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BK专栏丨高手怕空手

 豪宅销售Edward 2016-01-18

/赵付春 公众号/复旦商业知识

本文作者赵付春,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专注于大数据领域。

小时候读武侠小说,大侠们通常会有一绝活叫“空手入白刃”,任对手武器舞得密不透风,伸手一夺,武器瞬间易主。这种“空手”自然是高手中的高手。后来看日本的空手道,却没有这个意思,只相当于中国的赤膊上阵。而商界也有一招被中国人讥为“空手套白狼”,人们一般会想起下面这个传说:

美国一农村,住着一个老头和他的儿子,父子相依为命。

有一天,一位约翰先生找到老头,对他说:“我想把你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还在城里给他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气愤地说:“No,绝对不行,你滚吧!” 约翰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是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勉强点头。

过了几天,约翰去拜访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洛克菲勒说:“没门!”约翰微笑:“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洛克菲勒想想同意了。

约翰随后到世界银行找到总裁,对他说:“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摇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如果你要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呢?”总裁先生表示愿意一试。

约翰作为空手,短期内让一个屌丝名、利、色兼收,让世界银行和洛克菲勒(及其女儿)也各有所得,其整合资源的手法无疑极高超。故事本身疑点甚多,但与其去挑毛病,不妨思考另一个问题:空手要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分析整个过程可以发现,空手的成功,关键在于各方信息不对称。洛克菲勒和世界银行总裁都希望彼此能建立合作关系,但从故事看,他们都是只闻其名,对对方详细情况一无所知。所以约翰得以左右逢源,大展身手。

约翰哥当然只是个传说,但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并非特例,而是常态,是今天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一如诺奖得主肯尼斯·阿罗在2000年所说:“在过去的30年中,经济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新概念就是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传播。”

信息不对称构成了市场运行的“摩擦力”,它产生两种交易成本:其一是信息搜集成本,要了解商品的种类、地点和价格等,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其二是评估成本,即买方在评价商品和服务质量时遇到的困难。不夸张地说,这一问题贯穿整个经济发展史。

人类社会最初实行物物交换,由于信息量有限,常常面临着一个苦恼:牧羊人想要苹果,但苹果园主人只想要一条狗。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中介,交换无法进行。随着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出现,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家只要将自己的物品换成货币就可以了。很显然,货币降低了人们的信息搜集成本。

货币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第二种形态。在现代国家,货币的背后是政府信用。但在给定货币分配情况下,市场面临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回是资金的供需信息:一部分人拥有过剩资金但需要找到好的项目投资和保值,另一部分人却苦于无资金来推动项目。银行等金融中介可以一定程度起到平衡资金供需的作用,作为贷款人,它们面临一项艰难的决定:该把钱以何种利率贷给哪部分人,才能获益最高、风险最低?由于借款人信息的不完全,在贷款前后会产生两种风险:

在贷款发放前,借款人为了顺利借到款,会有意夸大自己项目的赢利前景,或粉饰自己的业绩和偿债能力,导致贷款人的误判。有些高风险借款人会同时向多个贷款人申请贷款,利用贷款人之间信息不畅通,重复获得授信。这被称为“逆向选择”。

在借款人得到贷款之后,如果贷款方不能有效监督,借款人有动机采取一些舞弊行为,如转移抵押品和挪用资金,乃至携款潜逃等,是为“道德风险”。

为了防范风险,贷款人迫切需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在发达国家,多个贷款人通常通过将自己掌握的信用信息共享给第三方,由第三方来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并实施评估工作,这就形成专门的征信机构。

征信机构汇集各方提供信用信息,一方面基于互惠原则,为会员提供借款人更加全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提供信用计分风险评估服务。作为信用信息中介,征信机构能帮助贷款人作出更好的授信决策,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用信息数据量呈指数扩张。以美国三大个人征信局为例,共收集和储存了2亿多成人居民的信用数据,每天出售200多万信用报告。数据从原来的每月更新,到今天的每日更新,是名符其实的大数据。

征信机构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解决金融和经济领域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在数据积累足够多之后,其功用也有拓宽:从宏观上,可以为中央银行提供数据,供其评估整个社会信用风险度和整体负债水平,防范金融风险;从微观上,可以帮助个人理财,避免过度负债。从而成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支柱。试想,如果一个人知道一次赖债不还或其他不诚信行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如5年内)会被记录并共享,面对整个社会的讨伐,这种代价无论谁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当征信高度发达时,人类社会就进入第三种形态:信用经济社会。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曾设想过一个理想的信用经济的模样:货币基本被信用所取代,不附息货币的地位沦落成为交易中的零钱。尽管货币仍然作为价值尺度,人们用它来方便计算、表示债务。但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只不过是一种债务。在债权人眼中,债务的品质是最重要的。这种债务形成一个信用链条,当我用银行支票还债时,之所以会被接受,无非是因为对方对银行债务的信任比对我的债务的信任要强。而银行之所以授信给我,是基于对我的信用信息了如指掌。

类似地,在前面的故事中,世界银行总裁之所以愿意任命一个陌生人当副总裁,是因为有洛克菲勒信用的背书,反之亦然。到这儿我们发现,约翰先生并没有空着手,他手上揣着的是双方的信用信息。事实上,他充当了比较原始的征信机构的角色。


iFBK微信内容为FBK版权所有,转载敬请在文章开始注明源自本公众号及作者简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