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基础知识14:案例研究法的层次和应用 一、案例研究法的层次和步骤 1、案例研究法的层次 案例教学法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对于任何一个案例的教学与学习,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案例编写者的分析。通常可以通过阅读案例获悉; 第二个层次是学生的分析。这应该是学生独立完成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第三个层次是辅导教师作出的分析。这是教师在认真吸收案例编写者的分析成果,结合教师本人的研究后作出的分析; 第四个层次是师生讨论后共同作出的分析。这基本上是师生双方充分吸收上述三个方面的长处后得出的趋同的分析答案。 当然,上述四个层次的分析并非是全面的,也不是惟一的。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得出一个结论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2、案例研究的步骤 第一步:阅读案例 第二步:阅读有关案例的法律及政策背景; 第三步: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 第四步:阅读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分析材料并与本人分析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第五步:参加案例的相关讨论; 第六步:吸收案例讨论的精华,运用理论和政策知识完成案例的分析。 二、案例研究法的应用 案例研究法没有统一的模式,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有课堂讲授方式和课堂讨论方式两种。课堂讲授方式比较简单,现以课堂讨论为例来说明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 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案例讨论的课前准备是双方面的: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并认真备课,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教师可以在课前选择好讨论中主要发言的学生。这种选择往往是双向的,有时是教师主动找到比较合适的学生,有时则是学生自荐。 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对他们的要求更高,而不是更低。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如果是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案例,还要集体进行准备,组长要进行必要的分工,调动全组成员积极进行准备。没有充分准备的学生不可能积极发言,不可能理解整个案例的内容,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学到东西。 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学地加以修正。 学生要积极发言,应该珍惜这一锻炼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十分重要。许多学生认为在上案例课时只要积极发言就达到目的,这当然很重要,但听好别人的发言也是学习和重要方式。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从中汲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优点。 一般说来,课堂讨论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这时,学生们能够找出与案例相关的基本事实,能够在分析这些事实的基础上推出逻辑结论,并能在教师和其他学生面前把这些事实与结论讲述出来。在这个层次上,学生们是作为事件以外的人,作为旁观者来讨论,分析别人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把课堂讨论更进了一步。这时,学生们穿上了管理者的衣服,尝试着从管理人员的角度分析问题。他们把自己放在当事人所处的特殊环境下,因而他们的分析和见解也就更加接近实际。在这个层次上,学生们不再表现为旁观者,而是公司或企业中的当事人。 第三个层次是课堂讨论的理想层次。这时,教室与现实生活溶化在一起,学生们成为公司经理的代理人。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再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在这个层次上,同学们学习真正管理行为的机会很大,同时,风险也很大。 3、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一般说来,在激烈的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大都会用5分钟到期十分钟时间为课堂讨论作一个简短的总结。这个总结大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已经提到了案例的主要问题,并已经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师们就往往利用这个总结,把大家讨论的重点重申一下,以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 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虽然点到了案例中的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深刻,教师就需要在这里把这些问题重新讲解一下,并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案例的主要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总结的机会,把大家遗漏的重点指出来,并结合案例中的人物、环境、事件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 教师应在案例讨论后做简要的总结,总结不一定是讲出标准答案,因为有些案例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看讨论的思路是否对头、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当然,在总结时,要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及一些独到的见解,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4、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书面报告一般在小组及全班讨论后才能形成,当然,也有的教师要求在全班干部讨论之前交一份书面报告,这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在讨论前认真进行准备。写好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因此,在这一方面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