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峡食用菌(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老刻刀 2014-10-05

西峡食用菌(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日期:2013-07-26  来源:易菇网  作者:西峡县惠多利商贸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杨一凡  

 

西峡县是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已经在国外市场打响了“西峡香菇”品牌。“西峡香菇”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设立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中国香菇之乡”,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据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08年香菇共出口2920t,货值3400万美元。2009年出口4100t,货值5800万美元。2010年出口6300吨,货值8100万美元,2011年出口7800吨,货值1.11亿美元。2012年出口8100吨,货值1.2亿美元。

  香菇是食用菌的大宗产品,其商品名:冬菇、春菇、香信、花菇、明花菇、暗花菇、厚菇、薄菇、菇丁、彐蕈。别名香蕈、香菌、椎茸、柯菇、抱栎菇、平庄花菇,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其子实体中等偏大,呈肉质、半肉质;菌盖直径312cm,可达20cm,扁半球形至稍平展,表面浅褐色至深肉桂色,菌肉白色,厚实细密;菌柄中生或偏生、弯曲状,柄长38cm,柄粗0.52cm;于秋、冬、春季生长于阔叶树腐木上,有野生(产量很小)、有人工栽培,是中国出口食用菌的重要品种。香菇主要分布在中国华东、华北、华南等省市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西峡县香菇菌类有20多个品种,以“9608”牌袋料香菇品种为主,年产量达1.2万吨(干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主要的优质香菇生产基地县。

  香菇栽培的环境是山青水秀的山区、林区,栽培的模式是脱离土壤,基质是农林下脚料并经灭菌后纯培养,管理全程采用山泉水、饮用水增湿和无农药栽培,产品自然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无公害天然有机食品。香菇子实体营养介于肉类与蔬菜之间,蛋白源中有8种人类必需的氨基酸、有6大酶类的40多种酶,富含有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是预防糖尿病、佝偻病、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皮肤炎症、感冒和肿瘤的保健食品。除作为营养丰富的“山珍”和功效显著的保健品外,千原吴郎发现香菇子实体热水提取物香菇葡聚糖,有强烈抗癌作用,进一步分离出α-D葡聚糖、β-D葡聚糖和杂半乳聚糖能促进免疫功能低下的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据Schuly等从香菇菌丝体中提取一种KSH胞内多糖,具有强烈抗病毒和激活吞噬细胞的作用。一种五碳糖组成的多糖,对流感病毒增殖有抑制作用。孙培基等报道,一种香菇腺嘌呤衍生物具有很强的降血脂作用,其功效比降血脂常用药安妥明强10倍。铃木慎次郎等研究指出香菇是防治动脉硬化最适宜的食品,常用量9/次干菇,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中国不少古籍记载香菇“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和益胃助食”,民间用来助痘疮、麻疹的诱发、治头痛、头晕。现代研究证明,香菇多糖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7.5%80%。北京大学教授林志彬研究证实,香菇的保健功效除能补充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外,对保健、治病主要有六大利好:一是抗肿瘤作用,二是增强免疫功能,三是调节血脂作用,四是保肝解毒作用,五是降血糖作用,六是抗病毒作用。

  西峡“龙乡”牌香菇19999月被认定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产业发展管理体系

  完善层层联动体系,香菇生产组织实现一体化。对照示范区项目任务书要求,结合西峡县香菇产业化发展实际,将项目实施内容、要求、目标明细,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机构设置、保障措施等要求,指导示范区建设的开展,为全面实施西峡香菇标准化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健全县、乡、村三级领导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一是在县级层面上,成立了县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和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二是在乡级层面上,在每个乡镇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办公室,规划、指导本乡镇的食用菌生产工作。三是在村级层面上,各村都配备一名懂技术、有文化的人作为香菇标准化质保员,负责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加大督查和奖惩力度。由示范区建设指挥部牵头,每月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或讲评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对各专业乡镇、专业村、生产基地、出口加工企业实施香菇标准化生产情况进行分类排队,根据月度排序结果和年终考核结果,综合排队,评出先进,进行重奖激励;对落后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达标,以此调动各级推行香菇标准化生产工作的积极性,确保了西峡香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香菇产品实现优质化。与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制订出台了《关于建立西峡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西峡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印制3万册《西峡香菇标准化技术培训》资料,送到菇农手中,让菇农看得懂、记得住、会使用,对香菇生产的环境条件、原辅材料、机械设备、生产流程等建立生产台帐。采取统一基地规划、统一原辅材料、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从备料、装袋、灭菌、点种,到管理、采菇、保鲜、烘干、加工、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全过程落实质量标准,形成标准化生产“流水线”。建立高标准香菇基地。在原有基地基础上,全县共投资2000余万元,开展了以“三改四化”为内容的香菇产业升级。“三改”即:改木质棚架为水泥棚架、改土路为硬化道路、改脏乱差环境为干净卫生环境;“四化”即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目前新建高标准工厂化香菇基地50处、700多亩,建高标准水泥或金属框架塑料大棚6500多个,总规模3000多万袋,进入基地的农户3000余户,为出口香菇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对全县140个香菇专业村,按基地面积和规模进行编号,并对菇农按户进行登记编码,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原料采购、基地种植、生产管理、采摘贮藏、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建立覆盖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保证对每个环节发生的质量问题都能准确追溯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西峡香菇品质优良、安全可靠(见图1)。

QQ图片20130726164654
1 西峡香菇标准体系结构

 

 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香菇产供销实现一体化。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打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修补完善产业链条,把香菇这个“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培育合作经营龙头。为了提高菇农进行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我们引导香菇种植大户发起成立香菇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组建了25个香菇专业合作社,两年内合作社将覆盖全县所有香菇专业村。实行基地备案,引进购销龙头。依托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这个平台,引进国内38家香菇出口企业入驻西峡,与农户联合建立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参与基地备案,形成了“公司+基地+标准化+菇农”的产销模式。建设“西峡香菇城”,孵化加工龙头。在县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了占地650亩,总投资1.2亿元的“西峡香菇城”,拉长产业链条。建成后,可容纳20余家香菇出口加工企业和一个香菇检测中心,年可加工香菇5000吨,产值3.5亿元,可实现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香菇生产技术实现普及化。强化标准化知识培训。把实施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作为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来抓,对菇农、技术员、经销员进行培训,将西峡香菇技术汇编成册,分发给示范区菇农。年举办县级培训班8期,参训人员达到3万人次,把西峡香菇种植管理技术、贮藏技术、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手册,发放到所有种植户手中;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15次,组织专家,分乡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标准化培训,保证了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辖区重视标准化的浓厚氛围。在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等新闻媒体中发表信息和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使香菇基地标准化建设深入基地、深入菇农。

  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建立了西峡县香菇标准化出口基地。为使西峡香菇顺利出口,必须高标准建立香菇标准化出口基地。按照香菇生产“五个统一”及“三改四化”的基地建设标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在全县16个乡镇高标准建立了56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回车、五里桥、丁河、重阳、西坪、寨根等基地初具规模。所有基地规模均在10万袋以上,基地棚架全部采用水泥杆,道路全部硬化,并配备了供水设施。各标准化基地设立管理员和植保员,监督、负责标准化生产,建立生产各个环节的检测、登记、生产、管理备案制度(见图2)。

  同时结合山区乡镇特点和优势,2012年在北部七个乡镇打造百公里香菇长廊,在沿线高标准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基地为依托,组织兴建香菇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加工销售企业,形成“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达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合作化经营效果。
 

QQ图片20130726164836

   图2  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

  贮藏保鲜和加工能力具备了一定基础

  西峡在以干菇销售为主的同时,在312国道沿线的丁河、重阳、西坪等乡镇建设保鲜库300多座,库容量达3万吨,可贮藏保鲜半年之久,其中达能公司、果然风情等公司各建3000吨保鲜库一座,确保了鲜菇的保鲜能力。同时,香菇丁加工厂、香菇酱加工厂达几家。2010年建成的仲景牌香菇酱厂年销售量达3.6亿元,税利2.5亿元,从而使鲜菇和各类香菇深加工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地和各大超市。

市场建设全国闻名

  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改善香菇专业市场的基础设施,扩大市场规划,年交易额达到12亿元。目前,双龙香菇市场已成为集购销、分级、加工、包装、保鲜、贮运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业界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市场”。同时,培育形成了丁河、重阳、米坪等卫星市场,使西峡食用菌集散能力明显增强。

  从1993年开始筹建的西峡县双龙香菇交易专业市场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南距西峡县城25公里,311国道与331省道穿境而过。市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拥有专业门店800多家,外地常住客商1000余人,长年从事香菇加工、分级、购销的人员10000余人。该市场初建时年交易额还不到千万元,但随着市场的成熟、购销渠道的完善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扶持,双龙香菇市场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市场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1997年达到5亿元,2008年达8.8亿元,2012年突破16亿大关,年购销香菇达8万吨,红香菌、木耳、山茱萸等其他食用菌和中药材2万吨,直接、间接创汇8000万美元。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1992年初,县政府成立了县食用菌研究所,从县农业系统抽调农大毕业生或高级农艺师开展食用菌研究工作,并与上海农科院合作,于1998年成功研制出适合西峡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9608”香菇新品种,促进了全县香菇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大提升。坚持“科技兴菌”战略,发挥科研中心作用,坚持研究一批、推广一批、储存一批,科研所每年研究、试验、推广12个新品种,同时注意从香菇生产实践中总结研究新的技术,县科研人员在丁河镇木寨村、邪地村与菇农结合研究出了装袋机,大大提高了装袋速度和生产效率,并根据昼夜温差和棚膜的通风度总结出了《催花育花技术》,极大提高了花菇率和货物产质效益。2009年又在县产业集聚区建成西峡县食用菌工业园区,内设实验室、研究室、加工中心等。

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菇农种植积极性不断提高

承受着“科研+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格局的形成,全县香菇种植规模已扩大到8000万袋,菇农总数达3万户,从事香菇产、供、销的总人数达26万人,袋均效益达813元,全县香菇总产值达4.6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50%来自香菇产业。目前,这一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