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英语听力的最有效方法——李笑来

 昵称105011 2016-01-13
突破英语听力的最有效方法
Posted: January 11th, 2009 | Author: 李笑来
Filed under: 1800小时 - 高中两年慢跑冲进美国名校 |

许多年来,我一直对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名词概念颇有疑惑:听力。“听力”确实是存在的一个东西,然而实际上对语言使用者来讲,所谓“听力”是没必要命名、理解、使用的概念。“听力”就是干脆不必理会的一个东西——回想一下自己的母语习得过程,“听力”什么时候单独“练”过呢?

母语的“听力”之所以可以自然习得,道理非常简单:听得“足够多”。对母语使用者来说,每天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之外,几乎无时不刻在“听”——比“看”、“读”、“说”、“写”都多出许多许多倍。(其中“写”是最少的,这就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写”最难——无论是对外语习得者还是对母语使用者来说都一样。)

保守估计,一个正常人每天就算断断续续也有至少10小时的时间在“听”他的母语。一年就是3650个小时。很小的时候,可能听到了也不见得听得懂,但是过了15岁,如果他受过正常的教育,那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听不懂”的了,一直到大学毕业大约21、22岁,就是3650 X 22个小时的“听龄”——大约八万多个小时。

其实,我总觉得学外语时,没必要单独练“听力”,即便有些考试比如TOEFL有单独的“听力测试”。只需要像(外语)母语使用者那样天天听、多听就好了。我自己就从来没有单独可以“练”过听力,我只是不停地听有声读物。大约从2001年开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永远单耳戴着一只耳机”——随时听英文版的audio books。

我上大学之前(1991年),几乎唯一可以找得到的英语音频资料只不过是“高中英语课本配套磁带”。如果书店里有一些双语读物或者音频资料的话,基本上99%是没文化的弱智挑出来的所谓“名著”之类——读不懂或者没兴趣读懂的东西,实际上比垃圾还无价值。但是今天这个时代与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大不相同 ——人人都有互联网。互联网上能够找到的英文原版有声书籍是听不完的,种类完整,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听有声书籍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只戴一只耳机”。两个原因:1) 两只耳朵都戴上耳机之后,跟读就可能“跑调”——就好像那些戴着耳机唱歌跑调的人一样;2) 不影响日常生活的任何方面——如果有人跟你说话,你也听得到,并且还可以暂时忽略audio book;等谈话完毕,又可以直接回到audio book。我的学生中,听我建议的女生居多,很可能是因为她们有长发,上课戴着耳机都不会被发现……

听有声书籍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做到不知不觉把一本书听上好多遍。我一般都是先找来书精读完毕之后才开始听。“Outliers” 的audio book下载了之后,直到印刷版拿到手读完之后我才开始听。全书的录音不过七个多小时,一周下来,已经反复听过好几遍。当初Thomans Sowell的Basic Economics也是反复听了至少10遍——却没觉得耽误什么事情,随时随地可以听:餐桌上可以听、路上可以听、坐在出租车里可以听、跑步机上可以听……我刚刚数了一下,七八年之间,我至少用这种方法“读”、“听”了近一百本书。

印象中,当初我开始“总是戴着耳机”大约两三个月之后,就突然感觉什么都可以听得清了——有时候听不懂,只是因为其中的词或者短语不了解,时候差查词典就好了(也是因为这个才养成了先精读后多听的习惯)。其实只需要用两三个月就可以随随便便顺带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很多人非要用“复杂”的、“有针对性”的所谓“方法”把自己搞傻——真不知道为什么?

至于如何找到自己想看、想听的书,我写过一个帖子,不妨去看看:轻松搜索电子书。

另,大约两年前,我开始使用HTC手机——PDA和Phone终于集成在一起了,非常方便。最近又配上了个蓝牙耳机,就更方便了——只是经常有身边的人开我玩笑:“大叔,戴助听器了啊?”

关于读者在留言中提到耳麦(ear-phone)对耳朵的潜在伤害问题,学录音专业的coral同学专门写了篇文章回答:《放心大胆地听英语吧——有些事实必须要澄清》……

Pure Pleasure - Reborn ? 2009 - 转载本文时请保留此链接。
------------------------------------------------------------------
原文地址:http://www.xiaolai.net/index.php/archives/4947.html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