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是朝廷三大宫之一,顺治帝和康熙帝以此为寝宫,在这里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雍正帝继位后,移居养心殿,乾清宫便成了皇帝召见大臣、批阅奏章、处理国家政务、接见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在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挂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光明正大”四个大字。这块牌匾之所以有名,并不是由于这四个字,而是因为在这块牌匾后面藏着清朝一个很重要的制度——皇位立储制度,这里面放着的是决定下任皇帝人选的谕旨。康熙帝之前的皇太极和顺治帝都不是通过立储制度的形式当上皇帝,皇太极是经过八王共制的推选制度继承皇位,他去世的时候也没有留下遗言,其子顺治也是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才继承皇位。在他们继位前后,必定经过一番激烈的龙争虎斗,差点使统治集团四分五裂,虽然最终没有发生决裂,但这样显然不利于大清王朝的统治。 顺治帝所生的孩子当中,所宠爱的皇四子不足百日便夭折,临终的时候,可供他选择立为皇帝的只有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玄烨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则是因为孝庄太后的决策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 雍正帝继位后,吸取了康熙年间皇子争夺皇位的惨烈教训,建立了一种新的立储方式,即“秘密立储”制度,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就是皇帝生前不公开立太子,而是秘密亲书预立皇太子名字的文书,一式两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放在匣子里面,安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当皇帝去世后,由储位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匣子,和皇帝随身携带的另一份文书对照查看,核实后公布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如此一来,皇子们便不知道皇帝心目当中的中意人选是谁,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皇子们必定会全力以赴表现自己,也不会特意针对某位皇子形成党派之争。 在乾隆所生的众多孩子当中,首次被秘密立为皇太子的是永琏,当时永琏才7岁,他不仅是嫡子,而且十分聪颖,深受乾隆的喜爱,但是永琏很早就夭折,乾隆悲痛不已。在永琏去世当天,乾隆将密匣取出,宣布已将永琏立为皇储。在随后的几年里,乾隆再也没有再立太子。 乾隆九年,皇七子永琮出世,这让乾隆欣喜若狂,心中拟定他为皇太子,但是现实又一次残酷摆在乾隆面前,永琮出痘,不幸早亡,乾隆深受打击,不料永琮的母亲富察氏也因悲伤过度病逝。 经过二十多年后,乾隆经过多方考察,决心再次秘密立储。这一次被选中的便是后来的嘉庆帝。乾隆在位整整60年,他开始考虑退位的问题,乾隆帝开启密匣,宣布嘉庆帝继位。嘉庆帝继位后,也效法乾隆、康熙等人,采取秘密立储的方式,把位子传给道光帝。 清朝时期由于采取秘密立储制度,皇子之间的斗争不再血雨腥风,也防止了大臣们围绕皇子形成不同派系,为争夺皇位开展互相倾轧,而是转向较为温和的争夺。 在道光帝时期,奕詝和奕都是道光帝中意人选,论位序,奕詝是皇四子,奕是皇六子,论出身,奕詝是皇后所出,奕是贵妃所出,虽然奕詝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论才华和能力,奕却优胜于奕詝。道光帝在这两个皇子当中一直犹豫不决,最终还是立年纪稍长,温和善良的奕詝为皇太子。虽然道光帝立奕詝为皇太子,但是他也不愿奕受到亏待,就将他立为亲王。 道光帝是清代时期最后一个秘密立储的皇帝,咸丰帝也成为最后一个以密匣立储的形式登基上位的皇帝,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帝和光绪帝没有儿子,自然不用秘密立储。1912年,宣统帝溥仪退位,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朝宣告灭忙,秘密立储制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再也不复存在了。 本文属中华书会团队林焕煜原创作品 -------------------------------------------------------------- 休息一下,一起来破解现代悬疑案——下图右边的妹子能活不?获取答案搜微信号ZHSHbooks加关注回复“0”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