加藿
香、竹茹,腹泻,去香豉、芦根,加茯苓、薏苡,十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
炭。结果:全部治愈。服药4—6日开始退热,为防止复发,须坚持服
药4周,经2次检查伤寒血清凝集反应正常、症状全部缓解后再服黄连
丸2周,待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方可停止治疗(《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
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霍乱吐泻。方用黄连、厚朴合用功能清
热燥湿,兼有行气除痞之功,黄连、半夏同用亦能清热燥湿,且有降逆和
中之效,更佐以栀子助黄连清泄邪热,石菖蒲以助厚朴化湿畅中,为其
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霍乱吐泻.兼有湿热内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发热恶寒,加紫苏叶、藿香;兼有暑湿,加鲜藿香、鲜荷叶,
胃脘嘈杂,加砂仁,陈皮,呕吐剧,去香豉,加竹茹、生姜;腹泻剧者,加车
前子、六一散,口渴,加天花粉、茅根。
若症见虚寒、吐泻物清寒沏冷者,不宜服用;大吐大泻而见亡阳暴
脱、脉微欲绝,尤非所宜。

甘露消毒丹
方剂来源 清。{续名医类案》。又名普济解毒丹。
组成与用法 绵茵陈330克 黄芩300克 石菖蒲180克 川贝
母150克 木通150克 射干120克 连翘120克 薄荷120克 白
豆蔻120克 藿香120克 滑石45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日服2次,开水调服。或用神曲糊丸,
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
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发热,胸闷腹
胀,倦怠肢酸,口渴,小便短赤,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以及暑湿时疫,
颐肿,黄疽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斑疹伤寒,肠伤寒,急性胃肠
炎,胆囊炎;又用于治疗低热,血吸虫病,百日咳,尿路感染,风湿热,过
敏性紫斑,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症。例如;
. (1)传染性肝炎 用本方生药粗末煎服,治疗26例小儿患者。结
果:黄疸指数13-20单位者9例,均在2周内降至正常,SGPF在3周
内降至正常者24例,迟至5周恢复正常者(因合并新邪,可能为病毒性
呼吸道感染)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4期)。用本方制成片
剂,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54例。结果,一般都在2周内症状消退,黄
疸指数降低,3周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年第9期)。
.’(2)斑疹伤寒 本方加减,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100例。结果:痊
愈86例,好转n例,无效3例;热退时间为工6小时一7天;用药2—
14天(《陕西中医}1986年第1期)。
。 (3)肠伤寒 本方加减,治疗肠伤寒2例。结果获愈(<中医杂志>
1958年第2期)。
” (4)低热 本方治疗。患者低热8年,经检查,除X线钡餐提示十
二指肠溃疡外,无异常发现。结果:服药2剂后,病情好转;续服8剂,低
热和其他诸症均逐步消除。多次随访,未见复发((新中医)1977年第
2期)。
(5)血吸虫病 治疗血吸虫病症见黄疸,属于气分湿热者,有较好
的疗效(《江西中医药》1956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温发热。方用黄芩、连翘清热解毒,辅
以木通、滑石清热利水,藿香、豆蔻、石菖蒲化除湿浊,清上、化中、渗下
三法俱备,主次分明;且诸药皆入气分,茵陈苦寒又善泻肝胆之火,具有
清除留恋气分热邪之功,又兼泄肝胆邪火之效,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
用以湿温病湿热并重,邪热在于气分、发热倦怠、口渴尿赤、苔白厚腻或
干黄,或见身黄目黄,为其辨证要点。
、、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无咽痛,去薄荷、射干;黄疸较重,加大黄、山
栀;呕吐,加半夏、生姜,时在夏令。加鲜佩兰。藿香可改用鲜者。 .

、 辟瘟丹
方剂来源 明.《寿世保元》。原名太仓公辟瘟丹。
组成与用法 茅术500克 台乌药250克 黄连250克 羌活
250克 白术250克 川芎125克 草乌125克 细辛125克 紫草
125克 独活125克 防风125克 甘草125克 蘖本125克 白芷
125克 香附125克 荆芥125克 天麻125克 官桂125克 甘松
125克 干姜125克 山奈125克.麻黄125克 牙皂125克 麝香
12S克 芍药125克 ..
上药共研细末,红枣肉为丸。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化胀。
功效与主治 功能化湿辟浊,发散,止呕止泻。主抬湿浊中阻,或
中暑发痧,恶寒发热,恶心胸闷,腹痛吐泻,神志不清。 .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菌痢,急性肠炎,病毒性腹泻,也用于
治疗中暑等病症。例如; ’
(1)菌痢 本方加减制成成药,治疗44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
91.8%,治愈率为74.5%(《中西新药临床指导}科技文献出版社)0
(2)肠炎 本方加减制成成药,治疗急性胃肠炎、肠炎257例。结
果;总有效率为98.8%,治愈率为86%(《中西新药临床指导}科技文
献出版社)。 ’
(3)婴儿腹泻 本方加减,制成成药,调敷脐部,取得良效(《中西
新药临床指导}科技文献出版社)。 .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浊中阻,或中暑发痧,寒热胸闷,腹痛
吐泻之证。方用羌活、防风、独活,荆芥,细辛,藁本、白芷、天麻、麻黄等
祛风散寒,以茅术、白术、官桂、干姜、甘松等温中燥湿,麝香,牙皂辟秽
开窍l共奏发散、辟秽、燥湿、和中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吐
泻腹痛、舌苔浊腻,为其辨证要点.

’ 蚕矢汤
方剂来源 清。<霍乱论}。 ’
组成与用法 蚕砂(包)15克 生苡仁12、克 大豆黄卷工2克
木瓜9克 黄连(姜汁炒)6克 半夏3克 黄芩(酒炒)3克 通草3
克 焦山栀5克 吴茱萸I克
水煎,候稍凉,徐徐饮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升清降浊,和中舒筋。主治湿热内
蕴,霍乱吐泻,腹痛转筋,口渴烦躁,苔黄厚而干,脉濡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也有用于治疗肾炎等病症。例
如,
(1)急性子肠炎 本方为主,治疗症见吐泻骤作,吐泻物有腐臭
味,发热口渴,腹中绞痛,兼见四肢酸楚,筋脉拘急者,有较好的疗效
({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肾炎 本方合麻黄赤小豆汤,治疗肾炎水肿而兼皮肤瘙痒者,
有一定的疗效(《四川中医}1990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湿蕴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所致的吐
泻。方用蚕砂、木瓜化湿和中.并除霍乱转筋,配以黄芩、黄连、栀子清
热燥湿,半夏、吴萸降逆止呕,诸药配合,湿除热清,清升浊降,使转筋得
止,吐泻得愈,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吐泻腹痛转筋、口渴烦躁,舌
苔黄厚而干。为其辨证要点。

纯阳正气丸
方剂来源 清。《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有名无方),现据{古今
医方集成}(1936年版)。
组成与用法 藿香30克 陈皮30克 茅术30克 半夏(姜制)
30克 丁香30克 官桂30克 白术30克 青木香3 0克 白茯苓
30克
上药共研细末,用花椒15克煎汤泛丸,红灵丹12克为衣。每服
1.5克,小儿减半,温开水送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化寒湿,暖中止泻。主治寒湿中阻,腹痛泄
泻,或有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痢疾,肠炎,婴幼儿腹泻等病症。例
如,
(1)痢疾 本方合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暑天感寒湿而病痢,症见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脘闷不渴,头重身困,苔白腻者,能获较好的疗效
(《实用中医内科学》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婴幼儿腹泻 本方加车前于、薏苡仁、猪苓、泽泻等,并根据辨
证合参苓白术散、芍药甘草汤等,治疗2090例。其中腹泻每日10次以
内者944例, 1日10次以上者1146例;呈稀便者1884例,夹有奶块
者516例,粘液便者188例,呕吐者1458例,发热者832例,腹胀者84
例,脱水酸中毒I。695例,Ⅱ。996例,Ⅲ。8例。结果:止泻时间2。9 4-
1.7天,热退时间2。1±0.8天,脱水纠正时间1.5±0.7天,3天内
止泻率88%(《天津中医》1986年第3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泄泻。方用丁香,官桂温中散寒,茅
术、陈皮、藿香燥化湿邪,白术、茯苓健脾止泻;共奏温化寒湿止泻之功,
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泻物清稀、色黄或青、舌苔白腻,为其辨证
要点。
湿热泄泻者忌用。
由于泄泻常发于暑夏,曾改称。暑湿正气丸”,然其他季节由于寒湿
侵袭所致腹泻,亦可应用,不必拘泥。

鸡鸣散
方剂来源 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组成与用法 槟榔12克 橘皮9克 木瓜9克 吴茱萸3克
紫苏叶3克 桔梗5克 生姜(连皮)3克
上药共研细末。水煎,两汁混和,凌晨空腹饮服。亦可改用饮片水
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散寒湿。主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
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胸闷泛恶。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脚气病,丝虫病所致象皮肿,膝关节疼痛,
流火,又用于治疗水肿,肾炎等病症。例如。
、 (1)脚气病 治疗湿脚气12例。结果;均获痊愈,其中服药1剂而
愈者4例,2剂而愈者5例,3剂而愈者3例(<中医杂志}1957年第4
期)。
(2)丝虫病所致象皮肿 本方加茯苓、羌活,配合电针,治疗52
例。服药后有嘈杂身痒,有时下肢形如风疹样等反应(约15—20分钟
消失),此时小便清长,下肢肿胀渐渐消退。结果;脚肿全消者34例,半‘
消者u例,好转者7例(<江西中医药}1960年第工0期)。本方加马鞭
草、威灵仙、白蔹、徐长卿、炮山甲内服,并将药渣加桑枝、槐枝装入布
袋,用沸水冲.泡,先熏后洗患肢,治疗数十例。结果疗效良好({浙江中
医杂志}1985年第工期)。
‘ (3)膝关节疼痛 治疗膝关节疼痛,无灼热感者数十例。结果取
得较好疗效(<新中医》1975年第5期)。 ,
(4)、流火 本方加减治疗,其效颇佳。湿热下注者.去吴茱萸、生
姜,加黄柏、苍术、苡仁,有寒热者,加荆芥、银花、栀子,腹股沟淋巴结肿
大者,加昆布、海藻,肝肾血虚者,去吴萸、生姜,加白芍,当归、杯牛膝、
枸杞子等((中医杂志)1,966年第1期)。 ’
(5)水肿 本方加黄芩、黄连、篇蓄、泽泻、木香、草果、厚朴治疗。
结果获显效((中医杂志}1983年第n期)。
(6)亚急性肾炎 本方加附子、葶苈子、茯苓、猪苓、泽泻、冬瓜皮
等大剂量治疗。结果;服药3剂,诸症减轻,续服6剂,基本痊愈,后改
用六君子汤加味煎汤,送服金匮肾气丸调理而安。追访2年未发({浙江
中医杂志,1965年第8期)。
(7)湿毒 本方加黄连、黄芩、银花、连翘、赤芍、荆芥穗、桑枝、白
芷、赤苓、地丁草、白鲜皮,治疗外伤未愈、感染湿毒而致下肢肿胀痒痛
者。结果获得较好疗效({中医杂志}1983年第11期). .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脚气肿痛。方用槟榔、木瓜祛湿,合以吴
萸、生姜散寒,功能温散寒湿,又辅以紫苏、橘皮宣通气机,具有温宣开
上,降浊导下之功,且木瓜、吴萸二药配用,是为治疗脚气肿痛常用配 .
对,均为本方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脚气初起、足胫肿重、麻木冷痛,甚
或挛急上冲,为其辨证要点。 . 。
干脚气或脚气属于湿热者,不宜使用。 、

临床如见风湿偏胜,兼有恶寒发热者,加防风、苍术;寒湿偏胜i形
寒苔腻者,加附子、肉桂;脚气冲心、心悸、胸闷者,去紫苏、橘皮、桔梗,
加沉香、半夏、黑锡丹。 .’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证治准绳》鸡鸣散,有以下三方;1.由大黄、朴硝、牵牛子组
成。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气疬疼痛、热毒结核;2.由大黄、桃仁组成,功能
祛瘀消肿,主治跌扑伤损,。3.由白术,当归、川芎、甘草、大力子、茯苓、木
通、桔梗÷蝉蜕、升麻、橘红、山楂、红花、灯草、生姜、雄鸡血组成,功能
宣散透发、健脾活血,主治痘形隐隐起发不透。
(2)<古方选注)鸡鸣散,由牛蒡子、荆芥、雄鸡血等组成,功能发散
透达,主治痘发四五日,毒壅不宣。
(3)<伤科补要》鸡鸣散,由大黄、桃仁、当归尾组成,功能活血散
瘀,主治跌扑损伤,胸腹蓄血。

木瓜茱萸汤
* .
方剂来源 元.{世医得效方}。 ‘
组成与用法 木瓜60克 槟榔60克 吴茱萸(炒)30克.
上蓟共研粗末。每用12克,水煎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
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 :’.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散寒湿,行气消胀。主治脚气肿胀,上冲入
腹,困闷,腹胀,喘急。 ” .
.、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胃肠炎,又有用于治
疗破伤风等病症。例如。
、 破伤风 本方加僵蚕、钩藤、羌活、防风、白芷、菖蒲、胆南星、蜈蚣
等煎汤鼻饲.治疗破伤风发病后4日,予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症
状未缓解者。结果:服药4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脚气肿胀。方用木瓜化湿,合以吴萸散
寒、槟榔行气,使寒湿除而肿胀得消,且三药均为治脚气要药,合于.
方,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两脚肿胀,兼有困闷、腹胀,甚至见有气
喘,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脚部肿胀较甚,加赤小豆、生苡仁;腹胀较甚,加厚朴、枳
壳、大腹皮;困闷不适,加苏叶、陈皮;湿热内蕴、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
加黄柏、苍术,或车前子、木通,寒湿较甚,或上冲出现心悸,加附子、肉
桂。
木瓜丸(《太平圣惠方》),即本方去吴茱萸,加人参、陈皮、桂心、丁
香组成,功能温化寒湿,健脾益气,主治湿脚气,上攻心胸,痰逆壅闷。

木瓜茱萸汤
方剂来源 元.{世医得效方}。
组成与用法 木瓜60克 槟榔60克 吴茱萸(炒)30克.
上蓟共研粗末。每用12克,水煎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
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散寒湿,行气消胀。主治脚气肿胀,上冲入
腹,困闷,腹胀,喘急。 ” .
.、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胃肠炎,又有用于治
疗破伤风等病症。例如。
、 破伤风 本方加僵蚕、钩藤、羌活、防风、白芷、菖蒲、胆南星、蜈蚣
等煎汤鼻饲.治疗破伤风发病后4日,予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症
状未缓解者。结果:服药4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85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脚气肿胀。方用木瓜化湿,合以吴萸散
寒、槟榔行气,使寒湿除而肿胀得消,且三药均为治脚气要药,合于.
方,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两脚肿胀,兼有困闷、腹胀,甚至见有气
喘,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脚部肿胀较甚,加赤小豆、生苡仁;腹胀较甚,加厚朴、枳
壳、大腹皮;困闷不适,加苏叶、陈皮;湿热内蕴、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
加黄柏、苍术,或车前子、木通,寒湿较甚,或上冲出现心悸,加附子、肉
桂。
木瓜丸(《太平圣惠方》),即本方去吴茱萸,加人参、陈皮、桂心、丁
香组成,功能温化寒湿,健脾益气,主治湿脚气,上攻心胸,痰逆壅闷。

山精丸
方剂来源 清。《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与用法 苍术lOOO克 黑桑椹lOOO克 枸杞子500克 地
骨皮500克
先将桑椹取汁浸苍术晒干,后再浸再晒;依法9次,后与余药为末,
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温开水送下。也可改用饮片作
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燥湿健脾,化痰和阴。主治湿痰身重而软,倦怠
困弱者。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肺
炎恢复期等病症。例如。
(1)慢性支气管炎 本方加贝母、紫菀、款冬、杏仁,可治疗慢性支
气管炎咳嗽痰多者。如肺阴虚者,可加北沙参、麦冬;肺气虚者,加黄
芪、太子参。
(2)老年肺气肿 本方加黄芪、黄精,可治疗老年肺气肿胸闷气短
者。如咳嗽甚者,加川贝母、杏仁;气喘者,加旋覆花、瓜萎皮、杏仁,肺
阴虚者,加生地、北沙参、天花粉。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痰内盛所致的身重咳嗽证。方用
燥湿健脾之苍术,配以清虚热之地骨皮,和阴补元之桑椹子、枸杞子,以
监制苍术温燥过度之弊,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胸闷咳嗽痰多、身
重倦怠、脉滑苔白腻,为其辨证要点。

. 升阳除湿防风汤
方剂来源 金.<脾胃论}。 。
组成与用法 防风6克 白术3克 苍术120克 茯苓3克 白
芍药3克 . 。
上药共为粗末。水煎,空腹食前服。 ’
功效与主治 功能健脾燥湿,升阳和血。主治肠游下血,大便闭
塞,或里急后重,或少有脓,或少有血。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功能紊乱等病
症。例如。 。
(].)慢性结肠炎 本方加黄芩、黄连,可治疗非特异性慢性结肠
炎。如腹痛甚者,加木香、延胡索、乌药,脓血便甚者,加白头翁、秦皮、地
锦草;病久体虚者,加党参、黄芪。
(2)肠功能紊乱 本方加焦山楂、焦麦芽,可治疗肠功能紊乱所致
腹胀、腹痛、泄泻等症。如泄泻甚者,加灶心土、煨肉果;腹痛甚者,加木
香、延胡索。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腹泻便血等症。方用健脾燥湿之苍术为
主药,配以祛风和血、利湿的防风、芍药、茯苓、白术等。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肠游下血、里急后重、便下有脓血,为其辨证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