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中) 虚实夹杂时的用药 大千老师
那么虚实夹杂是不是虚则填其虚,实则去其实呢?那么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虚实夹杂这个现象是标还是本?这个跟大家说一下,现在很多人得病,尤其城里的人得一个病既不是虚症也不是实症,从标上看确实是一个虚实夹杂症,就是说寒热嘛,他就是上边寒下边热,下边寒上边热,或者左边寒右边热,总之你也不可能典型地判断是寒症还是热症,也就是不能完全断定是实症还是虚症,这时候下药就无所适从。
所谓的虚实夹杂只是一个标,不是一个本,那么这种病怎么治?比如《伤寒论》上有一个方子叫黄连汤,这个教材上是这样来写的:用黄连、黄芩泻心中的热,用干姜温胃中的寒,达到了这个去热温寒的作用。这个看似有道理,其实这样作解释是非常不负责任,而且容易把人误导。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我们看一下方子,确实是一个寒热错杂的一个方子,有热有寒嘛,这个方很有意思,它到底是一个寒症虚证,还是实证热证?为什么用寒热错杂的方子来治呢?很多人想不明白。其实我跟大家说一下,心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这个是中焦气机阻滞的一个病证。中间有一个东西阻在那了,从而导致了他上边的气下不来,在上面积而成热,下边的气上不去,这个气机不流动,不流动导致了腹中有邪气。他为什么没说有寒气呢?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有人说这个邪气当寒气讲,不对,邪气就当邪气讲,胃中有邪气,有邪逆之气,在胃中停留。腹中痛当然这个痛偏寒,但你不能说邪气是寒气。有呕吐,气机逆,总之就是一个中焦斡旋失衡,气机阻滞,有邪气阻滞在那了,不正就是邪嘛。
所以说大家谈病机的时候,不要上来谈寒热虚实,这个很滑稽。看方不要看寒热,不要觉得黄连是寒的干姜是热的,不要这样来看方。看方要看每味药能调动气机的程度和性质,从这方面来看方,你这个方子才能看出味道来,不然的话这个寒热加加减减你始终不理解它是如何来治病的。
这里用半夏的辛散,用桂枝的辛散,用干姜的辛散,去散邪。用黄连的苦去破邪,同时又达到了寒热阴阳的相平衡,不使它过于寒也不使它过于热,而不是用这里面的凉药去治它的热,用热药去治它的寒,那么这么解释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这个给大家稍微说一下,也就是说大家以后在看方子的时候,在开方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你五味一定要互用的,只要不让它过于寒、过于热就可以了。寒热不是主导,不要一派的凉药也不要一派的热药,而是互用使它达到一个很平和的一个状态使我们身体能够承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