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六十七)

 百了无恨 2016-01-14

(四)如何学好隶书

写好隶书与写好其他书体一样,必须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讲求字的结构和安排好章法等基本技法。除了这些一般性的基本技法以外,这里着重谈以下三个问题。

1.要善于择碑

首先,是要善于择碑。汉代隶书的碑版很多,都是书法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范本。但风格多样,体势各异,究竟学哪种好呢?这就有个选择问题。就要根据各自爱好和原有的基础去进行选择。比如初学者喜秀逸健劲一类风格的,就可从《曹全》、《史晨》、《孔宙》人手,然后《乙瑛》、《礼器》一步一步地学下去。如果喜爱严整古拙一类风格的,就可从《衡方》、《张迁》、《鲜于璜》等碑人手,然后再学《西狭颂》等,这主要是求得:用笔正确、结构工整和体形的健美。

如学书有一定基础和笔力者,就可择《石门颂》、《景君铭》、《阁颂》等碑而习之,以进一步取得或潇洒、或丰茂、或奇古的笔致。

如学碑过程中,产生弊病,则改择能矫正者习之。比如笔力不足,学《曹全》流于飘浮,就可改学朴质的《乙瑛》或《衡方》碑矫正之。如学《石门颂》流于油滑,则改学

《衡方》、《张迁》以药救之。

2.要掌握笔法,

我国书法艺术千姿百态,丰富多采。都是用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写成,用点域、线条构成不同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书法,主要就是笔法。笔法,简言之,也就是运笔的方法。运笔包括起收、正偏、方圆、藏露、轻重、疾涩等内容。故康有为云:“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而汉隶的妙处,更在于运笔的变化多端。汉隶所以那样丰富多采,正是笔法多变的反映。因此,我们要学好汉隶必须讲求运笔方法,使笔法富于变化。既要合乎规则,又不要拘于一法。

比如中锋运笔问题。这是书家们历来奉行的笔法准则。只有笔锋中正,行笔时,墨汁才能随锋毫流注,均匀散开,写出的点画,才能圆满健劲。因此,篆、隶、楷、行、草各体皆应以中锋为主。然而,是否要坚持笔笔中锋呢?我认为:笔笔中锋的要求、对写篆书是比较合适的,因为篆书特别是铁线篆、玉箸篆,笔法单纯,只有中锋圆转的一种笔法。如果写隶书,那就不完全合适了。因为写隶书,如果也象写铁线篆、玉箸篆那样“令笔锋常在画中行”,圆转使笔,粗细均匀、轻重如衡、整齐划一,就没有那种端庄、雄强、淳厚、朴质、古茂等风格了。所以我以为写隶书,要以中锋为主,但也要结合使用偏锋。其实,中偏锋,是相互依赖而并存的两种基本笔法。无“偏”也就无所谓“中”。结合用偏锋,可以使笔法更富于变化,用偏锋不仅易于取势,驾驭得好,还会获得奇趣。这种用侧锋取势的笔法,在汉碑中就早有先例。如《乙瑛碑》的大挑,《张迁碑》、《西狭颂》的粗笔画,以及《鲜于璜》、《阁颂》等碑的用笔三分,皆是用了铺毫并间用了倔锋。后来的《爨宝子碑》,就更多偏锋了。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赵之谦也都善于巧妙地运用偏锋,尤其足金冬心,更是侧锋为多,但他们的书法皆臻妙境。

又如,方圆轻重问题。康有为云运笔要点:“尽于方圆”,并云:“方圆虽然不同,然妙在方圆并举。”宋·姜夔《续书谱》中亦云:“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圆,圆者应以方,斯为妙矣。”圆笔圆转遭劲,活泼健秀,但如果单用,则易流于轻浮,单薄;方笔方整庄重,刚健雄浑,倘纯用方笔,则又显就呆板拘谨,缺乏神采。方圆并举,方而不笨,圆而不弱,补偏救弊,相得益彰。所以历来书家,都主张方圆兼使。如《石门颂》,就是以圆笔为主而方圆并用。《张迁碑》就是以方笔为主而方圆并举。后来善于真、行书王羲之、褚遂良、柳公权,无一不是善于方圆兼使者。因此,当我们临碑时,也不要圈于一法,要注意方圆并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