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旦角声腔发展史上新高峰——论张君秋的演唱艺术

 wunianyi 2016-01-02

?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请关注网站
京胡艺术网 (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站)
http://www./


作者:王家熙

张派作为梅程荀尚之后第一个重要的旦角流派, 其突出成就表现在演唱艺术方面。

下面就着重谈谈张君秋演唱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他十分注重通过旋律及节奏的变化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 同时增强唱腔的艺术美。他吸取程砚秋、荀慧生在设计新唱腔中积累的成功经验, 在自己创排的每出新戏里, 都谱制了大量的新旋律。在设计新腔时, 他能打破旧京剧界的门户之见, 对旦角四大流派的旋律都加以采用, 并能融汇、统一于自己的风格之中。

他自己会拉胡琴, 创腔时, 他对胡琴的“ 过门” 、“ 垫头” 也十分考究, 特别注重自己的演唱与乐队合为一体, 给人以非常和谐、舒适的感觉。他设计的重点唱段, 段幅一般都比较大, 旋律尤为丰富, 如《状元媒》的〔二黄原板〕。其中, “ 但愿得八主贤王从中周旋, 早成美眷,扫狼烟, 叫那胡儿不敢进犯, 保叔王锦绣江山” 那个长垛句, 处理得十分富于华彩, 句尾的长拖腔,又用了临时转调入“ 反二黄” 的手法, 并借鉴了汉剧的旋律, 既有浓郁的韵味, 又有磅礴的气势。唱腔的内部结构极为精密。


他在唱腔设计中, 很善于运用各种对比手法, 如高低对比、字距疏密对比和节奏、速度、音量的对比等, 旋律起伏较大, 变化多端但又自然流畅, 声音色彩也相当丰富、绚丽。他的板头十分灵活, 很注意转板的处理, 转板时大都灵活自如。像《望江亭》中谭记儿和白道姑叙话时唱的〔二黄摇板〕, 到第四句: “ 为的是遣愁闷排解忧烦” , 前六字一字一板; 后四字, 上板, 很自然地转入〔快三眼〕,每个字都有腔, 这样, 就用字距的疏密构成了一种节奏对比。“ 排解忧烦” 先用高腔, 后用低腔, 形成高低对比。“ 忧烦” 拖腔中先撤慢后催快, 又形成速度对比。音色, 也不是单一的, 而有许多变化。一句唱腔中作出如此精密的处理, 可见他艺术手段之丰富, 创作态度之严谨。如果我们细细剖析, 就可以发现, 他那些动人的新腔, 都是匠心独运地精雕细刻出来的。


张君秋还对四大名旦创造的一些板腔作了较大发展, 使之更臻完善。如《西厢记)( 田汉改编本) 里的〔西皮滚板〕、〔反西皮散板〕、〔反西皮二六〕等, 板腔个性均更为鲜明。

在《西厢记》“ 寺警” 一场, 当孙飞虎兵围普救寺, 崔莺莺毅然准备牺牲自己, 为了使音乐上有所创新, 田汉先生特意把一个大段唱词写成了不规则的长短句。要把这段破格较大的唱词顺畅地谱成京剧曲调已然很不容易, 再要准确体现人物情感就更难了。张君秋正是在这样的课题面前, 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他成功地谱制了〔西皮滚板〕转〔流水〕的新型板腔。〔滚板〕, 是把〔散板〕滚唱、垛唱的一种板腔形式。唱段中从“ 第一来” 到“ 第四来” 四句就是用〔滚板〕演唱的, 不仅表现了问题的严重和时间的紧迫, 同时, 用痛楚而又坚毅的口吻, 把崔莺莺心地的善良、美好也刻划得很出色。下面的〔流水〕也与一般不同, 是一段把〔流水〕和〔散板〕融会起来的新型〔流水〕。这段唱腔节奏多变, 气口安排相当巧妙, 技巧上难度很大, 张君秋的演唱达到了很高超的水平。“ 赖婚” 一场, 当崔夫人变卦之后, 崔莺莺面对痛苦不堪的张君瑞, 有一个十六句的大段唱词, 张君秋又成功地创造了〔反西皮散板〕、〔反西皮二六〕、〔反西皮摇板〕这些新板式和新腔调。

张君秋不仅在唱腔设计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唱法上也有许多独标一格的新创造。他以装饰唱腔、运用气口的丰富技巧, 创造了张派的“ 点唱法” 。

这种“ 点唱法” , 就是在行腔中不唱实、唱满,而在胡琴的衬托下, 用画龙点睛的手法, 把腔唱活。这是一种高难度技法, 在我国当代歌唱艺术领域中, 能够出色地驾驭这种“ 点唱法” 而达到高深造诣的, 只有京韵大鼓艺术大师骆玉笙( 小采舞)和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两位。

张君秋在《楚宫恨》和《春秋配》两段〔二黄慢板〕中的几句长拖腔, 就是张派“ 点唱法” 的范例。



张君秋的声腔, 具有高度的音韵美。他的嗓音, 不仅天赋优厚, 而且训练得法, 工力极深。他发展了梅兰芳、尚小云声音的特长, 高、中、低音都宽亮、圆润, 音量很大, 声音很有厚度。头腔、胸腔共鸣结合得非常之好, 吐字时发音部位科学, 各种字音润色得都很动听。旦角比较难唱的“ 江阳” 、“ 发花” 、“ 怀来” 等辙口, 他也能有同样音量、音色效果。他唱得“ 满宫满调” , 但从不单纯卖弄嗓音,从没有尖厉刺耳的声音出现, 特别是在高音的控制方面, 显示了很高的水平。这在《珍妃》的一个著名唱段中就可以突出反映出来。

《珍妃》是张君秋的创作剧目之一, 剧中有这一场面: 珍妃在慈禧面前给小太监聂八十讲情, 慈禧反而把四十板子改为八十板子, 并要把聂八十送到黑龙江充军, 打完后竟恶毒地叫聂八十去谢珍妃, 张君秋扮演的珍妃, 在满身血迹的聂八十甸甸到她面前表示不埋怨她时, 安排了一个精致的〔西皮散板〕转〔二六〕小段唱腔。唱词是: “ 他… … 他一言说得我心中惨伤, 忍住了伤心泪我把话讲, 都是我害了你遭此下场。” 这是接着前面的唱腔, 从下句单起的。在“ 他一言” 这里, 张君秋把〔导板〕的因素, 融进了下句的〔散板〕里面, 这个高腔, 与戏剧情节、气氛配合得非常好, 鲜明、强烈地抒发了珍妃内心的愤慰与惨伤。其中就能显出张君秋善于控制高音使之富于乐感的本领。

他的嗓音宽厚、响亮, 却一点没有笨拙之感,相反非常灵活自如, 能细致地唱好一些小腔。他经常采用“ 擞音” 来装饰唱腔, 运用“ 擞音” 时, 更能显示出他嗓音的灵活。京剧厉史上, 在梅兰芳、尚小云之后, 张君秋的嗓音被公认为首屈一指。尤其在马、谭、张、裘合作的十年中, 也就是张君秋四十岁前后的时候, 他的声音造型, 是足以示范、堪为楷模的。


张派唱腔和它的伴奏音乐密不可分, 富于艺术的整体美。张君秋与京胡演奏家何顺信合作长达五十余年之久, 与京胡演奏家张似云合作了三十年, 他们朝夕切磋, 使演唱与乐队达到了浑然夭成的境界。他们的共同创造, 是京剧音乐史上珠联璧合的一个典范。何顺信、张似云二位, 非但在伴奏方面给了张君秋很大的辅佐和帮助, 更在伴奏音乐包括“ 过门” 、“ 垫头” 的创作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何顺信、张似云的伴奏音乐和他们那独创一格的演奏技法, 流传也十分广远, 是张派艺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张君秋的演唱艺术, 是在科学总结四大名旦声腔艺术经典性成果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精彩发挥。他创演的《望江亭》、《状元媒》、《楚宫恨》、《西厢记》、《秦香莲》、《诗文会》等剧目中许多精彩唱段, 历经了四十年左右的考验, 至今盛传不衰。时光证明: 这些艺术精品不愧为大师级的创造, 足以列入京剧经典名作的艺术之林。

张派成为风行海内外的一大流派是京剧发展到六十年代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自:《上海艺术家》 2000-02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资讯,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键分享到朋友圈

京胡艺术网公众微信号:jinghuyishuwang

美德

投稿邮箱:

1208355709@qq.com

平台热线:

17862953903

关注“京胡艺术网”最快速的3个方法:

  • 1
    点击右上角按键,查看公众账号,点击下方“关注

  • 2
    在首页的朋友们,点击添加朋友,搜号码:jinghuyishuwang(订阅号)

  • 3
    在首页的朋友们,点击添加朋友,再点击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搜“京胡艺术网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浏览京胡艺术网主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