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九: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八)

 杏坛归客 2016-01-17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九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八)

 

写诗要用“诗家语”

                                       ---第八讲:“诗眼”和“词眼”(上)

 

张僧繇,吴(苏州)人。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他的传说历代名画记》卷七上载:

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眼者。

这则故事说明:中国绘画很讲究“画龙点睛”,而中国诗词创作中所谓的“诗眼”和“词眼有似于此。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九: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八)

 

古人写诗作词,十分讲究锤炼字。凡诗词“节骨眼处炼得好字,能够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人们所说的“诗眼”“词眼”。举例来说,汉语中的“微云河汉疏雨”和“梧桐”等本来是非常普通的景物。但是,当诗人孟浩然炼就”字“滴”字了千古不磨的佳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省试骐骥长鸣》再比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春景》)、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等,如果去了“闹”字“弄”字,他们景色也平淡无奇。但是,当他们炼就了“闹”字“弄”字立刻“境界全出”、顿然改观!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即孟浩然炼出的“淡”和“滴”,宋祁练出的“闹”以及张先练出的“弄”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诗眼”和“词眼”。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九: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八)
            玉楼春·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

 

所谓“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笔。诗眼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统摄全篇;其二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是一篇诗的主旨所在。一首诗,由于有了“诗眼”中的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整首诗一下子变得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增强了艺术魅力。所以“诗眼”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一诗的眼目

在诗词创作中,“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的。诗人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且这样的词句,一定在诗词的关键部位,使它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一定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举例来说,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夜来风雨骤起,烦闷愁人;词人借酒浇愁,昏昏睡去一觉醒来,酒意并为消尽。三四两句,写词人在酒意朦胧中,记起了昨夜的风雨,关心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于是深情地询问正在卷帘的侍女。但是,侍女的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一句:海棠依旧”。于是,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道:知否?知否?”紧接着便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4个寻常字眼,经过词人李清照的“组合”和“提炼”,其色泽和韵味立即油然而生。更令人佩服的是:词人李清照描绘风雨后海棠绿肥红瘦”里,蕴含有更深一层的情意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词人的惜春怜花”之情绪也立即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委婉地寄寓着词人李清照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上述分析,“应是绿肥红瘦”这句是本词中含义丰富情景交融的“彩,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质言之,它是这首词的“词眼”,故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至于“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虽然“诗眼”“词眼”的称呼出现较晚,并且又是着重于炼字,但却渊源流长,是与诗歌创作的历史一样久远。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九: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八)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早在先秦时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这些无名的诗人就已经开始锤炼“诗眼”了。比如诗经·周南·芣苢篇,诗曰: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在每两句中的“关键处”只换一个动词,它们是:采、、撷共六个字。逐层推进,同中见异,使得全诗灵气顿生,活龙活现;摇曳无穷,妙趣横生。这六个字,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锤炼出的“诗眼”。 清人玉润评论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见《诗经原始》卷一)

    

    再如南朝民歌《明下童曲》,诗曰:

    走马上前坂,石子弹马蹄。

        不惜弹马蹄,但惜马上儿

一个“弹”字,墨光四射,如石韫,令人耳目一新,与后世所说的“诗眼”已毫无二致。

逮至两晋南北朝时,随着声律论的兴起与骈骊文的盛行,在文人创作中刻意追求警策、秀句(其中也包含对诗眼的追求),成为一代之风气这不仅有陆机《文赋》提倡于前,多文人追逐于后。比如: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阴铿《渡青草湖》)等等,他们锤字炼句得其神韵,历来传为美谈。上述诗句中的“识”、“辨”、“下”、“飞”、“滴”、“暗”、”逗”、“息”等动词“暗”字为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与“逾”、“更”等副词,它们是“句中之眼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九: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八)
                  曲江对雨》:何时重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唐代大诗人杜甫,历来被视为锤炼字句的圣手。杜甫曲江对雨》诗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对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何时重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历代诗话》上载: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佛印和尚四人同过一寺院,见有人在院墙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因寺院年久失修,诗中的第二句“林花著雨胭脂湿的“湿”字,已经脱落难认,苏东坡于是提议各人按照自已的体味,补上这个字,以未求其完整。

一会儿,东坡补一“润”字;黄山谷补一“老”字;秦少洲补一“嫩”字;佛印补一“落’字。但四人仔细对照研究后,觉得都不甚理想。回去之后赶紧翻阅杜甫诗集,“林花著雨胭脂湿”原来是个“湿”字。

安史之乱后,曲江这地方败落了,岸上行人稀少,水中也无舟辑。曲江雨后的景象只能是林花对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诗中的一个湿字,无动无情,恰好衬出了这地方的冷落。苏、黄、秦、佛印四人增补的“润、老、嫩、落”字,都与四人的心性相吻合。试想:佛印是不会填“嫩”字的,秦少游也不会填“落”字的他们四人各自经历和性情虽然不同,但所增补的“字”都是有色有情有动的,都是不能反映当时情景所以,历来认为杜甫的原字“湿”最好。本诗中的“湿”字,是老诗人杜甫苦心炼就的“诗眼”,是不能随便改动的。

 

    宋、元代的诗论家,正是在千百年来中国诗歌语言艺术日益精迸的基础上,在无数诗人愈来愈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的情况下,概括出“诗眼”、“词眼”这些诗学的新术语。

 

上面说过,诗眼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统摄全篇;其二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前者为“句中眼”,后者为“篇中眼”,简介如下。

 

先说说“句中之眼”: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此诗颈联的两个动词“”和“是诗眼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后联中的”和“诗眼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首句的”、尾句的”两字为诗眼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首句的,尾句的二字是诗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本诗颈联中的”、”两字为诗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后联中的”、”两字为诗眼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九: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再说说“篇中之眼”。

陆机《文赋上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所说的“警策”就是统领全篇的诗眼例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这首诗的篇中之眼是“心远”两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本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有“旷代之作”盛誉(胡应麟《诗薮》)。诗人杜甫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由此可知,全篇诗眼是“悲秋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本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句篇中之诗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这首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全诗的篇中之诗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尾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篇中之词眼。                             [未完待续]

 

 

   《门外谈诗》之第二十九:写诗要用“诗家语”(之八)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