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 时期。这段时期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 繁,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绘 画艺术仍在曲折中得到发展。苦难的时代,给佛 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 盛,遍及南北。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 肃麦积山石窟,特别是敦煌莫髙窟都保存有大量 的这一时期的壁画,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魏 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文人开始介入绘画,使绘画 艺术风格开始呈现出个体化的精神面貌。 同时,这时期的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 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 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 现。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进食图
![]() 进食图 魏晋 彩墨砖画 纵17 X横17厘米 甘肃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藏 在嘉峪关新城出土的四号墓的前室西壁上,镶嵌着这块砖画。笔调流畅急速而富于写意。画中一女(卜手托食盘 匆匆而行,虽无宴席场景出现,这女仆焦急的神情却令人联想到宴饮的排场。 女史箴图
![]() ![]() 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 绢本设色纵24.8X横348.2厘米 (英)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约345~406‘广东晋画家,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 绘画的发展影响颇深,与曹不兴、陆探隞、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其 传世作品还有《洛神赋图》等。该图根据 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描画丁古代宫廷仕女的节仪行为,人物造型准确,动态自然,表情变化微妙,线条 飘逸,富于韵律,体现了中古艺术的秀推和高贵,是现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专业画家作品之一。 洛神陚图
![]() ![]() 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 绢本设色 纵27.1 X横57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弗瑞尔艺廊藏《洛神赋图》,宋摹本
![]() 弗瑞尔艺廊藏《洛神赋图》,宋摹本 这一作品以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创作而成。采取连环画的形式展开情节,描画丁诗 人与洛水女神之间人神相爱的浪漫故事。在创作中,作者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像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无皴擦,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是我国画史上最早的诗画结合的典范。 宁懋石线画
![]() 宁懇石线画 南北朝 拓片石刻线画 纵97 X横182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1931年于河南洛阳出土,共八幅,刻有孝子人物、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等场面,是至今所知北魏画像唯一遗 留作品。画像由右侧开始是宁懋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的画像。全画勾线劲挺,衣纹流畅、简洁,体现了作者 深厚的功力和熟练的技巧。 列女古贤图
![]() ![]() 列女古贤图 北魏 屏风漆绘 纵80X横40厘米 山西省博物馆及大同市博物馆分藏 漆昇风画始于 周代,兴盛于汉、 魏、六朝,是封建上 层社会享用的奢侈 品。该屏风画共五 块,以汉代刘向《古 列女传》内容入画, 主要表现帝王、将 相、列女、孝子,以 及高人逸士 的故 事,这里选录两幅。 画以红色作底,勾 墨线,线条飘逸自 如,色彩富丽华美。 九色鹿本生
![]() 九色鹿本生 北魏 壁画全图 纵96 X横385厘米 敦煌第257窟 此图所绘为《怫说九色鹿经》故事。讲一个落水人被九色鹿救起后,忘恩负义,向国王告密,引兵捕捉九色 鹿,最后得到报应的故事。以此故事为主题的壁画出现过多幅,此图保存最完好,展示国王和九色鹿对话的场景。 整幅画线条流畅,设色瑰丽,画风朴实,是早期敦煌壁画的代表作。 伎乐天
![]() 伎乐天 西魏 壁画 纵125厘米 敦煌第249窟 此图采用恰当的装 饰手法,将两位飞天巧 妙地布置在龛沿转角与 背光之间的几何形中, 飞天衣饰飘带随风而 起,翩翩飞舞。此图为 西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 特征的一幅。 北齐校书图
![]() ![]() 北齐校书图 北齐·杨子华 绢本设色 纵29.3 X横122.7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杨子华,生卒不详,北齐时期优秀画家,其作品已无真抟。此图为宋人临本。画中记录的是文宣帝命樊逊等 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人物的姿态和陈设,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工作情景。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忧美, 书斋中雅适、散漫的意味被表现得一目了然。 仪卫出行图
![]() ![]()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墓室壁画 纵160 X横202厘米 山西太原王郭村娄數墓 此图1979至1981年发掘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娄數墓,墓主娄溆为鲜卑人,地位显赫,墓室中壁画面积达200平方 米,《仪卫出行图》为全墓壁画的精髓。图中描绘了各种人物和鞍马坐骑。构图紧凑,场面宏大,技巧娴熟,代表丁 北齐的绘画水平。 职贡图
![]() ![]() 梁 萧绎 宋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 横198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萧绎是梁元帝(505—554),字世诚, 博学善画, 尤以肖像画最擅。图中绘列国使者立像十二人, 皆左向侧身, 身后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山川道路、风土人情、与梁朝的关系、纳贡物品等。列国使者自右至左为:波斯国、百济国、丘兹国、倭国、狼牙修国等等。在此图中, 使者的站姿几乎雷同, 但其个性特色, 或文静秀弱, 或朴质豪爽, 或机智慧敏, 各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独特气质, 表露无遗, 并且都有那种有幸成为使者的恭敬欣喜的情态。另外, 画中人物比例准确, 铁线描遒劲流畅, 敷色高雅古朴, 体现了中国南朝绘画艺术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