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使银子的那些事儿

 激扬文字 2016-01-17


我们平常在武侠小说、古装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管什么朝代的人物,不管买什么都是甩个银子了事。其实,黄金白银在明朝之前一直是作为储备货币来的,真正深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从明朝才开始。

明朝使银子的那些事儿

明代纹银-雪花银

明朝初年,白银也还并非法定货币,政府甚至曾经明文禁止白银流通,只能用纸钞。但是明朝政府对纸钞的认识还处于小白阶段,搞得纸钞信誉不佳,大幅度贬值,民众还是更依赖金银贵金属。随着市场贸易的活跃,明朝不得不进行白银改革,到嘉靖年间,白银的货币化基本完成,根据现代史学的观点,在明朝的中后期,白银已经在货币流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民国法币发行之后。明朝使银子的那些事儿

明清钱庄藏白花银子

明朝的白银储备量是很大的。中国对外出口瓷器、丝绸和茶叶的商品,用贸易顺差赚取了大把银子,当时美洲的银矿出产了大量白银,通过欧洲商人流入了中国。著名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也说,“(明朝中国)是吸引全世界白银的抽水机”。

明朝使银子的那些事儿

脆银矿

不过在生活中用白银交易似乎并不方便。常看明清章回市井小说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这种情景。白银有很多种形制,有铸成固定重量的“银锭”,大的五十两一锭,小的有十两一锭的,再小的就是“银锞子”。当然平常买东西小额支付时用不了这么多钱,于是就有不固定形状的“碎银子”,银子和金子一样,延展性很强,比较软,用专门的工具就能剪开,《红楼梦》《金瓶梅》里都写过丫鬟、大妈剪银子的细节。另外还有专门称银两重量的称,叫“等子”。

明朝使银子的那些事儿

明清碎银子

银子的成色也要看。上乘的银子叫“纹银”,也叫“文银”,因为是铸造的,银子表面有特定的纹路。比较差的叫“低银”,也叫“成色银子”,里面掺杂了其他金属。好在明朝白银使用很普遍,连小孩也能看懂成色的区别。

明朝使银子的那些事儿

那么百姓们平常过日子用得上多少银子呢?我们从收入来看看。

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后,老百姓当役是有工资的,每年20两。

《三言二拍》里写过不少的市井小民,一般的挑担小贩“除去一年用度剩余16两,所以记为年收入20两”。

想必大家都看过《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的老丈人骂他时说自己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假设一天赚一钱,一年下来也有36两之多。

而传说中的“穷秀才”其实是吃官粮的。根据明史记载,明代对秀才的优待不错。“(秀才)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大意是秀才每人每天有一升米可以领,另外官府还供给鱼肉油盐。而明代笔记则指出,这种供奉有时折成白银每月一两,已经够两口人生活了。

明朝使银子的那些事儿

明朝的公务员收入在历代算是比较低的。明朝的普通七品芝麻官一年的俸禄是45两白银(新官上任有40两的杂费、安家费)。给官员赶马车的马夫年收入是40两。也就是说,七品官的收入只比马夫多5两。

明朝士兵虽说是公认的战斗力差,可他们拿的银饷是真不少。明末招募士兵的起薪的每月3两,包吃住,另外还补贴家用物资。明朝时还有从外国高薪请来的佣兵,薪水高达每月10两银子。

看来普通草民的收入比我们想象要低一点(电视剧里的古人动不动就使出大颗银锭啊),好在明朝的物价水平一直维持在低位。明朝使银子的那些事儿

虽然明朝的货币政策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白银的广泛使用至少防止了恶性通货膨胀。明朝立朝初曾经一两白银可以买一石大米,洪武二十八年后,基本上稳定在一两银子买二石大米的水平,到了正统年间,米价跌到一两白银可以买四石的光景,而即使是在崇祯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也有着二两买一石的物价,可见白银贵金属的保值性还是很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