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欢迎各位领导指导检查西峡香菇产业发展工作。现将西峡县情及西峡香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西峡县情介绍 西峡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带,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分界线,是世界公认的香菇生产“黄金线”。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二区域大县;辖2乡14镇3个办事处,29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水源区面积3156平方公里,占丹江口库区总流域面积的14%,占河南省水源区总面积的40%,是水源区面积第一大县。西峡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主要有“林、药、矿、水、游”等自然资源,境内有林地面积3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8%以上,全年平均气温15.2℃,相对湿度69%,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具有明显的立体小气候,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香菇生长的天然适生地。 由于我县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独特的种植方法,严格的技术管理,形成了西峡香菇朵形圆整,中大叶型,菇质肉厚,鲜菇菌盖浅褐色,花菇白色,花纹自然,肉质无海绵感,口感脆嫩、爽滑;干菇由茶褐色到白褐色,龟裂深而自然,底色淡黄,气味芳香而畅销海内外。 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统领,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具有绿色生态的发展路子,县域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1.5亿元,增长1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15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1.5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2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15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81元,增长10%。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5亿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亿元,增长21.2%。西峡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南阳市第一位,连续16年获南阳市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评十佳先进县。农业上,形成“果、菌、药”三大生态产业,全县猕猴桃面积达到10万亩,野生改造面积40万亩,年产量10万吨,全国第二;年产香菇20万吨,产值20亿,全国第一;山茱萸30万亩,年产量4000吨,全国第一。西峡香菇、猕猴桃、山茱萸均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山茱萸之乡、香菇之乡”。生态上,我县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数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0天,在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考核中,连续三年“明显变好”、“一般变好”县。创成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10个、省级生态村76个、市级生态村176个,西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一批国家级荣誉,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一批省级荣誉。 二、西峡香菇产业发展情况 西峡县委、县政府围绕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从发展保障、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集群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集群,香菇产业以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国家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为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香菇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全县已建成香菇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10个、标准化基地173处,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全县建成香菇保鲜库416个,总库容37700吨,香菇收购企业、门店1000多家,加工企业100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9家左右,建立合作社104家,入社农户5000家以上,带动西峡全县3.5万农户从事香菇生产,有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成为优势绿色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富民富县产业。 (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不断强化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在县级层面上,从1997年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食用菌工作领导小组和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2005年成立了香菇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统揽全县食用菌规划、生产、技术、管理及项目建设等工作,2008年成立了西峡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西峡设立了县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畅通了西峡香菇出口的绿色通道,2012年,成立了西峡食用菌产业化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在乡镇层面上,全县重点乡镇均成立了乡镇食用菌生产办公室,规划、指导本地的香菇生产。在村级层面上,各村都配备一名香菇标准化“植保员”,负责本村香菇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县乡村三级体系的建立为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县香菇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加大督查和奖惩力度,每月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或讲评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对各专业乡镇、专业村、生产基地、出口加工企业香菇标准化生产情况进行分类排队;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根据月度排序结果和年终考核结果,评出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出口加工企业和先进个人,进行重奖激励;对落后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达标。县、乡每年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及奖惩,调动各级推行香菇标准化生产工作的积极性,确保西峡香菇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 (二)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西峡香菇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香菇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制定标准,完善体系。先后编印《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操作20条》、《西峡香菇技术培训资料》送到菇农手中,让菇农看得懂、记得住、会使用,使香菇标准化生产有据可依、有规可循。2012年,完成了《西峡香菇生产用木屑质量标准》和《西峡香菇生产用麸皮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发布。2013年完成了省级地方标准《西峡香菇标准化操作规程》的编制和发布,成为河南省唯一的香菇地方标准。二是集聚规模,标准发展。以科普园、示范园、观光园,绿化、美化、硬化“三园三化”为标准,建标准化香菇基地173处,高标准水泥大棚6.5万多个,进入基地的农户9000余户,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三是集约管理,统一发展。采取统一基地规划、统一原辅材料、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从备料、装袋、灭菌、点种,到管理、采菇、保鲜、烘干、加工、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实行“流水线”的标准化管理,全过程、全覆盖的落实质量标准。四是严把质量,实行追溯制。对全县140个香菇专业村的基地进行编号,对户进行登记编码。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原料采购、基地种植、生产管理、采摘贮藏、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把质量安全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现“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可追溯”的目标。 (三)建立健全一体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县按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要求,一是建立香菇生产质量监管服务体系。编印了《西峡县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手册》,建立“生产基地标准化、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追溯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重大突发事件控制、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控制、宣传和培训控制”七大控制体系,真正使西峡香菇实现了纯天然、无污染生产。同时,下发了《西峡县规范食用菌产业发展暂行规定》、《西峡县关于严厉打击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通告》,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香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积极挂靠高端科研院所,聘请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科技顾问,发挥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作用,大力推广香菇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全县香菇栽培技术普及率达到98%,生产成功率、花菇率分别达到99%、80%以上,投入产出比达到1:6以上。 (四)建立健全产业化发展机制,不断壮大食用菌产业化集群规模。一是壮大龙头加工企业。投资3.2亿元建设了占地350亩的“西峡香菇城”,现已建成了张仲景大厨房公司、南阳明泰食品公司、西峡家家宝食品有限公司、西峡华邦食品有限公司等45家加工出口企业,实现产值8.5亿元。二是搞活市场流通。投资3亿元扩建了以干菇交易为主的双龙香菇市场,投资6000万元扩建了以鲜菇交易为主的丁河香菇市场。两个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被业界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目前,西峡香菇已经在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成功上市,正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及中国供销农批集团合作建设“中国食用菌交易市场”。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推行“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生产模式,有效对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全县共发展香菇专业合作社104个,带动群众4.4万人。90%以上的香菇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订单收购。 (五)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确保西峡香菇产业永续发展。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确立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工作理念,把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作为目标定位,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子。二是培育修复生态资源。从2003年开始,全面禁伐天然林,合理利用枝梢材和间伐材,严格控制香菇生产规模,既保证了香菇产业不丢、群众收入不减,又保证了生态植被的有效修复。同时,强力实施退耕还林和长江防护林、外资造林、封山育林等多项造林绿化工程,扩大绿化成果。三是加强生态资源管理。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确保了林区秩序的长治久安。自2006年起,我县就开始实施封山育林计划,目前绝大多数菌材来源为外调,由政府引导、市场自行调节,小部分来源于法律、法规许可内的少量砍伐。 三、西峡香菇发展取得的成效 1.壮大了食用菌产业。2015年,全县香菇总产量突破20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综合效益突破5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6.8亿美元,同期出口创汇增长16%,西峡香菇已成为河南“卖全球”的知名农产品。全县有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农民人均收入近50%来自于香菇产业。 2.提升了品质,增强了竞争力。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香菇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产业安全得到保障,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香菇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香菇出口大县。2011年,西峡香菇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国家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 3.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西峡香菇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等部委联合认定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被国家质监总局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西峡香菇在亚洲品牌年会上评为“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被国家标准委设立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香菇之乡”;被省政府评为“省级食用菌产业集群”等。 4.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59.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2300元,香菇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一半,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西峡香菇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科研资金投入少;二是农产品检测能力不强。三是技术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扎实做好西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使西峡食用菌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成为全国优秀的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和一流的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