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微课堂】草书《十七帖》临习的8个细节

 采真堂 2016-01-13
《十七帖》在草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
在王羲之之前,章草已经非常成熟。从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些出土资料来看,这个时期今草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当然还没有完全与章草分离。王羲之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师法张芝以及东晋以前其他书法家的基础上,一变汉魏朴质书风,而创妍美流便之草书,为今草确立了一个基本的标准,使今草与章草的界限变得分明起来,成为两种书体。

他笔下的今草结构随笔势而变得自由灵活,充分体现草书“删难省繁,损复为单”的特征。从实用的角度上说,这更加便于提高书写的速度,字势连绵,笔断意连,书写的艺术性也加强了。


王羲之草书,一改章草体式,创为流美便捷的今草。笔迹往来之间,仍有章草用笔的痕迹存在。《十七帖》,就较为真实地传达了这一点。仅从书法体式看,也是真真切切的羲之暮年之书。


《十七帖》是将王羲之的29件书信合集为一卷,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游目帖》《远宦帖》为唐摹本,临习时可以此为突破口,了解其用笔意向,从而调整余下帖目之用笔特点。
用笔:以方为主,辅豪居多,并适以圆笔使转显古质味,且收笔时有隶意。临习该帖,同时可临些章草如《皇家急就章》等。有的用笔如真书,笔笔到位,字字珠玑。


耶:最后一笔有章草特征。


不:



东:

龙:

先:

示:

仁:如真书,笔笔到位。

梦:用笔变化多姿

结构:由于从章草而来,具隶书之形,以扁平为主,横势迭出,帖中以单字居多,但字中笔势连贯,内在呼应尤其明显,出现不多的组合,其穿插、避让、平衡、关照,使其结构有真书之严谨又具自然之美。
章法:单个字与单个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有形线与意形线须认真体会。映带之势,变幻莫测且不失右军本质“中庸”。由于该帖是王羲之在不同时间完成的29封书信,每封信的内容长短情绪皆不相同,呈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风貌,但每封书信新意迭出,且整卷又互为和谐。
审视这种创作方式,如册页之美,小块拼接,其章法值得体会。

安:

如何:

足下:

故远及:

增:

鼠:


有很多字,看似一笔而成,其实需要两笔或三笔才能完成,不可不察。如果看不清,宁可写为两笔,而不写成一笔。

知:

多:


桃:


不能含糊,更不能出错,一定要准确。
待到相对熟练之后,可以提高一下速度。但是,王羲之的草书,也不会像颠张狂素那样的书写速度。快与慢之外,更要注意节奏,没有节奏,也就没有了笔势。


简:

也:

悉:

数:

书:

怀:



《十七帖》中的连带笔画起伏变化,极富节奏感。有些字点画之间连带很多,牵连之间有提有按,有时似连还断,要注意其中连笔的粗细变化以及笔锋方向的转换。一些字中有大弧度的连笔,形成了圆形的字态,这样的字尤其需要注意线条的起伏变化,书写时速度不要太快,速度快则容易画圆圈。

以当:

足下问耳:

城:

得:

者希:


想:

从:


管敬泽书写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