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 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16 个电影镜头

 真友书屋 2016-01-18



我们对于电影的回忆,如同往事一样,是情绪化的,是碎片化的。有些电影你或许已经忘了情节,却记得自己在观影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冲击;有些电影你或许并不记得结局,但却记得某场戏甚至某个镜头对你的触动与震撼。所以当我们在回顾过去一整年的电影时,或许只有那么几部还记忆犹新,但大多数优秀电影总能够在我们的脑中留下印迹,就算这些印迹只是一种情绪,只是一个瞬间。


文 | 陀螺凡达可


2015年对于华语电影来说是丰收年,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独立小片都有所收获;然而对于欧美国家来说,2015年却是一个“小小年”,无论是戛纳电影节还是北美颁奖季,都是佳作不少,但真正的杰作屈指可数,甚至几乎没有。对于这样的年度,总结让影迷们无法忘怀的影像瞬间或许比总结十佳更合理。


边境运囚

《边境杀手》




维伦纽瓦是个擅长情绪和气氛把控的导演,从《焦土之城》到《囚徒》再到《宿敌》,其纯熟扎实的掌控力多次将观众震撼得动弹不得。而神级摄影师迪金斯的加盟更是将维伦纽瓦的影像冲击力放大了无数倍。《边境杀手》或许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佳作”,因为剧本没能达到影片其它环节的高度,但是在边境运囚这场戏中,从调度摄影到配乐表演,所有元素趋于完美且融为一体,制造出压抑惊悚让人无法呼吸的气氛和节奏感。


瞎了

《探访惊魂》




恐怖片和喜剧片总是容易被影迷轻视,而恐怖喜剧片就更难讨好观众。在一路滑坡成为笑话后,曾拍出过《第六感》的沙马兰用一部伪纪录小制作《探访惊魂》为自己扳回一城。虽然影片并算不上多么优秀,但贵在放低姿态,只为娱乐,不追求更多。




所以这样看来《探访惊魂》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尤其影片因为伪纪录的形式,多处需要在一个镜头中于两个极端的电影类型之间转换,沙马兰发挥了其“故弄玄虚”的本事,又意外地加入了自嘲和幽默,使得观众在观影时时而尖叫时而大笑,观影气氛极佳,娱乐指数爆棚。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这场戏,当姐弟两人一开门,躶体奶奶抓墙的惊悚画面引起观众尖叫,随即弟弟关上门,转过身来对着镜头说,“我瞎了”,惊悚气氛瞬间变成幽默,影厅内的尖叫也被爆笑所取代。


父子对望

《心迷宫》




忻钰坤是个极具潜力的编剧,这在大烧IP的国内电影产业中实属珍宝,也是《心迷宫》为何值得大家支持的原因,毕竟能像《心迷宫》这样把心思烧在剧本上的中国电影并不多。这里指的优秀剧本并不只是复杂的叙事结构和烧脑的悬念设置,也不只是出乎意料的黑色幽默,更是如何通过这些花哨的形式来讲一个好故事。而《心迷宫》通过父子对望这场戏证明在所有的噱头之后,它的确讲了一个好故事。


飞向月球

《头脑特工队》




尽管如今的皮克斯已走下神坛,但它仍然会不时在其作品中展现魔法。《头脑特工队》就是久违的皮克斯魔法,故事极简,概念深邃,情感真挚,一切都恰到好处。许多影迷念念不忘的是牺牲自己,最终消逝于遗忘深渊的冰棒。




而这一个镜头,当冰棒跳下飞船转身回望,他看到飞船载着乐乐飞向高空,犹如载着莱利飞向月球,划出一道七色云彩。这个主观视角的镜头或许只有短短一秒钟,却是整部影片最动人的瞬间。


独唱重生

《不死鸟》




这部德国电影堪称最容易被忽视的冷门佳作,影片讲述二战时期,被德国丈夫举报的犹太女人从集中营死里逃生却因为毁容而换了一张脸,当她找到深爱的丈夫,对方以为妻子已死,于是不仅没认出她,还要求她扮演其妻子以骗取遗产。




德国女演员尼娜·霍斯在影片中展现了精彩演技,隐藏身份的同时又想被丈夫认出,深爱丈夫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怀疑与恨,如此丰富的内心戏经由尼娜·霍斯克制的表演一览无遗。影片最后这场戏也是整部电影的情感高潮,犹太女人终于看清了事实,在丈夫的钢琴伴奏下高歌一曲Speak Low,歌声高亢坚定且自由,犹如直到这一刻她才从死亡中重生。


沙暴追逐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关于这部电影能说的太多了,它的存在就像个奇迹,让世人惊呼当代好莱坞大片居然还能拍出邪典神作。而如果要选最佳戏份,似乎也难以抉择,毕竟那些追车戏动作戏精彩连连令人目不暇接。




这场沙暴戏是影片最独特的一场戏,因为不同于片中其余强调实拍的动作戏,这场戏用了大量的特效,制造出震撼的末世景象。而往往在好莱坞电影中,如此烧经费的特效大场面都会安排在影片压轴高潮戏,然而《狂暴之路》竟有如此胆识在影片前30分钟内就上演了这场一气呵成的沙暴追逐戏,点睛之笔的配乐更是营造出面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和宿命感,堪称年度最震撼的特效场景。


环绕拼接

《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




这是部拍飞了的电影。导演彼得·格林纳威通过拍蒙太奇之父爱森斯坦的故事,放肆的玩弄了一次电影语言,花哨却牛逼,光怪陆离却又令人目眩神迷,是一场彻底的电影视听盛宴。这个环绕拼接长镜头虽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但却具有代表性。镜头跟着主角穿梭于在酒店大堂的不同空间,最终环绕了一大圈,而有趣之处在于这个镜头看似一镜到底,但又强调了错位拼接,令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海上烟花

《海街日记》




是枝裕和是个好导演,这一点毋容置疑。只是《海街日记》与其巅峰之作如《幻之光》、《步履不停》等相比,还是有些退步。但或许坐拥豪华卡司的《海街日记》本就没有打算成为艺术杰作也说不定呢。或许是枝裕和就希望《海街日记》像如今这样,云淡风轻的对待生活中那些沉重话题,用微笑,美食与风景来放大生活的美好,让观众看后感觉被治愈了,也就够了。海上烟花这场戏算是影片最美的场景之一,相信大多看过影片的观众都想要亲身体验一次。



穿越时空

《路边野餐》




作为2015年中国电影的黑马,《路边野餐》从洛迦洛电影节脱颖而出后,所到之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片中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更是所有影迷讨论的话题。这个长镜头虽然有技术上的瑕疵,但它的优点在于在这个镜头中,空间被完整构建出来,而时间则变得模糊,观众犹如跟随角色穿越了时空,梦境般充满诗意的奇妙体验才是这个长镜头必须被记入2015年度总结的原因。


纪念之舞

《四十五周年》




英国导演安德鲁·海格将这个令人心碎的情感故事拍得隐忍克制,所有暗涌的情绪都藏在了女主演夏洛特·兰普林的举手投足和眉目嘴角之间,使得影片的情感冲击力后劲十足。而影片结尾上演的这段舞蹈更是点睛之笔,两人在众多亲朋好友的面前相拥而舞,蓝色的灯光打在两人身上,与周围割裂开来,这一瞬间,两个主角似乎是来自于一部老电影中的虚构角色,被投影在了这个不属于他们的现实空间,就像女主角发现她的爱情与婚姻,只是生活中的海市蜃楼罢了。


文明之魂

《蛇之拥抱》




每年在戛纳电影节上总会这样一部电影,获得了铺天盖地的好评,也顺利拿下一个甚至几个大奖,但却因为题材过于小众,或者并不属于官方单元,而最终成为冷门作品。《蛇之拥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部2015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最高奖获得者,用黑白影像讲述了两段相隔40年的亚马逊冒险旅程,展现西方宗教和战争对当地原住民生活,信仰与文明所带来的毁灭。


影片中的两段冒险都是西方白人发起的,但直到影片最后,观众才跟随主角看到了当地文明之魂。这个段落就像赫尔佐格和马力克的合体,将当地文明的神秘与宗教的神性通过影像展现出来,成为全片的高潮段落,让银幕前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


荒诞梦境

《失常》




这部成人向的粘土动画片摘得了2015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但其故事本质不过也就是《在云端》式中年白人遇到的存在性危机,所以就算是动画,但“成熟帅气”的大叔男主角总让人脑补成乔治·克鲁尼。不过影片既然是动画,那一定有只能由动画才能表现的东西,片中男主角的这场梦境就是其中之一,荒诞有趣充满了想象力。


大卫·鲍伊

《火星救援》




雷德利·斯科特的能力在于,能将一个颇为主旋律的好莱坞故事拍得精彩好看,在技术上更是无懈可击。《火星救援》的优点有很多,改编剧本是成功的前提,导演能力和全明星卡司的表演都是质量保证,剪辑也是一大闪光点。


Starman David Bowie - Ziggy Stardust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影片的这个过渡段落颇具代表性,配乐采用大卫·鲍伊的“Starman”,地球上和外太空总共四条故事线多达近10个主要人物,在这短短几分钟之类均完成了叙事上的“过渡”,充满了节奏感甚?至令不少观众狂飙肾上腺素,堪称完美。


故土之舞

《山河故人》




虽然贾樟柯这部作品如同往常一样在国内影迷中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讨论,但似乎大多数影迷都认同影片最后这个镜头堪称点睛之笔。赵涛饰演的母亲最终独自在古塔下,大雪中,Go West的配乐中,跳起了广场舞。这显然是影片主题的落脚点,因为儿子远在澳大利亚,想要寻回母亲,想要找回自己的文化之根,而最后这个镜头就是告诉观众,这个母亲,这个文化,它没有消失,它依然在那儿,独自舞蹈,等待着被我们寻回。


无声凝视

《卡罗尔》




如果说《断背山》表现的是一种内柔外刚式的男性情感,那么《卡罗尔》恰好反过来,是一种如化骨绵掌般温柔克制又坚定有力的女性情感。虽然影片有多处涉及到男性角色的戏剧冲突较强的“情节剧”式戏份,但这些情感爆发点都只存在于角色本身,一直到影片最后这场戏,情感冲击力的着力点才终于从银幕上转换到了银幕前的观众身上。当鲁妮·玛拉饰演的特芮丝眼含泪光走向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卡罗尔,两个女演员精准的表演,绝美的配乐和晃动的镜头,共同成就了2015年最完美的电影结局。


假发

《橘色》



这部在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脱颖而出的电影有个很大的噱头,那就是全片都是用iPhone拍摄而成。但是这部电影赞誉无数的原因并不在于此,影片关注的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一个群体,且不带有一丝一毫的猎奇或同情的眼光,而是将这些人作为普通人展现在银幕上,她们的喜怒哀乐如此鲜活真实,跟银幕前的你我没有任何不同。




影片在过山车般的抓马大戏后最终停留在了这个镜头,主角取下假发递给另一个主角,这一刻我们才真正理解到假发对她们来说就是自我,而在她们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更重要的了。


- THE END -


你可以试试点击下面这张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