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医生告诉你:血糖需要怎么测

 新用户4255oDAM 2021-06-14

在诊室里跟糖友讨论到最后,他们常会问我一个问题,让我一愣。

这个问题是:那我要怎么测血糖呢?

测血糖涉及的话题很广,我到底应该如何回答?

糖友看我愣神儿,就跟我解释说,他们想知道的是一周应该测几天,每天测几次。

这个问题,用2015年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来回答是这样:


看起来这个血糖监测频率相当高哦!换算成试纸条数量的话,估计需要花很大一笔钱呢:


具体到每日生活中,血糖监测的进行可以根据需要按下面的方式进行饭前饭后配对血糖监测,根据个人血糖控制情况,相应增加或减少频率。




但每次就诊前,最好能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同时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方便跟医生和营养师沟通。


糖友可能会问:血糖测得那么勤有用吗?

有没有用其实看糖友有没有在意血糖监测的结果。

对血糖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包括药物、饮食和运动。

情绪、工作压力、生病、外出旅行等,常常对很多糖友也有较大影响。

我们想要获得良好的血糖,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上面这些因素在如何影响血糖。

人有千面,事有千变,

and~~~

情有万种。

理论终归是理论,搁在糖友自己身上是怎样的,测了才知道。

知道了之后,糖友才有可能去深入思考:是要调整自己的生活,还是调整药物,来获得更好的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一书里介绍了一个公式,可以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推测日常的血糖水平,公式如下:

平均血糖(mmol/L)= 1.98 × HbA1c4.29

简单粗暴一点,也可以简化成:

平均血糖(mmol/L)= 2 × HbA1c4

有糖友跟我说,测的血糖虽然不够理想,但是也还好啦,空腹8mmol/L左右,餐后10mmol/L左右,先不急着做什么改变吧。

可是到医院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却有8.8%那么高!

用公式套一下,计算出来的平均血糖高达13.6mmol/L

医院里面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设备通常都要参加市里、省里乃至卫生部里面的质量控制检测,不太可能有问题。有问题的可能是糖友自身的血糖。

如果糖友平时血糖监测次数比较少,就看不到没测血糖的时候自己的血糖有多高了。

我那个糖友后来增加了血糖监测次数,从监测结果来看,他血糖高的原因更多来自于生活,比如日常饮食并不能根据需要,不能坚持运动,以及经常性的加班熬夜:


我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因为他的药物没有调整,血糖却时好时坏。

就是如此简单。

在他没有办法掌控生活的情况下,改变治疗方案或许会让他的控糖容易一些。

血糖数值的改变,有时会让我们对掌控这个疾病更有信心,因而愿意更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之后,就有可能把增加的药物减下来。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过去的前一个月贡献最大,达到50%,糖友努力一个月,就可以看到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

多长时间需要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呢?总体来说,与血糖控制状况有关,相关指南建议如下:


总结来说,无论是血糖监测,还是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其频率高低都取决于血糖控制的好坏:

血糖控制好,监测次数可以少;

血糖控制不好,监测次数就得多。

但监测的同时,要放些观察和思考的心思进去才行。

郭晓蕙教授牵头的一项全国性教育管理调查发现,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率普遍低下,研究调查了超过5000名的2型糖友,结果发现他们平均每周血糖监测的天数只有3天。

去年安医生在住院2型患者中做的一项调查也发现:虽然有超过一半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但平均每周血糖监测的天数仍然只有3天,另外只有41 %的糖友每周测血糖的次数≥ 3次。

在临床中,常有些糖友跟我诉苦说,测了一天手指头就变成筛子眼儿了。另外一些糖友则说,买试纸得花很多钱,不能测那么勤。还有一些糖友明明知道测出来的血糖偏高2mmol/L那么多,也要坚持用完剩下的几条试纸。

测血糖,确实有各种痛。

不过,糖友们需要了解很重要的一点:测血糖,其实并非为了指南和医生要求大家那样做,而是为了掌控您的生活。

如果您能够清晰了解,生活中的各方面因素是怎样影响您的血糖的,您就可以减少血糖监测的频率了。因为,这时候,您就具有了预见血糖变化的能力。

预见未来,至少是预见未来数小时血糖的变化

互动问题,欢迎积极参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