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拳

 清茶清清 2016-01-08
 横拳

经云:“横拳之形似弹属土”,“内通于脾,外窍于口,在体为肌肉”,居五形拳之五。其行进路线亦是呈锯齿形曲线前进。这儿“弹”,指的是武术传统取用的弹弓之弹。在握弓放弹时;前把有横劲,迳直向前打出,准确性很强。横拳就用弹弓内涵的横劲喻其技法,故有“起横不见横”之说。五行之说脾属士,横拳动作借拧腰顺胁,两臂一张一弛按摸肝脾,既能健脾,故云通脾。而弹丸又是三合土加头发或加铁砂做的,这就是横拳似弹属士通于脾的来历。
五行有“万物土中生”之说。在形意拳技法上也说横拳能生其他拳,故在形意拳中从站桩三体式、鹰捉、五行拳开始,就都是以横钻之拳起动。经云:“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故钻横是一式。在击法实战上,也有“起手横拳势难招”之说,实践验证这样起手还是效果较好的,故形意拳在实战上多以横拳作起手。
我教练横拳时,特别强调“起横不见横”的技法要求。用中见横是招法,不见横是内劲,才是技法窍要,是“拳打三节不见形”技法之本。
横拳歌诀横拳似弹性属土,生劈克钻形不露。体为肌肉脾主口,出于难招妙难书。
具体练法
(l)
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式,动作及要领详见前(7-~)略。自(7-8)始。
(2)
提步双抱拳
动作与要领与炮拳之(2)提步双抱拳同(7-⑨、⑩)

图片

 


(3)
拗步右横拳
①步不动。左拳由下向左前、向里拧转穿出,拳心向后上方,高与肩平;右拳不动,目视左拳(7-11)
要领 穿左拳时尽量反拧,但不要耸肩、晃身,要轻松自然。
②步不动。身微左转,左拳穿出后随即向外反拧转;同时,右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左臂肘下,拳心向下;目视左拳(7-12)
要领 a.左拳从肋下穿出不停拧转,先是向里拧转,当右拳贴肋上穿时,开始向外反拧转。 b.右拳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蓄力以进。
③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半步,两脚间约一脚之隔;右膝抵于左膝后里侧;同时,右拳向左臂肘下贴臂向前、向外拧挣打出,沉肩坠肘,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当右拳行至与左拳上下相交时,左拳外拧转成拳心向上,向后贴肋回拉至脐之左侧,目视右拳前方(7-13)。
要领 a.本式中的①、②、③为连续动作,中间不要停顿,身体在动作中不要有起伏。b.左脚前趟与右拳打出,以及左拳回收,要上下相随,动作协调;出拳、出脚要发腰劲,拗中求顺;前拳、前脚、鼻尖要“三尖对”,动作要从自然中求得迅猛刚实;出右拳要在拧挫中含有横劲,但不露横形。c.右脚跟进要自然,两脚落实,两腿夹紧,沉肩坠肘,拧腰顺臂,但不可前俯后仰,左斜右歪;头上顶,周身完整一力。
(4)
拗步左横拳
①身往右转,右拳臂随身动;左脚经右脚前向右前方斜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右拳(7-14)
要领拧身斜进要并膝裹胯,两脚还要有前趟后蹬之劲;并要步稳身直。
②步不动。身体微右转,左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右臂肘下,拳心向下;目视右拳(7-15)
要领 (3)之②同,惟左右相反。
③上动不停。身体向右拧,右脚向右前斜进一大步,左脚随即跟进半步,两脚间约一脚之隔;左膝抵于右膝后里侧;同时,左拳由右肘下贴臂向前、向外拧挣打出,沉肩坠肘,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左拳行至与右拳上下相交时,右拳外拧,贴胁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7-16)
要领 (3)之③同,惟左右相反。
(5)
拗步右横拳
动作及要领与(4)拗步左横拳相同,惟左右相反(7-17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进行练习,不论练至左或右横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拗步右横拳为例,转身往回练。
(6)
横拳回身式
①以右脚为轴,身体向右后转,左脚随转体向右脚尖外侧时扣步;右拳随身右转,目视右拳(7-20)
要领 a.左脚要借拧腰之力以扣步,右脚为根不能移动,扣步时要活而实。b.要提肛、并膝、裹胯,不可突臀、俯身。
②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借转体移重心,以踝关节为轴原地将脚尖转向右斜前方;同时,左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右臂肘里侧,拳心向下,目视右拳(7-21)
要领 转体移重心,不可突臀,左拳及前臂要拧贴以蓄力。

图片

 



(7)
拗步左横拳
动作不停,身往右转,右脚向右前方斜进一大步;左脚随即跟进半步;左膝抵于右膝后里侧,两腿夹紧靠实;同时左拳贴右臂下向前向外拧挣打出,掌心向上,沉肩坠肘,拳高与肩平;在左拳行至与右拳上下相交时,右拳外拧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图7-22
要领 (4)之③同,惟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到起端回身,但必须打完右横拳方可收式。如从左横拳回身可直接接做拗步右横拳(7-23)
(8)
横拳收式
接拗步右横拳,左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右臂肘里侧,拳心向下(7-24)
上动不停。身体右移,左脚向前迈进半步,成桩步;左拳贴右臂下向前、向外拧转成立拳打出,沉肩坠肘,拳高与心齐;当左拳行至与右拳上下相交时,右拳外拧贴胁回收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7-25)
以下收式动作与三体式同,从略。

图片=

 炮拳

经云:“炮拳之形似炮属火”、“内通于心,外达于舌,在体为血脉”,居五行拳之四。其行进路线呈锯齿形曲线前进。
我所传形意的炮拳,虽步走曲线,但每步仍具有前蹬、后蹬之劲;头上一拳与一般练法有较明显的不同。其一是它的劲既非挡又非架,而是具有拧、滚、拨、化三劲;其二是它的贴头之拳,是借拧滚之劲既拨化来手,又借身力而发劲,故不畏来手身大力猛,因发身力故更助长其中拳出击的拧转发劲。两拳相称,倍增抖腰发劲的特长。
炮拳歌诀炮拳似炮性属火,生横克劈拗步活,体为血脉心主舌,拧转火机物必落。
具体练法
(l)
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及要领详见前(6--),略。

图片

 


(2)
提步双抱拳
①从三体式起(6-)。左掌不动,右掌向前与左掌平行探出,两掌拇指尖相连,手高与心齐;同时,左脚沿直线向前方趟进一步,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手前方(6-)
要领 a.右掌之探出,要借右脚后蹬,左脚前趟之劲,与右脚提步同时完成,并做到上下相随,轻灵而稳健。 b.探掌时要沉肩、拔背;左脚趟进要远,提步要稳,不得俯身或长身。
②动作不停。右脚借提步蓄力,再向前趟进一大步,左脚随即提起跟进靠于右脚踝骨里侧,成左提步;同时,两手抓握变拳,分别向外拧转,贴肋向后拉至脐之两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目视左前方(6-)
要领 a.右脚借提步之蓄力,再进一步时,要步活、进远而稳实。 b.成左提步时,两掌边变拳、边拧转回拉,有拧撕束腰之劲;提步要与双拳束腰同时完成,两腿要靠紧,身体不可前俯或摇晃。

(3)
拗步右炮拳
①身体微右转,左拳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下颏前;同时右拳外拧上钻至左臂肘窝里侧束紧,两拳虎口向前:目视左前方(6-11)
要领 两拳上钻,要尽量拧转裹紧以蓄力,但不得努气,拙力。
②上动不停。腰向左拧,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左前方(45)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大半步,右膝抵于左膝弯里后侧,重心在后脚;同时,左拳向前、向上钻至头前.继而向里拧转拉贴于头部左额角,腕关节与拳背处紧贴于额角前.拳心向外;右拳由胸前向前、向里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目视左前方(图6-12)
要领 a.两拳皆借拧裹以蓄力,反拧而发劲;左拳要借进身左拧之劲,滚拨靠于额角;右拳则借向里反拧.发螺旋劲打出。 b.左脚趟进与左拳钻滚、右拳打出动作要协调一致.以腰为主宰.发劲要从自然、和谐中求得刚猛迅疾。 c.步距略大于崩拳.约一脚左右.两腿要夹紧.靠实、身体不可前倾或左右歪斜,不要突臀;右拳与左脚尖、鼻尖要“三尖相对”。
(4)
拗步左炮拳
①上体右转90度;同时.左拳向前方下落与右拳齐平.两拳亦右摆90度,两拳边摆、边内旋拧成扣拳.虎口相对.拳心向下,两拳相距一拳之隔:目视两拳(6-13)
要领 上体右转与两拳右摆,动作要完整,上下一致。
②上动不停。左脚经右脚前向右前方(90)进一大步.右脚亦随之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同时.上体左拧.双拳向外拧转贴胁回拉,置于脐之左、右侧,要束腰靠紧,成独主双抱拳;目视右前方(6-14)
要领 左脚上步、右脚提步和拧身束腰收拳,动作要上下完整一致。
③动作不停。步不动,上体微左转.右拳外拧贴身上钻至额前方,左拳亦外拧;同时随右拳贴身上钻,置于右臂肘窝里侧,两拳虎口向前.拳心均向外;目视右前方(6-15)
要领 两臂尽量拧转裹紧以蓄力。
④动作不停。右脚向右前方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进大半步.左膝抵于右膝窝里后侧,两脚相距一脚左右,重心在左腿;同时,腰向右拧.右拳随转腰向前、向上钻至头前.继而向理拧转、拨拉至头部右额角.腕关节与拳背贴于额角.拳心向外;左拳由胸前向前、向里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目视右前方(6-16)
要领 (3)之②间,惟左右方向相反。
(5)
拗步右炮拳
动作及技术要领与(4)拗步左炮拳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图6-17181920)。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数量多少视场地而定,不论练至左炮或右炮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拗步右炮拳为例,转身往回练。

图片

 


(6)
炮拳回身式
①右拳内旋成扣拳;同时,左拳由头前下落与右拳平,两拳虎口相对,高与心齐,沉肩坠肘,目视两拳。动作不停。腰向右后转,双拳随转体,向右后方平摆,眼随手动,目视两拳(图6-21)。
要领 两拳向右后方平摆,要用腰力,重心要稳。
②上动不停,借上动转腰之力,以右脚为轴,身体继续向右转,左脚随转体贴地向右脚尖外侧扣步,同时两拳一起外拧,贴肋回拉,收于脐之两侧,拳心向上;目视右前方。此时身体已由原位置向右转动120度左右(图6-22)。
要领 a、扣步转身以右脚为根,不能移动;左脚借拧腰之劲,扣步要活而稳。 b、要做到提肛、并膝、裹胯、不可俯身或突臀。
(7)
拗步左炮拳
①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借转移重心,以踝关节为轴,将脚尖转向前方;同时;右拳外拧贴身上钻至颏前方;左拳外拧,随右拳上钻,置于右臂肘弯里侧,两拳虎口皆向前,拳心向外,目视右前方(图6-23)。
要领 两前臂裹紧蓄力;转体移重心时不可突臀。
②上动不停。接着上步打左炮拳(图6-24)。
要领 动作及要领与(4)之④同,惟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到起端回身,但必须打完右炮拳方可收式,如从左炮拳回身,则真接接做拗步右炮拳,即可收式。
(8) 
炮拳收式
①接拗步右炮拳(图6-25)。右拳不动,左拳从体前下落至右臂肘弯下,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前方,(图6-26
要领 左拳屈臂自然下落,不得用力。
②动作不停。身体向右拧转,左脚向前迈半步,成桩步;同时,左拳贴右前臂里下侧,向前、向外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拳高与心齐,右拳向外拧转;贴肋回收至脐之右侧;目视左拳前方(图6-27)。
要领 左拳要沉肩、坠肘,借顺腰之劲以出拳,与左脚迈进同到。
③以下收式动作与三体式同,从略。

图片

 
 崩拳

经云:“崩拳之形似箭属木”,“内通于肝,外窍于目,在体为筋”居五行拳之三。其形似箭,说明它的劲是直而疾,拳是直出直入,道既近,手又快。经云:“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说明它的技法是步踏中门,不仅径捷而且力猛;再加上有“沾身纵力”的击法,则不论是近击、重伤、还是远摔、轻放,用崩拳都能得心应手。因之在人们心中崩拳利害,便成为形意门的特长。尤其形意前辈郭云深和尚云祥皆“以“半步崩拳”扬名武坛,更增加了崩拳的威力。
崩拳以前脚垫进发劲、打人,故称“半步崩拳”仅从这进半步来看,该说是缺点。可是正因半步才显出它的特点。崩拳形式上是进步,事实上这半步却有一步之远,虽是只先垫前脚,却比后脚上步的冲力还大。这就是它具有“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等技法特长而显示其威力。只有掌握这些技法特长,崩拳的半步才成为它可贵的特点。如果不懂得“脚打”,不会“趟劲”,则崩拳的威力起码要丢掉一半。
崩拳虽是前脚进半步打一拳,左右交替循环不断,但绝不是靠“连珠炮”单以速度胜人。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火机一发物必落”。这些技法要求,正说明打出一拳,就得有一拳的效果。崩拳充分体现“明了三星多一精”;的精华,内涵拧、裹、抻,拔之内劲;又有“三催”的周身一体的整劲;特别还要理解和锻炼到“拳打三节不见形”之特长。意到功深,自会有出拳必果之效,就不会用连珠炮打人,犯手出空回的毛病。打崩拳要打出它特有的直劲来,即带有拧转而又抻拔的直劲,且腰如弓发,身力得逞,两拳相辅相撑,势若奔雷,故迅猛而又刚实;“脚打七分”,更倍增崩拳之威,前脚前趟,后脚后蹬如卷地劲风,既劲疾而又步远,因之形成它的强具特点和风格。
崩拳歌诀崩拳似箭属木性,生炮克横半步功,在体为筋肝主目,迅猛刚实拳不空。
崩拳的具体练法
(l)
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及要领详见鹰捉(51~8),从略。
(2)
拗步右崩拳
①由鹰捉开始,身体不动;两前臂向外拧转抓握成拳;左拳虎口向上,沉肩坠肘,前臂要平,高与“心”齐;右拳拳心向上,拳和前臂紧靠于脐之右侧;目视左拳前方(59)
②身微左拧,重心稍前移;右掌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左臂肘窝内侧,小指拳眼向上,拳心斜向外;目视左拳前方(510)
要领 a、要胯催膝,重心前移,身微左转,注意身体保持正直,不可歪斜。 b、右拳上钻至左臂肘窝时,既要肘不离胁,手不离心,特别是意在蓄力待发。
③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屈膝前趟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右膝紧抵左膝窝里侧,右脚尖不超过左脚跟,与左脚成45度);在左脚趟进的同时,右拳贴左前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左拳同时向后、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511511)
要领 a、崩出之拳要用腰劲,要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拧转的螺旋劲,在拧转中向前直打,要打出爆发劲;要沉肩坠肘,右臂要抻出“三星”,做到“三尖相对”;左拳回收与右拳前打.要有拧撕之劲,以求左右互力,劲整刚实。 b、左脚趟进,要借右脚的蹬劲,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出脚迅疾要走出“卷地风”的威力来,落脚要有踩劲落实。 c、拧身出拳要充分发挥“龙折身”的动作用,打要远,气要催。右拳的打出与左脚的趟进,要上下相随。动作完整一致;头向上顶,沉肩坠肘,两腿夹紧,前膝于发劲前前弓蓄力,以求发劲迅疾刚实,完整一气。
(3)
顺步左崩拳
①身微右转,左拳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右臂肘窝内侧。小指拳眼向上;目视前方(512)
要领 (2)拗步右崩拳之②同,惟左右拳相反。
②动作不停。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右膝紧抵左膝窝里侧,右脚尖不超过左足跟.与左脚成45度。在左脚向前趟进的同时:左拳贴右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离与“心”齐;右拳同时向后、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靠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513513)

图片

 


要领 (2)拗步右崩拳之③同,惟左右拳相反。
(4)
拗步右崩拳
动作及要领 (2)拗步右崩拳之②、③同(5145-15)

图片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多少、路线长短视场地而定;不论打到左崩拳或右崩拳,皆可回身;但欲回身时,打最后一拳跟步与前脚跟距离应留得稍大些,以便于扣步回身。现以打完拗步右崩拳回身为例,则右脚跟步距离左脚眼约一脚长(516)
(5)
崩拳回身(狸猫倒上树)
①重心不变,身体右转;左脚以脚跟为轴向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不动,右拳向外拧转随转体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目视左方(517)
要领 a、右拳回拉与左脚里扣动作要上下和谐。 b、扣左脚时上体不要前俯后仰.更不可突臀或长身。
②上动不停。重心移左腿。随即向右拧腰,转体90度;借转身拧腰之劲,屈膝上提右腿,右膝外展,以右脚眼为力点,借外摆之劲向前猛力踹出,脚尖向外横斜;同时,右拳贴身上钻,由颏下向前方钻出,拳心向上;左拳不动;目视右擎前方(5l8)
要领 a、右脚借向右拧腰转体之劲出脚.脚有横截、前踹之劲。 b、右脚前踹与右拳前钻,动作要舒展迅猛,同时完成。前踹高度过膝,脚斜横,脚跟发劲;右脚、右拳与鼻尖要三点一线。 c、踹脚、钻拳时,上体不要左斜右歪。右腿曲屈而伸.快而有力;左腿微弯,脚实而稳。 ③动作不停。身体右拧,右脚向前横踩,脚尖外展落地,左膝抵于右膝弯处;同时,左拳贴右臂上钻,至两拳相遇时同时变掌,左掌向前、向下翻落;右掌贴胁边回拉,边向里翻转,落于脐之右侧,掌心皆向下;目视左手前方(519)
要领 a、右脚踩落与左掌翻落和右拳回拉,动作要协调一致,发劲要严整而迅实。 b、右脚踩落后两腿夹紧,重心要稳:上体右拧,似斜非斜,舒左臂要借拧腰以发劲。 c、此崩拳回身式,原名“狸猫倒上树”。右脚向前睬落,如蹬进踩远,左脚可跟步;如欲原地发劲,也可借拧身发劲踩落,亦可不跟步。但右脚踩落,必须与左掌翻落,手脚齐到,做到完整一气。
(6)
拗步右崩拳
①右脚向前垫半步;左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右脚里踝骨处,成左提步;同时,两掌一同握拳:左拳向外拧转变立拳,右拳向外拧转,拳心向上,接着贴身上钻至左臂肘内侧:目视左拳前方(520)
要领 a、垫步、提步和握拳动作要协调一致。 b、要动身即将出拳时,再上钻右拳.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裹住劲以利蓄力而发,发则劲疾迅猛。
②动作不停。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跟进成崩拳步;与此同时,右拳贴左臂上向前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左拳贴肋拧转回收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521)
要领 (2)拗步右崩拳之③同。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至起端回身后,做完第一个拗步右崩拳,如图5-22即可收式。但在收式前,必须先做退步左崩拳。
(7)
退步左崩拳
①两拳不动,重心后移;右脚沿直线向身后撤一大步,脚尖仍外摆成左弓步(系过渡性步型);目视右拳前方(523)
要领 退步要求练得既活又远,才更具有实战效能。
②此动不停。重心继续后移,左脚随即贴地后撤至右脚里侧成左提步;同时,上体微右拧,左拳贴身上钻至右臂肘窝内侧,小指侧拳眼向上:目视右拳前方(5-24)
要领经云:“进也打,退也打。”此动正是为“退也打’,要领而蓄力待发,故左前臂要拧裹蓄力于胸前。
③动作不停。重心继续后移,左脚向后踩落地,左膝抵于右腿膝窝里侧,两腿靠实站稳;同时,左拳贴右前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发“三催劲”,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右拳在左拳行至其上时,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即成退步崩拳姿式;目视左拳前方(525)
要领 a、退步崩拳各分解动作之间不应有停顿;向前崩出左拳要拔背、抻肩、催肘,以充实其力;右拳回拉,要裹肘、拧腰,以增其力,并与左脚向后踩落之劲,协调严整,同时完成。 b、左脚向后踩落,脚掌落地时要有踏地反蹬之劲,并借腰劲以催左拳,使之崩劲迅猛,以发挥“退也打”的实战威力。 c、退步打要两腿相夹,左脚反蹬,并要沉肩坠肘,拧腰拔背,头往上顶,气往下沉,使周身拧撑发劲,完整二气。不可左右摇晃和长身。
(8)
收式
两拳与身体动作不变。左脚沿直线向前迈一步成桩步;目视左拳前方(5-26)。以下的收式动作及要领与“三体式”同,从略。

图片=

 .钻拳

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外窍于耳,在体为骨”。居五行拳之二。拳经所说的似电、似闪不是指速度,而是指象物之形。即说“似闪,内通于。”就得有似闪之形,又得有助肾之功,才合经义。而我所传的钻拳在出拳之前,先是发“捋劲”,往回、往里勾挂,接着往外、往前、往里发搂拨的“包裹劲”。这一连贯动作就是明显的“似闪”之形。正由于这一回刁和往前搂拨,使腰部发挥回环摆抖之劲,达到良好的锻炼和强壮肾腰的作用。因之此法无论是外形、内意,还是实际作用.都符合经义。另外,从技法来讲,这一似闪的连续动作,有刁挂、前臂发劲和里含搂拨三种实用发劲击法,合而为一就形成了形意拳的“包裹劲”,也体现出经云:“如包裹之不露”的技法。
我所传形意的钻拳多一个“似闪之形”,所以它的手型亦增加了变化;前手往回、往里刁挂时的手型叫“刁手”,(4~①、4~①正)。前手往前搂拨时的掌型叫“搂掌’,(4~②〉。
钻拳歌诀 “钻拳似电性属水.生崩克炮若闪雷;在体为骨耳通肾,搂臂抖腕腰劲催。”

图片

 


练法
1)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与要领详见鹰捉(图4~~⑨),从略。自图4~⑩开始。
2)进步右钻拳 ①撤半步左刁挂左前臂向外拧转,掌心向上,右手变拳向外拧转,拉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动作不停。腰微左转,左脚贴地回收,脚跟靠于右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左臂屈肘,掌变刁手,向右、向里刁挂回收至左胸前,四指尖向下;前臂平屈于胸前,但不得贴身,与身体有一拳之隔;目视左前臂之刁手(4~114~11)
②提步左搂掌左臂边向里拧转,边向左下挂,至体侧将刁手变掌,向前、向上变立掌向里搂拨,停于头前,虎口高与眼平;同时,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前趟踩落,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前掌,(4~124~12)
要领 a.左掌向前、向里搂拨.要将虎口完全撑开,着意于虎口;要用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并要发抖腕、甩掌之劲,动作要一气呵成。 b.上步要与搂拨、甩掌动作上下一力;身体不可左右摇晃;上体要顺腰拔背,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右拳靠身沉劲辅之。


③上步右钻拳右拳内外拧转贴身上钻至肘窝里侧(4~13)。动作不停。左脚屈膝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贴左臂向前上方钻出,高不过眉,当右拳前钻与左掌上下相遇时,左掌则抓握变拳,向下、向后贴肋回收至脐之左侧,掌心向上;目视前拳(4~14)
要领 a、右拳前钻、左掌变拳扣收与趟进步,要协调一致。 b、前拳、前脚与鼻尖要“三尖”相对。 c、腰为主宰,两手相撑,要同时起作用,右拳打出要有钻锉劲。
3)进步右钻拳
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①同,唯左右相反(图4~1516)。②提步右搂掌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②同,唯左右相反(图4~17)。③上步左钻拳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③同,唯左右相反(图4~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多少、路线长短,视场地而定。左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左钻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钻拳回身式
①扣脚收拳重心不变。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4~20)。
②撤步刁挂上体右转,重心转移至左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右拳变刁手,四指尖向下,前臂上提平屈置于右胸前,前臂与身有一拳之隔;目视右臂之刁手(图4~21)。
要领 a.左拳回收要以肘拉手,借腰力拧掳。 b.右脚尖里扣和重心转移时,身体保持正直,不得长身,更不得突臀。 c.转身、收脚、刁挂等要上下协调。
(5)
进步左钻拳
动作及要领与(3)2、③同(4~222324)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钻拳即可收式(4~25)
(6)
钻拳收式
动作及要领 与三体式之收式同,从略。

图片=

 劈拳

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居五行拳之首。它以前臂的拳和前臂作为发劲的着意点,即视之为似斧的“斧刃”。故有劈拳肘打之说,具有不用关节处发劲打人的特点,向为前人所珍视。若以鹰捉代之,则实为大谬也。
劈拳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体为皮毛鼻通肺,前臂发劲劲乃神。”
练法(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动作及要领详见上一讲鹰捉节(21~8),故图3-~⑨从略,图解由3一⑩开始。

图片

 


(2)
进步右劈拳
①撇半步回收由鹰捉开始,左手抓握变拳,坠肘贴肋回拉,边回拉左前臂,边外旋,使拳心向上停于脐之左侧;同时,右掌变拳外旋微回拉,停于脐之右侧;当拳旋转回拉时,左脚同时回收,紧靠于右脚里踝骨,脚尖、膝尖向前,右膝紧靠左膝里侧;目视前方(3-11)
要领 a.两手变拳不要用拙力,回拉时拳及前臂要拧转并用腰劲,如撕物状。b.左脚回撒与两拳拧转回拉,动作和劲力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但不要长身。 (2)提步左钻左拳向里拧转贴身上钻至胸、额下(312);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向前跟进提靠于左脚里侧,即右提步;与左脚趟进的同时,左拳由额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向上;右拳在原处沉劲以配合左拳紧靠于脐右侧;目视左拳(3-13)

图片

 


要领 a.左拳贴身上钻时要贴紧,不可憋气。 b.左拳前钻与左脚前蹬要同时进行,身体拧转45,保持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沉肩坠肘要用腰劲钻出左拳,做到“三催”的技法要求。c.右脚提步要靠紧;重心要稳。
③上步右劈拳右拳贴身上钻至左臂肘窝上部(3-14);动作不停,左脚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拧转,右拳由上向前、向上劈落,拳眼向上,高与心口齐;左拳由上向下、向里贴胁回拉,靠在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3-15)
要领 a.右拳劈落时要沉肩坠肘,发腰劲.做到“三尖”相对。要利用“三催”之劲并抻出“三星”(肩窝、肘窝、腕窝),力达前臂;右拳回拉与出右拳的动作、劲力要协调一致。 b.左脚后蹬,右脚前趟、踩落要与右脚齐到才为真”的技法要求;动作、劲力要从自然、和谐中逐步求得迅猛刚实,以求打好刚劲,在行进中身体不要有起伏。
(3)
进步左劈拳
①撒步半回收左拳不动:右拳向下、向外拧转贴胁腹回拉,边拉边向外拧转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同时,右脚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3-16)
要领 (2)一①,唯动作左右相反。
②提步右钻
动作与要领 (2)1,唯动作左右相反(3-1718)
上步左劈拳
动作与要领 (2)一②唯动作左在相反(3-1920)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现以练完左劈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
劈擎回身式
①扣脚收拳重心不变,左脚以脚眼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3-21)
②转身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3-22)
要领 a.左拳回收要借腰劲,用肘拉手,边拉边拧并回捋。 b.重心转移时,要注意保持身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不要长身,亦不要突臀。 c.右脚回收,右膝朝前,左膝里如贴于右膝窝里侧,两腿要靠紧,右脚尖朝前。
(5)
进步左劈拳
动作及要领 (3),唯方向相反(3-23242526)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劈拳(3-27)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亦必须在练完左式后。
(6)
劈拳收式
动作及要领 与三体式之收式同(327),下略。

上步左劈拳
动作与要领 (2)一②唯动作左在相反(3-1920)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现以练完左劈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
劈擎回身式
①扣脚收拳重心不变,左脚以脚眼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3-21)
②转身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3-22)
要领 a.左拳回收要借腰劲,用肘拉手,边拉边拧并回捋。 b.重心转移时,要注意保持身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不要长身,亦不要突臀。 c.右脚回收,右膝朝前,左膝里如贴于右膝窝里侧,两腿要靠紧,右脚尖朝前。
(5)
进步左劈拳
动作及要领 (3),唯方向相反(3-23242526)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劈拳(3-27)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亦必须在练完左式后。
(6)
劈拳收式
动作及要领 与三体式之收式同(327),下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