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基础(二)

 百了无恨 2016-01-10

(四)书法章法构图的原则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的结构是主要的。在行、草书中,整幅怍品的章法显得尤为重要。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巧布虚阵,寓情寄意,都应该是章法的组成部分。不同内容,不同书体的作品,怎样安排,怎样题款,怎样钤印,这些也属章法的内容。有的朋友单个字已经写的不错了,临帖也有相当的基础了,然而,一接触书法创作,便束手无策了。在总结前贤和借鉴今人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将章法构图归纳如下原则:大小、疏密、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萦带、连绵、虚实、错落。

7.大小原则

书法是点与线的组合,那么,大与小的对立统一就存在了。就字本身而言,笔划多者宜大,笔划少者宜小,这也是视觉差所需求的。同是在正方格中写“玉”、“树”两个字,“玉”字如果写成“树”字一样大就失败了。

因为字本身结构的要求就要有大小之分,所以在一幅作品当中就更是如此了。篆书、楷书、隶书、魏书皆遵循此原则。这种大小关系的处理,所不同于行、草书的只是行距字距的差异,而字的结构大小更重要一些。《等慈寺碑》,字在格中,大小变化不太明显,而象颜真卿的《颜家庙碑》中的字大小变化相距很大。隶书的《石门颂》和《鲜于璜》碑刻;魏碑的《郑文公碑》和《爨宝子碑》,大小处理上恰到好处,笔画也显得精炼。正是因为每个字笔划的多少,所以字也有大小之别,由于字的大小之别,章法中大小的原则也是必然的。看到一些朋友的隶书、魏书、楷书的作品总觉得不太舒服,往往不是基本笔法的毛病,而是字的大小处理上和通篇大小安排上不够准确,误认为篆、隶、魏、楷书字可一般大小。


隶书作品“云山情”三个字, “云”、“情”两个字大些,“山”字相对扁而小些。苏联伟大的音乐家柴柯夫斯基有句名言:“任何艺术作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美。”在行、草书中,大小这个原则尤为突出,根据章法的需要,大则如山倒,小则如蚁行,大小参差,洒洒落落,实楚动人。

行草书“纸上清风”四个字,“纸”和“清”两字为大,而“上”字只有“纸”字的四分之一大小。一个“纸”字,濡墨挥洒,任情恣性,几乎占了全篇三分之一的位置;“上”字小而左倾,与“纸”字呼应。 。

当然,多字的全幅作品,尤其是行草书,在字的大小安排上要有全局观点,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字大字小的位置,都要反复琢磨和构图,多搞几次小样,有把握了再上宣纸一挥而就。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便是这个道理。草率行笔,不经推敲,浑浑然作书,失败是必然的。



“寻难境”三个字,是集米芾的字构成的,大小的变化不是非常突出。我们搞一幅作品,就要有“寻难境”的精神,给自己设计难题,力求在创作实践中设法解决,这也是不断进取的一个重要手段。

2.疏密原则

章法中的疏密原则,是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疏可奔马,密不透风。疏不是散,密不是聚。姜白石在《续书谱》中说:“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这里谈的是字本身结构的疏密,在章法构图中疏密排列好坏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成败,书法的线条贯穿着始终,这不是单纯线条的运动,而是经过书法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运笔,使之线条中寓有点画的生机,这线条中有节奏、有重量、有动势、有变化,正是线条和点画的疏密配合,形成了造型美。楷、魏、隶、篆书体对疏密的要求不甚严格,而行、草书的要求却非常严谨。近年,许多书法家追求空灵感、松散感,以求达到一种疏朗的效果,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空灵感、松散感不是字的解体和肢离。 唐代怀素的《苦笋帖》飞动圆转,纯任自然,法度具备,洒洒扬扬,也有空灵感的疏散。五代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的疏散空灵,可谓炉火纯青了。而现在,有些是肢离破碎的疏散作品。很难诖人恭维,更难道出奇妙之处何在。有这样一幅作品:

“白马秋风塞上,杏华春雨江南。”一些朋友给了这些作品很高的评价,其中最为肯定的优点是“书卷气”,“空灵感”,’‘取法自然”等等。我们试分析一下这幅作品的“空灵”(也就是疏)的内在是什么。先讲一下用笔,根本看不出用笔在何处,不讲究,更不会调换笔锋,只是抹而已。说“空灵感”,我看不是空灵,而是散遢,“杏”字的歪斜毫无道理,“春”字的疏散,“雨”字的分离,更是不入道法。还有一种创作倾向,把整幅的作品写成密不透风,字距几乎没有,行距也难以划分。不要空间,只有线条点画。不要呼吸,只求憋气。这样充塞整个画面,很难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那么美的本质是什么呢?不从鉴赏的角度去判定什么是美的、抒畅的,何谈艺术呢?疏和密在书法创作中是对立统一的,疏密是相对而言。美的规律是事物所以美的本质,其原则就是揭示美的现象形态和它的内部联系。


有的朋友说,站在不角度,对美的追求与标准也不同,美达到极点就是丑,所以现在流行的破碎体、稚童体、松散式就是美。此种观点我目前尚切不敢苟同。审美意义,客体表现就是美,主体表现就是美感。一幅书法作品中,失去客观与主体的美,那么,美也就不存在了。下面这幅作品,就难以从什么角度能看出美的因素存在。

一首七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二十八个字写了两行,字与字之间只有“游丝”,找不到喘息的地方,笔划的粗细也少有变化,更不要说其中不规范的草书字了。实在让人难以说上几句颂扬之词。

在章法构图之中之所以把疏密列为一个小专题来说明,只是强调一个要在正确艺术思想指导下,进行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书法作品的创作。

清·王铎草书杜诗卷,在疏密处理上是相当完美的,“采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字距很密,5个字一气呵成,笔不断,气相连。“官阙通连帝,乾坤到十洲”。两句又是那么疏朗、大气、飞动。紧接着“人传有笙鹤”5个字中的!‘人传有”3个字又聚密“十洲”二字之下,疏密相间,恰到好处。我们霈要多读读前贤的名帖,从中汲取营养,再动手搞创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