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式太极拳运动中的“骨肉分离”

 静心尽意来 2016-01-08

    太极拳运动中有很多意识活动,比如意念中,肌肉松下来,骨骼上升,自己有突然高大的感觉,就是武式太极拳讲求的“骨肉分离”。

    练习拳架要有这样是感觉,练习站桩,也要有这种意识活动。

    “骨肉分离”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放松下来。

    动作要做到气向下沉,意向上升,气随皮肉活动向下沉,意随骨骼的组合向上升,练拳时感到皮肉和骨骼之间是分开的。

    “骨骼上升”,对于脊椎的运动,实际上就是“拔背”,也就是拉开脊椎骨骼连接处的筋腱。

    有时候在练习武式太极拳中,意念中头顶有一根丝线牵连“悬顶”,也就是意念中辅助骨骼上升的意思。

    难就难在这里,既要骨骼上升,又要肌肉下降,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易于产生“意念的双重”。个种滋味,只有自己把握。难点是必须避免“意念的双重”。

    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可以默想:“虽然我没有钱,但是,我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你挺拔的脊梁,而“没有钱”,就是肌肉。

    有时候在练习太极拳,意念是自己的肌肉如同宽松的衣服,衣服自动褪下来,达到放松的目的。

    虽然我们体胖肉多,然而,练拳中,没有肌肉的累赘,只有感觉骨骼在运动,大概我们的骨力就产生了,骨肉也就分离了,这可能是一个检验“骨肉分离”的标准吧!

 

祝开心愉快!

2012年11月16日于苏州

 

===================================================================================

编后记:

关于骨肉分离,描述其作用:

    在练桩功的时候,也可以有这样的意识活动:体会小臂如搭在一窗台或栏杆上休息,而肌肉因为不受任何外力,保持极松状态。同时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肌肉全部被地磁力吸引而下坠,尾闾如挂重物。意识中骨架为了维持桩形,而与肌肉下坠形成相反的上拔运动,由此整体的肌肉下坠与骨骼上拔形成了相反互争拉的矛盾力。

    肌肉是骨骼运动的动力源,也是骨骼运动的阻力源。当肌肉放长后会自然松弛下来,其对骨骼的制约作用相对减少。

    在太极拳运动中,由于肌肉的放松放长,骨骼又是在螺旋中运动,势必形成骨骼产生如同脱离的感觉,此力好像也是所谓的“骨力”,似乎形成“用骨头打人”的功能。

    自此以后,也许就是击人、放人之威力均来自周身整体骨架的力量,外示安详,内藏杀机。

 

编者按:“骨肉分离”能否达到“外示安详,内藏杀机”的武功效果?至于真假,读者自辩,权当武林夜话。

 

2015-7-3 上海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