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血常规蕴藏大学问,专家教你来读懂

 舒HUANLIANG 2016-01-02


血常规是临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之一,它看似简单,但未必每一位医生都能掌握要领。《医学界》就血常规方面的6个热点话题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高怡瑾教授,欲知详细内容,文末还有精彩视频哦~


编辑:希捷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Q1:血常规涵盖众多指标,在阅读报告的过程中有什么思路可循?


高怡瑾教授:阅读血常规报告时首先要明确血常规检查的目的,在不同疾病状态下需要关注不同的血常规组成成分,而且不同的“指标组合”也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此外,还要了解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甚至种族等都有可能影响血常规的数值。在临床上,我的习惯是拿到报告后逐项阅读,在重要的项目上进行勾画标注,这样就能尽量避免遗漏重要的疾病线索。


Q2:哪些情况会影响血常规的检查结果?


高怡瑾教授:血常规的检查结果会受到某些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年龄和性别等,后者包括脱水等,这可能使贫血患者的血常规呈假阴性。此外,采血方式,如指尖采血的扎针深浅和挤压力度等,也会影响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当不同机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不一致时,无需过度担心检查的准确性,在合理区间内浮动是正常情况。


Q3:儿童与成人在血常规正常值方面有哪些主要差异?


高怡瑾教授:在白细胞方面,儿童的白细胞正常值一般高于成人,例如1岁儿童可为15×10^9/L;在血红蛋白方面,应注意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性贫血”,此时血红蛋白的数值也可能低于成人或其他年龄的儿童。因此,判断儿童血常规报告正常与否切勿一味参考成人的正常值。


Q4:诊断贫血时除关注血红蛋白之外,还应关注血常规中的哪些指标,从而进一步判断贫血的类型?


高怡瑾教授:贫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贫血后,更需要帮助患者找出发生贫血的原因。所以,除血红蛋白之外,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都是需要兼顾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线索找出病因。确认患者存在贫血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网织红细胞计数和外周血细胞形态等均是重要的贫血分类指标,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帮助找出发生贫血的原因。


Q5:基层医院只有血常规而没有其他检查手段,如果提示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能否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高怡瑾教授:缺铁性贫血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的发病率最高,但仅凭以上检查还无法确诊为缺铁性贫血,需要进一步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淋巴结肝脾肿大等),并详细询问病史(出生史、喂养史等),从而明确诊断。


Q6:此前一位“网络大咖“对普通感冒化验血常规提出了质疑,认为血常规检查对判断感冒类型没有诊断意义。作为专业人士,您对此观点怎么看?


高怡瑾教授:这种观点过于绝对,但也不能说全无道理。如果确实是“普通感冒”,血常规并非必要的检查手段,但是感冒的表现多为非特异性,是否确实为“普通感冒”并不能简单判断,检查血常规可以看作是一种排除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医生的判断是综合很多信息后给出的。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3岁以下儿童,即使是普通发热,也可能因为患儿无法准确表达主诉,或者初为父母者缺乏照护经验,不能准确描述孩子的表现,加之年龄越小病情变化越快,所以“利用血常规”这种辅助诊断方法的机会在儿科会显得多一些。


更多高怡瑾教授访谈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_jy@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

【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