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我的三种心态: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

 昵称11788011 2016-01-05

    我们的“小我”往往是在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三个角色之间转换。

    迫害者:我需要别人来肯定我,认同我,爱我,我的不断索爱对对方来说是迫害。因为在索爱的过程中,如果索不到,我就会有情绪而伤害到对方。

    拯救者:遇到比自己低下、不好的人,容易心生同情,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他,不然他就,,,。”

    受害者:索爱达不到以后,就有了委屈,自认自己是最苦的那一个。我做了这么多,他怎么还能对我这样呢?

    你下班后接到先生电话,说要和几个朋友吃饭,不回家了。你想到有几张购物卡快要到期了,就说去商场买些东西,不去了。

    晚上九点多,你提着重重的一堆东西走出商场,给先生电话,想问他能不能来接你。听电话里传出的声音,那边正喝得酣畅,显然是接不了你。这时,天正下着雨,一时很难打到车,站在蒙蒙细雨中,你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一会儿生气他为什么喝酒不能来接你,一会儿又气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就是不肯自己开车。在这种种恶劣的心情中,折磨了自己一个多小时,直到上了一辆的士。

    在这件事情当中,你明明知道这个时间在那个商场周围根本打不到车,可是还是这个时间去了这个商场,这样折腾已经好几回了。明明知道老公晚上会喝酒,接不了我,可还是抱着幻想给他打电话,这种情况也已经好几回了。明明知道这样做是自找麻烦,知道还是这么去做,不是自讨苦吃吗?

    当你很辛苦地提着一堆东西,站在雨中,渴望先生像平时一样来接你,这时老公就被你当成那个幻想中的“拯救者”。而当他因为自己的事情不能来时,先是失望,继而生气,瞬间你就变成了受害者;而他在卡普曼三角戏剧中顿时变成了害得你这么沮丧这么生气的“迫害者”。

    设想,接下来,如果回到家你继续指责你老公,你就变成了一个“迫害者”;他如果很无辜很内疚,你可能又会感到过份而安慰他,摇身一变,你成了“拯救者”,而当他是一个受我情绪失控影响的“受害者”。

    所以,当我们的小我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地切换时,当你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时,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我们能做的改变就是觉察自己,内观自己。

    迫害者和受害者心态是大家容易觉察到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拯救者心态。

    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能让家人更好,所以行为上特别努力,胜过别人,以辛勤的工作、优异的表现为报偿,努力改善家人的环境。这种心态其实是低自尊的表现,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想获得他人的鼓励、关爱、赞许,为了得到这些,就抑制不住地保护和帮助他人的需要。当力不从心的时候,拯救不成功时,就会在内心深处认定自己是个失败者,有很深的挫败感,给自己贴上“我不行”、“我没用”的标签。有人说:为什么我的亲戚都喜欢找我借钱呢?因为你有“拯救者”的胜肽,所以生活中就会出现某些事件来滋养你的胜肽。

    拯救者心态无意中包办了他人,让他人减少了体验的机会。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女人生孩子在顺产和剖宫产之前,很多人乐意选择前者,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经过产道的挤压,有了这样的体验,对孩子更加健康。拯救者乐于帮助他人是好事,同时也可能剥夺了他人体验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帮助时不可越俎代庖,替对方完成一切,应该留给对方个人参与和努力的空间,帮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