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荣誉证”来了,听听一位乡村教师的感慨

 敬贤书斋 2016-01-05

QQ截图20150702114702

看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明确规定给30年以上教龄的农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可以领到一本“荣誉证书”了。不过,心里“喜悦”或“激动”之余,我也萌生出非常不崇高的想法:荣誉证书能干啥?

人们尽管嗤笑或者批判我的卑微,但我只想说,三十多年的乡村教师生涯,让我学会了波澜不惊。我想,我可以算是一个最典型的乡村教师吧,父母是农民,妻儿是农民,我自己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年过半百却一直没有迈出过乡村学校一步,现在还带着一身病痛给学生上课。

我19岁师范毕业来到乡镇初中,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学校距家三十多里山路,生活节奏基本就是每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回校,这期间的6个昼夜一直厮守在学校。每天就连吃饭睡觉也处于工作状态,因为吃饭时可能会有学生找上门来,睡到半夜学生宿舍有事常会被唤醒。三十多年来,我的“交通”状况由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骑摩托车。星期六遇到雨雪可以不回家,但星期天在家里不管多大的雨雪都要返校,三十多里山路冒着雨雪步行,大约需要折腾5个小时。

刚工作的时候,父母在家里种地,我基本是什么忙都帮不上。家里就连化肥也很少买,因为我一个月工资还买不到两袋尿素。倒是母亲每周都要给我烙够一周的饼子,我回家也主要就是去拿母亲烙的饼子。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父亲突然一病不起,卧床3个月后撒手人寰。悲痛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匆匆忙忙地结了婚,娶个农家女的妻子照料母亲,料理家事。之后的三十多年便是妻子独立侍弄家里的田地,同样是每周末给我烙够一周的饼子。她说,别人供给学生有出头的时候,她却得供给一辈子。呵呵,我是她供给的学生,这太形象了!

我这样的家庭,在农村乡村组织那里被称为“教师家庭”。我工作的前十年,农民的负担很重,劳务也很多,而那时工资也由乡财政拨付,拖欠工资是家常便饭,每年收缴各种款项的时候却又总要“教师家庭”带头,各种劳务活动妻子无法参加的时候也常常要“以资代劳”。那些年,我所有工资往往还不够支付一个农家所要承担的各种费用。近十多年来,国家不仅大力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惠农政策。而在各种“惠农政策”面前,“教师家庭”又实施“一票否决”制,村社常常召集会议讨论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措施,我的妻子则被告知“你家是教师家庭”,后来叫开会妻子也不去了。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走进师范学校的,那是中师第一届在初中招生,我们那一届的初中优秀学生便被“掐尖”进了中师。毕业后来到乡镇初中,才知道学识太浅,学历太低,工作两年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始实施,我便参加自考,过了大专,又过了本科。参加自考,练就了我的自学能力,养成了自学习惯,终身学习成了我的基本需求,这无关什么“理念”。我用我的学习精神影响学生,我的教学也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我研究教育,研究教学,做课题研究,也常常发表文章。但上级领导来学校,常常要问一句:“是科班出身吗?”因为像我一样的“本科”便被列入被怀疑或不认可之列,这让我常常尴尬不已。

这些年,我发现自己已经老了,职业病缠身,头痛、颈椎痛、腰痛,眼睛也坏了。这时候开始实行绩效工资,所谓“绩效工资”是先从个人工资中抽出一部分再重新分配,老教师被抽的基数当然比年轻教师高,但学校只按“工作量”等指标考核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费也在绩效工资中抽取,我以前做过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从没领过班主任费,现在老了不做班主任了,我每月的工资却又要“奉献”出好几百元给年轻的班主任、给工作量比我大的年轻教师。

我现在的状况是:在单位,老迈无力,已被列入“不受欢迎”的行列;在家里,寄居在妻子的农家宅院,我的户口不在村社而在乡镇所在地,是“非农户”,我在那里工作了三十多年却无立锥之地,而妻子的农家宅院却因无力修葺破败不堪;孩子待业,四处漂泊……

现在忽然间发现30多年的乡村教师经历成为一种“荣誉”了,我感慨万千,于是便絮絮叨叨地说了以上这些,绝无抱怨,权当对自己三十多年教育生涯的感怀和感念吧!



                                         会宁县党岘中学李兴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