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传·仁智》
爱子,不能姑息 关键词:括母献书 提要:“纸上谈兵”的典故就出自这里。老太太爱儿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社稷的安危,百姓的身家性命,就不能讲爱子的私情了。赵括之母就是这样做的。儿子能当大将军,不能当大将军,她知道,不能。所以苦苦告诫赵王。赵王不听,后来的事情正如她之所料。乐道老太太仁智,不如叹息“纸上谈兵”害人,四十五万赵国士兵,死得冤啊!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这里说的是赵奢的妻子,赵括的母亲。赵奢称马服君,嬴姓,赵氏,深谙兵法,打仗灵活机动。)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赵孝成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1]这就是长平之战前期,老将廉颇,取守势,疲惫敌军,秦军无奈,使用反间计,把廉颇换掉了。改用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可使将 。”(妈妈最了解儿子。当年丈夫赵奢对她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2]老太太牢牢地记着呢。)王曰 :“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自己的俸禄养了数十个参谋人员。)所友者以百数。(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军中的助手,将近百人。)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大王赐给的金银钱财,尽数送给下层的军士和大夫们。)受命之日,不问家事。(接受命令后,一心一意地关注作战的事宜,不问打仗以外的事情。)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但是如果赵括为将,必然面朝东,接受军吏们的拜见,军吏们没有一个敢于抬头看他的。)王所赐金帛,归尽臧之。(大王赏赐的金银财帛,都会拿回家藏起来。今天有些人会说,老太太这样做是有些傻了,大王赏赐,就是给自己的,不拿回家,拿到哪里去?可是老太太这样做实在太聪明了。)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天天就是看看哪里有便宜的耕地,哪里有合适的的房产,买下来。不想打仗的事,忙着置办产业。当时,老太太不可能知道儿子会纸上谈兵,因为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是她从儿子的做派,就看出儿子赵括不是当将军的料,当不了将军。身边没有得力的助手,贪图钱财,不关注军事,这些理由,与能不能当将军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大王不听。踏实不踏实,在于人品,人品就是人格,人格是能力的组成部分。无人格,却有能力,不可置信;能力很大,人格低下,不可想象。)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大王你看,赵括像他父亲吗?父亲和儿子不一样。你还是不要派他做这个大将军吧。)王曰 :“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你不要说什么了,我已决定了。)括母曰 :“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老太太坚持说,大王执拗不化,不听我的,出了事情,你能不把我牵连进去吗?)王曰 :“不也。”(大王答应得快,这不是爱将,而是有意杀将。明摆着不合适,你还要用他,不是爱他,而是害他。)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3]不听老太太的,结果发生了坑杀四十五万赵兵的大悲剧,千古大悲剧。)
君子谓括母为仁智。诗曰 :“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此之谓也。(疼爱儿子,还要有智慧,还要守原则,实事求是,否则,就像《诗经·大雅·板》所说:老人忠心诚实,小子傲慢轻狂。不要说我老了,说话不好听,也不要把我当作戏谑乖张。) 颂曰:孝成用括,代颇距秦,括母献书,知其覆军,愿止不得,请罪止身,括死长平,妻子得存。(儿子死了,还搭上了四十五万士兵的性命,自己活下来了,又怎样?劝诫了,求告了,大王不听。有生之年,就活在自责之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