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道 | 听香、斗香

 来来永胜 2016-01-10

点击上方“赏木轩”快速关注

煮一壶茗茶 品一杯美酒 赏一方奇石 传一种文化

关注赏木轩个人号“pifa2288”,查看文玩相关品


听香

  “听香”一词源于中国,又成为日本香道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称谓。清代画家张问陶有诗云:“早听时务夜听香,镇日茶瓜习送迎。”香如何能被听到呢?其实,对于古人而言,“闻”与“听”的区别,在于“闻”是主动凑上去呼吸,将香味吸入肺中,这时人是主动的,香是被动的;而“听”则是耳朵无选择地接受来自各方的声音,不是人去捕捉香气,而是香气来侵袭人,这时人是被动的,香是主动的。“听香”形容的正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没有对香气的贪婪,只是在当下保持一种觉照,任香气自然而来,无影而散。这是香道中对品香的要求,也是一种修行的讲究。“听香”需要一种闲散淡然的心态,在快节奏的当下,它也是“慢生活”的一种境界。同时,修道人士也认为,人们在悟道之后,人体的各种感官都可以互通,有如“鼻里音声耳里香,眼中咸淡舌玄黄”的状态,因此他们认为经过通感,香确实是可以被“听”到的。




香篆
 又称印香,是用香篆模具框范、压印香粉而成的香形式。它在隋唐时期出现,并于唐宋时期开始流行,最初可能是寺庙里的僧人用来计时用的。后来文人把它发展成一种富含雅趣的玩法,还亲自设计香篆模具,如苏东坡设计的银质寿字香篆。香篆的设计要求是连笔的图案或文字(文字形似篆书),一般寓意吉祥,如寿字香篆、福字香篆、祥云香篆、梅花香篆、同心环香篆等。更有难度较大的香篆,会是一笔相连的多个字,如“唯吾知足”等。香篆燃烧起来,气韵更加温润,也更具有形式美和创造性,所以很被文人雅士和闺阁女子青睐。如蒋捷的诗句“: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心字香烧”一句,指的就是燃烧心字状的香篆。



斗香
 在古人的香席之中,参与的人需要将自己新得或珍藏的名香,再或者自己制作的和香拿出来比试,这就是“斗香”。斗香的内容可以是斗香篆:这香篆必须是自己设计的,其一要斗其香味;二要斗其形态;三还要斗这方香篆用于计时的准确性等。也可以斗自己制的香,这就主要比试各自和香的立意、取名、香气、韵味、留香时间,甚至是香烟造型等。在《源氏物语》的梅枝之卷中,紫式部对日本平安时代的“斗香会”也有非常迷人的描写:光源氏与众夫人在红梅飘香的季节里,挑一个雨天来举行制香的竞赛。为此,各家夫人都根据自己的秘密香方来制香,再取出各种风雅至极的名字,想来一定是盛况空前的情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