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红谷斋主人 2016-01-05

——第四卷. 辯物第十六.第一

 

提示:辩物,就是分辨事物。区别虫名,地名,物名不仅需要广博的学问,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分辨能力,洞察能力和预测能力。孔子知识渊博,能力超群,有求必答。他对社稷和山川的解释,非常精彩,中国人主体是农耕文化,没有社稷,就没有国家;受山川者,是地方诸侯的责任,环境被破坏了,地方诸侯是跑不掉的……

    名句: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

          社稷之守为公侯

          山川之祀者为诸侯

 

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使问孔子曰:“吾穿井于费,而于井中得一狗,何也?”(季桓子,季孙斯(?-492),春秋鲁国大夫。季平子(季孙意如)之子。此人打井,在瓦罐里,发现了“羊”,派去问孔子的人说,打井得到一只狗,到底是什么东西?)孔子曰:“丘之所闻者,羊也。(孔子回答:是羊。这个羊,不是今天所说的家畜,吃草的羊。“羊”字与“蛘”字通。《康熙字典》解释为:“虫名”,“蛘字读羊”。《方言》、《尔雅》“羊”皆作“蛘”。《说文·虫部》段玉裁注:“今江东人谓麦中小黑虫为羊子者也。”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今米谷中蠹小虫也。建平人乎为蛘子……,今苏俗尚谓羊子。”)丘闻之,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也。”(夔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怪物。“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1]“蝄蜽,山精,傚人声而迷惑人也。”[2]“《说文·虫部》:“蝄蜽,山川之精物也”。“罔象又称罔像,魍象。”是一种水怪。“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3]。“羵羊”有人解释为“土神”,“土神谓之羵羊。”[4]季桓子打井见土缶,其中有羊,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情,诸多文献都有记载。一方面是说,孔子知识丰富,一方面是说,孔子好学。司马迁说,这一年是鲁定公五年,即公元前505年。)

吴伐越,隳会稽,获巨骨一节,专车焉。吴子使来聘于鲁,且问之孔子,命使者曰:“无以吾命也。”(吴国征讨越国,把会稽城毁掉了,获得了一节用一部车子才能装下的大骨头。正好有吴国的使节到鲁国来,问孔子。)宾既将事,(将要祭祀的时候)乃发币于大夫及孔子,孔子爵之。(以币帛行礼乃问,称“发币”)既彻俎而燕客,(祭祀完毕宴请宾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如为大?” (请问,骨头为什么这样大呢?)孔子曰:“丘闻之昔禹致群臣于会稽之山,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焉,此为大矣。”(当年大禹治水来到会稽,而防风氏随后也来了。大禹把他杀了,把骨头装进车里,就是因为骨头大啊。防风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巨人。)客曰:“敢问谁守为神?”孔子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王肃注:“守山川之祀者为神”。“祀”祭祀山川的是谁。“纪纲”就是法度,法则。“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为民纪纲者何也?”[5]纪纲乱了,就要彻底灭亡。“惟彼陶唐 ,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6]孔子是针对吴客的问话作出的回答,他的意思是:山川万物均有灵性,谁能守住规定和法度,谁就是“神”。)社稷之守为公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左祖右社,面朝后市。”[7]中华民族是农耕民族,有土地,有农作物稷,就有了安定的生活,就有了家园,有了国家,所以就可以做公侯。“国君死社稷。”[8]没有社稷,等于国灭。)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9]山川,有江河,山岳的意思,“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10]守护山川的,应该是诸侯的责任。因此守社稷者,和守山川者,都可以称王。)客曰:“防風何守?”(吴客问:防风氏守什么?)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山者,为添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于周为长瞿氏,今曰大人。”(汪芒,是国名。封地为嵎山,添姓,到夏商时期为汪芒氏,周代称长瞿氏。当今称为“大人”,就是很高的人。)有客曰:“人长之极,几何?”孔子曰:“焦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到底有多高呢?孔子回答,焦僥氏,人很矮,高的人也就是三尺,防风氏,是焦饶氏人的十倍,那就是三丈高。)



[1] 《山海经·大荒经》

[2] 《国语·鲁语下·韦昭注

[3] 出处同上

[4]三国·魏·张揖《广雅·释天》

[5] 《吕氏春秋·用民》

[6] 《书经·五子之歌》

[7] 《周礼·考工记》

[8] 《礼记·曲礼下》

[9] 《易·坎》

[10]朱熹注《楚辞·九章·惜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