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宗蕾指出,不同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是不一样的,从中医而言,分型也有不同,针对于不同的分型又有各自的治疗方法,需辨证施治。 宗主任告知,过敏性鼻炎可以归为中医所说的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又称鼽嚏。 鼻鼽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其曰:“……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在古代文献中尚有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别称。《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谓:“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针对鼻鼽的病因如金代《刘河间医学六书》:说:“鼽者,鼻出清涕也。”明代《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 鼻鼽的病因主要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则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脾气虚弱,生化不足,肺气亦虚,则鼻窍失养,外邪或异气从口鼻侵袭,停聚鼻窍而发为鼻鼽;而肺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风邪得以内侵。此外肺经素有郁热,肃降失职,邪热上犯鼻窍,亦可发为鼽。故鼻鼽的病变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想必看了上面所述的中医病机,大家会有点晕乎,不过没关系,宗主任对过敏性鼻炎的西医病因也做了归纳,她告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须具备两个条件: 条件一:病人为过敏体质(即特应性个体),其粘膜具有易感性,大多有家族遗传史。 条件二:过敏原(变应原)的存在及接触。目前能够接触到的过敏原主要有三种:(1)吸入过敏原:如花粉、室尘(螨虫)、真菌、动物羽毛及皮毛、工业或农业粉尘。(2)食入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豆类等。(3)接触过敏原:如化妆品、肥皂、油漆、酒精等。此外寒冷、热、日光等物理因素,某些细菌及霉素,内分泌失调或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等病因均可致病。不过对于不同患者而言,过敏原也是不一样的,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医院测试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对何种过敏原有反应。也正因如此,从过敏性鼻炎的预防而言,一定程度上就是要避免接触到以上这些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并不难,宗主任介绍(1)根据病史:部分病人可提供过敏史及家族史。(2)看临床症状:本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呈阵发性,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3)检查:在发作期鼻粘膜多为灰白或淡蓝色,亦可充血色红,鼻甲肿大,鼻腔有较多水样分泌物。在间歇期以上特征不明显。鼻分泌物涂片见嗜酸性粒细胞、变应原皮肤试验及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等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另外,宗主任提醒,过敏性鼻炎需要与两类鼻炎做鉴别: 1、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其临床症状及鼻腔检查所见与变应性鼻炎相同,少有眼部症状及哮喘发作;鼻分泌物中可找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但变应原皮肤试验及特异性IgE抗体阴性,其发病多与环境气候、湿度等非特异性因素有关。本病病因不明,与变态反应无关,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2、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又称血管舒缩性鼻炎、神经反射性鼻炎,是鼻部植物神经平衡失调、血管反应性增强所致的一种应激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与变应性鼻炎极为相似,表现为阵发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常在清晨起床时突然发作,并与情绪变化有关,鼻粘膜色泽变化较大,有时苍白,有时红润,鼻分泌物嗜酸细胞阴性,变应原皮肤试验及特异性IgE抗体阴性。治疗可应用减充血药及抗组胺药。 宗主任说,过敏性鼻炎虽然容易反复发作,但是经过积极防治,还是可以控制症状,缓解症状。 中医辨证施治疗鼻鼽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治疗鼻鼽自然也以其为基本原则。宗主任介绍,中医将鼻鼽分为以下几型: 主证:鼻鼽一般症状发作突然,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检查见鼻内粘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 肺气虚寒型:鼻窍奇痒,喷嚏连连,继则流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病者平素恶风怕冷,易感冒,每遇风冷则易发作,反复不愈。全身症见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发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肺脾气虚型: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或粘白,淋漓而下,嗅觉迟钝,双下鼻甲粘膜肿胀较甚,苍白或灰暗,或呈息肉样变。患病日久,反复发作,平素常感头重头昏,神昏气短,怯寒,四肢困倦,胃纳欠佳,大便或溏。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或有齿印,苔白,脉濡弱。小儿鼻鼽,以肺脾气虚为多见。 肾阳亏虚型:鼻鼽多为长年性,鼻痒不适,喷嚏连连,时间较长,清涕难敛,早晚较甚,鼻甲粘膜苍白水肿。患者平素颇畏风冷,甚则枕后、颈项、肩背亦觉寒冷,四肢不温,面色淡白,精神不振。或见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弱。 肺经伏热型:鼻痒,喷嚏频作,流清涕,鼻塞,常在闷热天气发作。全身或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数。检查见鼻粘膜色红或暗红,鼻甲肿胀。 治则:调摄肺脾肾三脏之气 (1)针刺法: 主穴:迎香、上星、风池、合谷; 配穴:①肺气虚寒型可配上百会、肺俞;②肺脾气虚型,可配上肺俞、脾俞、足三里;③肾阳亏虚型,配上肾俞、足三里、命门、腰阳关;④肺经伏热型则配上鱼际、列缺。 每次选主穴及配穴各1~2穴,手法以捻转补法为主。每日针刺1次,7~10日为1个疗程。 (2)灸法: 取百会、上星、身柱、印堂、涌泉、命门、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选l~3穴,悬灸15分钟,灸至局部焮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7~10日为1个疗程。 (3)耳穴贴压法: 取肾上腺、内分泌、神门、鼻、肺、脾、肾等穴。每次选2~5穴,隔3日1次。方法:将压贴物如王不留行籽或耳珠贴在胶布上,左手固定耳郭,右手将已粘好的王不留行胶布对准穴位压贴好,压贴时要稍施压力。并嘱患者平时用手按压刺激穴位。 (4)自我按摩疗法: 双手鱼际互相摩擦至发热后,贴于鼻两侧,沿鼻根至迎香穴往返按摩,至局部发热为止,然后再由攒竹穴向太阳穴推擦至局部发热,每日2~3次。也可用两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揩擦20~30次,令表里俱热,每日早晚各揩擦一回。并以掌心按摩面部及颈后、枕部皮肤,轻柔,每次10~15分钟。 西医以抗过敏治疗为主 就西医而言,宗主任说,可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 首先,患者要避免接触致敏原。 其次,药物治疗。①抗组胺药:常作为过敏性鼻炎治疗的首选药物。扑尔敏、赛庚定2mg,每日3次、息斯敏、特非那丁60mg,每日3次等。②减充血药:减充血药大多数为血管收缩剂,可鼻腔局部应用,也可全身应用。最常用的是麻黄素,可局部应用,伪麻黄碱、新福林、苯丙醇胺等仅可口服。③抗胆碱药。④肥大细胞稳定剂:色苷酸二钠喷鼻或滴鼻。⑤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可全身用或滴鼻,一般不主张鼻内注射,有致盲的报道,常用制剂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还可用康宁克通40mg肌注,作用4~6周。 第三,免疫治疗:特异性脱敏疗法。 第四,冷冻、激光治疗。 第五,手术治疗。 最后,宗主任提醒,过敏性鼻炎患者容易合并鼻窦炎、鼻息肉、哮喘等,因此患者需要有所提防。 宗蕾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针灸教研室主任,上海市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师从孟河流派方氏传人,是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传承中心张仁名中医工作室的继承人。在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运动系统疾病;运用针药结合埋线疗法对内科、妇科等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便秘、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及伴随的血脂代谢紊乱、骨关节退变、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