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帖的内容

 昵称5355918 2016-01-14

作者:不详

出版社:不详

品相:七品

品相描述:《汝帖》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十二卷。北宋大观三年(1109)由汝州知州王采从《淳化阁帖》、《绎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中,选出先秦金文8种及秦汉至隋唐五代名家书法94种共109帖,荟刻12石,史称《汝帖》。金文、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是我国古代碑帖之珍品。帖石宽04米,长11米,帖中目录标题为王采自书,帖尾有王采跋语。博大精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书法史及古代书法的一部很好的法帖,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珍视。
《汝帖》是汝州‘三宝’之一,也是汝州文庙的一大亮点。
 
走进汝州文庙大成殿,讲解员轻轻推开西庑厚重的木门,如同启开封存800多年的一坛美酒,醇香飘然而至。20通石碑静卧在展厅内,日光灯下闪烁着幽幽光华,石碑上镌刻着先秦以至隋唐五代的名家书法精品。细看之下,郑国大夫皇颉的字潇洒俊逸,酒仙刘伶的书法自由奔放、洒脱不羁,李世民的书法意兴天来,字外风云,有皇家风骨……这数十方碑刻,便是被清代《直隶汝州志》推举为可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的《汝帖》。曾任河南巡抚的清代碑刻学家毕秋帆在其所著的《中州金石考》中称赞《汝帖》为“真宋室之鸿宝也”。清代诗人孙灏在《汝帖》诗中写道:“望嵩楼高高入云,旧藏汝帖天下闻。松煤拓纸岁万本,官司厌苦征求纷。楼瓦飘零碑坠地,过眼烟云等闲弃。谁从灰烬拾遗珍,石烂犹存古文字。”《汝帖》八百年流转的命运尽在其中。后世名气愈来愈大的《汝帖》,出自800多年前的一个小小地方官王之手。那是宋大观三年(1109)的八月,汝州郡守王采集《淳化阁帖》、《绛州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刻成,共12块汝帖碑,汇帖12卷,每卷首均刊目录,卷末刻帖的数目,共77家又23种,宋刻汇帖有目录者并不多见。因刻于汝州,故名《汝帖》。刻成之后,王心满意足,把它们镶嵌在汝州官衙“坐啸堂”的墙壁上,后移至望嵩楼上。望嵩楼在汝州北城门附近,唐宋时是天下名楼。楼高三十米,上下三层,凭栏远眺,嵩山峻岭尽收眼底。唐代大诗人李益曾登此楼赋诗:“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30年间两上此楼的李益,目睹社会动乱给汝州百姓带来的灾难,感慨万千。此诗已成千古绝唱,被选入大学教材。碑刻移于望嵩楼上,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松煤拓纸岁万本”,已然转变成一种公共财富,谁都能随时拓印。明末战乱,望嵩楼楼焚碑残。汝帖碑刻被丢弃在马厩中。清顺治七年(1650),巡道范承祖重新修整一新,并加跋2刻,总共14块碑刻,重新收藏于衙门,安置在西园存古轩中。当时范承祖为从民间收集碑刻,不惜以刑律威胁有可能收藏碑刻的老百姓。道光十八年(1838),州守白明义见所存碑文漫漶不复识,又自洛阳购得《汝帖》宋时原拓一部,重摹诸石,范承祖所做跋已失,白明义又加上序、跋和目录,并加盖汝州官印为记,碑刻变成了20块,仍藏存古轩中。社会动荡之中,碑刻屡有散失。1947年临汝解放,州衙被毁,碑帖流落民间。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县文化馆馆长的张久益等人多方收集,在火神庙街一老百姓家门口找到第一块,当时这户人家把它丢在门口当石凳坐。1983年,县公安局在拆房时发现了一块《汝帖》残碑,正副三位局领导亲自把碑送到文化馆。“从第一块找起,花了四五年时间,找到了10块。在多人帮助下,到1983年总共找到18块。又从开封博物馆复制了两块,复制的也不是原拓。”张天庆所长说。“张久益致力于收集这些宝贝,‘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久益将收集到的大部分碑刻砌在墙内,外敷灰浆,少部分埋在深挖的土坑内,方保全了这些东西。”汝州文联副主席彭中彦说。1983年以后,20块石碑109帖的《汝帖》迁入文庙内,它囊括了宋以前数千年的书法。这时汝州文化局提出一个大胆设想——续帖。筛选宋以来千年杰出书家68人的代表作品,再刻制80块碑帖,使《汝帖》总数达到100块。20067月,记者在汝州文庙采访时为止,“80块碑帖刻石工作已接近完成”编辑本段《汝帖》同《淳化阁帖》关系
  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金,从美国购回中国最早书帖集成《淳化阁帖》宋代原版。这次收购被称为“书帖祖宗”回家!有人质疑450万美金的高价,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说:“它是真正的‘祖帖’,‘祖帖’就是原版。宋太宗为偃武修文,在淳化年间,将宫藏历代名家墨宝刻于枣木板上,第一次集中华书法之大成。一千年过去了,公认存世仅此一套的孤本,能不珍贵吗?!一部“祖帖”珍闻多,就连所用纸也大有讲究。那是享誉神州的澄心堂纸,明代董其昌曾偶得一张,鼓足勇气也“此纸不敢书”。清代乾隆御制的仿造品,如今每开张拍卖也得3万元人民币。“祖帖”数百页全为正宗千年“澄心堂”,光卖纸也能卖好几百万元人民币。   《汝帖》同《淳化阁帖》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我国首届书法博士郑晓华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观年间汝州出现的《汝帖》、泉州的《泉州帖》等,这些翻刻《淳化阁帖》的各种‘再生’版本,在历史上都非常著名,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像《汝帖》一样众多的翻刻本呢?宋初历经晚唐、五代之乱,书法艺术所受摧残十分严重。具体的表现:一是国民书法整体水平低;二是偌大一个国家,立朝近百年,没有像样的书法家。现在谈书法,是作为一种视觉观赏艺术,一个艺术品类。宋朝是被当做政治家、国家公务人员的一种重要职业素质来看待的。一个王朝书法水平如何,关系到国家文明水准、王朝尊严,也关联到国家的行政效率、管理水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就可以想见,当年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敕修《淳化阁帖》,是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举措”来实施的。基于统治者的文化垄断,宋太宗印得很少,只赏赐给皇亲国戚和中书省、枢密院大臣每人一套。更要命的是,不到100年,皇宫失火,刻帖的木板与所藏历代名帖原作悉数被毁。导致后来陆续有以初刻本为范本加以修订重摹的刻本出现,如庆历年间敕修的“银锭纹翻刻本”。2003年,上海博物馆花450万美金从美国收藏家手中买回的就是这个皇室刻本。而被汝州人视为市宝的《汝帖》,则是存世很少的地方官府刻本。其实《汝帖》在碑帖如林的宋代并不出类拔萃,但经金、元两朝对汉文化的疯狂摧残,到了明清时期,在别的碑帖大部分被毁的情况下,《汝帖》进入它的黄金时代,流传全国,各地争相翻刻引用。《汝帖》中还保留有两首孤本诗,‘他书征引,皆据此帖’。一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另一首是吴越国王钱的诗。”明、清脱颖而出的《汝帖》,招致临摹拓片者纷至沓来。“故宫博物院所存《汝帖》原石宋代拓片是最好的,它出自辽宁,据考证是徽钦二帝被掳北方时,从宋朝皇宫中流出的。可见当时《汝帖》也是有一定地位的。《汝帖》恰如美酒,愈陈愈香。《汝帖》碑刻先是书法家们用毛笔、黑墨和纸张,营造出无比美妙的姿态神韵,然后是800多年前镌刻者的铁画银钩,字字传神,而且浓墨、枯笔等特殊效果,都刻画出来了。《汝帖》,一经传开,各地争相翻刻引用,据《洞天请录集》中记载:“今会稽以《汝帖》重刻,谓之《兰亭帖》;元朝刘有定注《衍极》一书,曾借用《汝帖》中的诸葛武候书;张天如编《王右军集》也采用了《汝帖》中的《二王帖》;河南省汲县比干丞相墓上的铜盘遗失,明万历中周思宸据《汝帖》中的《比干墓铜盘铭》重新刻制;河南省南阳东汉宗资墓前的石兽前膊上有“天禄辟邪”四字,宋赵明诚《金石录》记载:“辟邪”二字不知失于何时,“天禄”近岁亦为村民所毁。后明代德中杨应奎取《汝帖》中字重刻于墓前石兽上。清代大书法家王铎曾说:“细观《兰亭序帖》皆本《汝帖》。”另外,在很多有关金石的专箸中都有《汝帖》的详细记载和评论。如程南溪《南村帖考》,黄长睿的《法帖勘误》,岳珂的《宝真斋法书赞》以及《集古求真》、《格古要论》、《宝刻从编》等等。由此可见《汝帖》保存流传之久,影响之大。《汝帖》问世近九百载,几经波折,流传至今,实属难能可贵,她是历代书法家给我们留下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永远值得我们自豪。
此贴乃清代官府原拓,绝对罕见的真宋版碑帖!!!

2016.1.14.于汝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