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城县食用菌种植现状及对策

 昵称28979417 2016-01-03

宁城县气候条件适合食用菌生产栽培,发展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宁城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工程。本文拟通过对宁城县食用菌生产栽培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索,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农民收入。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处于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带,西辽河最上游,是连接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的三角地带。属温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气温回升较快,降雨量较少;夏季短促炎热,多偏南风,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秋季雨水较多,温差较大;冬季漫长寒冷,多偏北风,降水稀少。全年日照时数2900左右,平均气温6.6℃,最高气温38.7℃,≥10℃有效积温2800-3200℃,无霜期110-140天,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总体呈现少雨多风,干旱灾害频繁的气候特点。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是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适宜地区。由于独特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基础,以及适合食用菌生产的气候条件,使食用菌的产业很快成为宁城县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切入点。

一、宁城县食用菌种植现状

1.食用菌生产规模

2013年时候,全县的15个乡镇约6800多户农户在种植食用菌;总的数量大约是1.5亿袋,鲜菇大约有15万吨的产量,产值10亿元。在众多的菌类生产中,滑子菇的生产数量和规模非常庞大,在全国都屈指可数。全县约60万袋的小区就有三十多个,而且抓们进行养殖鲜菇的活动。比如,甸子镇培育食用菌产业,今年全镇食用菌生产户数达1000户,规模已达到2250万单位,产量达2.25万吨,产值1.1亿。全镇食用菌经纪人达到35人,预计效益可达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

2.产品销路

鲜菇的主要销售地是北京、东北地区等等,在这些地区的销量最大;另外,在出口的菇类中,盐浸菇、干菇居多,主要远销至韩国和、日本、东南亚等国。,全县有食用菌注册商标的也有很多家,而且因此产生了营销经纪人近两百多个,也有“海河”“蒙珍”、“金然”等注册品牌的出现。

二、宁城县食用菌种植发展面临的问题

1.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科技水平低

菇农生产缺乏整体规划和经营,而且操作手段和流程都不十分规范,随机性大,从而使得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正是由于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生产手段不够规范,才导致其出现的病菇、发霉菇很多,从而使得整体的质量上不去,品质下降而导致菇类的质量很差[http://www.],自然也就买不上好价钱。高素质技术人员也非常少,,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新品种培育和引进开发力度小,不能和整体的食用菌产业链的发展速度相适应。

2.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开拓能力差

现如今,我县食用菌的产量和加工企业都不多,且出口的程度和加工的效率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据调查,宁城县的十几家食用菌企业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出口量的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些企业则由于资金短缺而频临倒闭。这几年来,虽然优惠政策对于一些企业有一定的扶持作用,但是却没有使其形成一条产业链来形成一体化的菌类生产企业。另外,现有的品牌占有国际和国内的数量还很少,网络化和营销策略还远远跟不上,且市场和销售渠道首先,这些都使其发展相对困难。

3.研发工作滞后,菌种供应不足

我县食用菌的研究探索目前在国内尚处于空缺。还未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家有着强大科技的食用菌发展和研发企业。这些都说明,菌种的生产效能和生产手段都未能达到菌类生产的标准,而且其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菌业生产的发展,且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在销售方面也是农民自己种植和销售,这就不利于食用菌生产链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三、宁城县食用菌种植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1.加强组织协调,扩大生产规模

制定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抓好日常落实、检查督办,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由区域性特色产业向高效优势产业跨越,将宁城建成全国北方食用菌产业发展大县。

2.加强重点工程建设

2.1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通过抓大户带小户建小区,创建规模基地,实行集约化、园区化、标准化生产。对已建基地进行改造升级,着重对生产基地用水水源和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基地污染源入侵防御系统,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

2.2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工程

重点培育千万元产值的精深加工企业2家,实施生物医药保健产品研发项目。建设500万元产值的加工企业5家,从事食用菌高中档产品加工。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扶持加工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崛起。

2.3品牌与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加强标准化建设,将食用菌文化融于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2.4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服务,提高产业效益。

2.5林业可持续发展与原材料供应基地建设工程

宁城县是全国造林先进县,林业发展速度很快,针叶林、阔叶林、菌用林、果树经济林等多树种齐头并进。要充分利用采伐更新和修剪整枝,提高资源利用率,使造林与利用相互协调,保持生态平衡。

2.6生态农业与原材料循环利用工程

通过结构调整,多元化开发,实现食用菌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和谐的发展。实施一批“废菌糠再利用”、“果枝、杂木、豆杆、果壳、谷壳等农林企业废弃资源利用”和污染零排放等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食用菌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推广和示范基地项目。规划至少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试点示范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