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飘着茶香的英国文学

 真友书屋 2016-01-10



纸城小报:自17世纪,英国王后凯瑟琳·布拉甘萨将茶作为随嫁之物带到英国王室,并由后来的安娜·德福公爵夫人,结合英国上层社会对饮食的理解以及复杂的礼仪,制定的下午茶规范,以致英国下午茶文化成了英国中上阶层最习以为常的文化社交活动。在这样的饮食文化熏染下,使得英国文学以及文学家开始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赞美中国茶,不仅是狄更斯、萧伯纳,就连乔治·奥威尔都还曾专门辟文教人们泡一杯好茶。


写作中的塞缪尔·约翰逊

“黄昏时以茶为乐,夜深时以茶为慰藉,清晨又以茶来迎接新的一天。”


如果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等小说里充满着咖啡味,18世纪英国文坛泰斗塞缪尔·约翰逊的《英语大辞典》、《莎士比亚集》等却是满满的茶香。据说,他家里的热水壶从来都没有冷过,每天都要喝20-40杯的茶,因为他觉得“茶是思考和谈话的润滑剂”。


他甚至还与著名画家雷诺尔兹举办了“约翰逊俱乐部”,称为当时社会名流、文化人士著书立说的交流之地,而风行一时,据说亚当·斯密还是最早参与聚会的成员。





红茶是产生我灵感的催化剂,当我提起笔来的时候,若无红茶相伴,便不会有一种清心安定的感觉。家是英国人的堡垒,特别是在黄昏细雨或阴霆刮风的日子里,面对着壁炉中暖暖的炉火,边喝茶边看书或与友人聊天,这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茶真的有一种不同于酒和咖啡的蕴藏美和和谐美。红茶代表了英国的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萧伯纳曾经这样评价茶对他的影响



“我大概在3月底——复活节后——到达伦敦,那时,假如你的茶壶还热的话,我将在你那里品茶。”

原来,茶也可以作为一种约会暗示。这是英国小说家戴维·劳伦斯在写给新西兰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信里,委婉地表白并推出约会的请求。




我竟然

感伤起来,这都怪中国的绿茶,

那泪之仙女!她比女巫卡珊德拉

还灵验得多,因为只要我喝它

三杯纯汁,我的心就易于兴叹,

于是就得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真可惜饮酒既已有害于人身,

而喝茶、喝咖啡又使人太认真。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拜伦在诗作《唐璜》中,曾将茶称为“中国的泪水”。





《花园茶会》里的聚会盛况

“茶,将永远成为知识分子所爱好的饮料。”


在狄更斯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喝下午茶最奢侈的标配是“纯银的茶壶、奶油罐和糖罐,还有搅拌茶的纯银羹匙,喝茶用的真瓷杯子,还有装糕点和面包用的盘子,也是真瓷的……”,就算是普通的百姓,家里也会配几套精美的茶具,在重要的社交场合拿出来享用并炫耀一番。



右边喝茶的女人即为凯瑟琳王后


“那是一间茶点室,四周挂满提香和乔尔乔涅的名画,凡戴克和雷诺兹德王室肖像画,桌上尽是金银大盘子,鲜花堆积如山,支形烛台光辉灿烂,总之,布置得富丽堂皇,不惜工本。各色茶点小吃都是通宵供应。冰淇淋,果子冻,色拉,桃子,奶油肉羹,葡萄,馅饼,冻肉卷,茶,香槟等。”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克雷在其《潘登尼斯》中,细致描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茶点室的布置风格以及饮茶习俗。除了知识分子的聚会,茶更多的是用于太太们的社交场合。




“所有真正的爱茶人都喜欢浓茶,而且随着年岁积淀,对“浓”的要求也与年俱增。”


《1984》和《动物农场》的作者乔治·奥威尔也是一位嗜茶者。他不仅喜欢喝茶,而且还曾发表了一篇关于如何泡好一杯茶的11条准则——《泡一杯好茶》。在文中他重点研究了喝茶先放茶还是先放牛奶,甚至还包括,在喝完茶后,茶叶、茶渣别扔,它的附带用途有:算命、预告客人来访、喂养兔子、治疗烧伤,擦洗地毯等。



欢迎!生命之饮!我们的七弦琴
多么公正地回响着你的力量激起的赞颂!
你独自的魅力比得上鼓舞的思想:
你是我的主旨,我的甘露,我的缪斯。
茶,天堂般的快乐,自然界最真实的财富,
令人愉悦的妙药,必定是健康的保证:
政治家的顾问,少女的初恋,
缪斯的甘露,朱庇特的饮料。
朱庇特说,不要震动,不朽的众神们,听好,
茶必定会战胜葡萄酒犹如和平必将战胜战争,
不是让葡萄酒激化人类的矛盾,
而是共同饮茶,那是众神的甘露。

——《赞茶诗》,彼得·莫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