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味美食实录3 刀削面传奇

 黑老赵 2016-01-11

晋味美食实录3

  

晋味美食实录3 刀削面传奇



  过去许多年来,作者在现实和网络的生活里,常常会有些外地的同行、文友、网友在交谈中,关心地问及我一日三餐吃什么主食最多。每当此时,我往往拿现如今的居住地山西人们最爱吃的面食,满脸惬意地作答:“当然是经常吃面喽!”

 

  一些朋友听到我如是说,却投来关切夹杂诧异、不解的目光:“天天吃面?你好惨啊……”个中善意溢于言表,本人自然十分理解。或许是朋友对山西面食的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尚未熟悉的缘故吧。

 

  说起山西面食,自当位于晋味美食之首,其中最享有盛名的品牌面食,非刀削面莫属。它发端于哺育古老黄河文化最初长成的山山水水,又发迹于世世代代三晋子民赖以繁衍生息的民俗风情,遗存给我们后人数不胜数、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今儿个,俺既然要说这刀削面,还不能不从它的源流说起。

 

  上世纪中期,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荡漾的悠扬旋律,曾经使多少国人对这片中原热土投以青睐的目光。如今,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走西口》一再展现的瑰丽画卷,又使地处黄河腹地的这5000年表里山河吸引着更多海内外嘉宾的眼球。 

 

  然而,许多更熟悉这块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人们却说,山西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在于它那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还在于它拥有的灿烂文化。其中,山西美食文化便是与这深厚历史底蕴千丝万缕相连的宏阔乐章。

 

  曾经有一位国际友人,在考察山西面食文化之后啧啧称道:“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为面食之乡。”此话没有丝毫夸张,山西作为全人类面食的集大成者,对中外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山西面食种类甚多,在许多家庭主妇巧手中,能使白面、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等,变成数十种的面食。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数百种之多。

 

  在山西,南自河东,北至雁同,日常面食大致有:蒸制面食——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还有花卷、蒸馍、开花馍、枣馍、硬面馍、包子、蒸饺、稍梅等,杂粮蒸食则有莜面烤佬、高粱面鱼鱼等。

 

  各具风味特色的煎烤焖制面食——如烙饼、摊熿、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

 

  炸制类面食——如麻叶、麻花、油糕、一窝酥等,其香甜醇厚,品质上乘,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煮制面食——最为丰富,流传甚广,有拉面、龙须面、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包皮面、撅片、猫耳朵、小捻鱼、流尖、水饺等。

 

  山西的刀削面早已名扬海内外,同北京炸酱面、山东伊府面、河南鱼焙面、四川担担面,共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在首都北京,尽管汇集全国美味佳肴,但山西刀削面在数十年间总占有一席之地,且经久不衰。

 

  江南塞北城乡中,大街小巷也不时可以看到山西刀削面馆。只要精工制作,飞刀之下面条如流星落水,鱼跃龙门,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形似柳叶、越嚼越香,深受三晋南北及各省、各地人们喜爱。

 

  “刀削面”是山西官庶人家日常都喜爱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与其他厨刀迥异的铁片刀来“削”,因此得名。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相传数百年刀削面“由来”的故事。

 

  据老辈人言传,蒙古鞑靼人占领中原,建立元朝。统治者为防止汉民族人们揭竿造反,在沿黄河流域各省就大肆没收了千家万户百姓的金属器皿,并且严令,只许可十户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必须交回,由鞑靼人保管。

 

  在太原府辖下的一个村庄。一天正午,某老者之妻和好一团面,就呼唤老者去取厨刀,结果刀已经被别人家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谁知他刚出鞑靼人营寨大门,就被一件东西磕绊了脚,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拣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吃面条,可是刀却没取回来,急得老者团团转。忽然,他想起怀里的铁片,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片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片薄而软,嘟囔不已地说:“这么软的东西哪能切面条。”老者生气地说:“切不动,你就砍、就削呗。”

 

  就这么一句气话,反倒让老婆婆一个机灵,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揉好,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条条如鱼似叶的面条飞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卤给全家人吃,大伙儿边吃边称赞。就这样,从他家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全村,传遍十里八乡,传遍州府县治,传遍整个三晋大地,得到世世代代人们青睐。

 

  太原府地面儿上的百姓得此美食,自然如获至宝,在不少官宦人家乃至街市上以经营饭铺餐馆为生的大大小小厨师们,都争相历练此般技艺,行业中常常比试削面水平的高低。又过了多少年,再创出削面家族的一个拔尖儿品牌——飞刀削面。

 

  据老辈人相传,早先一些饭铺掌柜的为招徕食客,便当街垒炭火支大锅,让削面师傅冲着四方行人亮相演技。这些高手,俩肩膀各驮一大块面团,双手左右开弓飞速削面入锅。只听得够薄、够长、够细的面条,如柳叶、似银鱼,一根紧接一根奔锅中而去,“扑哧扑哧”溅得满锅滚汤阵阵发响。不消一盏茶工夫,食客们便可吃到喷香、绵软、够筋道的刀削面了。

 

  更有身怀绝活者,将面团置于自个儿的头顶上,同样是双手左右开弓表演个不停。不时引来众多的围观人,有啧啧称奇的,有喝彩叫好的,叹为观止之余,有些人干脆登堂入室,根据个人喜好的口味让店家将各种鲜美的荤素浇头配于面条之上,由着性情大快朵颐一番,直到饱了口福方肯离去。到后来,太原府治下有人便打起“银河飞渡”之类的幌子专营面食。再到后来,刀削面由并州传入地处雁北的大同府,有好事之人将削面刀改为“勾刀”,创出了这个家族的另一新品牌“勾刀面”,亦称“大同刀削面”,也在北国南疆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现如今,“银河飞渡”、“大同刀削面”等字号的面食馆,不仅在山西省内遍布了分号,它们的触角还南北蔓延,把美食传输给四面八方的童叟妇孺。我在回故乡北京办事时,只要“想”刀削面了,也不难找到像样的铺子解解馋呢。

 

  说起刀削面在京的“普及”,还得特别感谢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兼任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的彭真同志。是他在当年设法将山西老家的几位名厨调入京城,彭老倡导开设的“晋阳饭庄”于1959年正式在京亮相。这家位于虎坊桥纪晓岚故居之侧的大餐馆,以“正宗山西味、京城第一家”享誉四方,年年岁岁的主打品牌便是刀削面,直至今日仍引得南来北往的食客,无不慕名前来尝鲜,为这个山西面食的第一品牌在京赢得了偌大的市场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