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算式

 肯于攀登 2016-01-19

列算式

昨天一位一年级妈妈在群里问我孩子把所有的应用题该用减法算式的全部写成加法算式

比如应该写成11-7=4 的,孩子列式非要列成 7+4=11

上次考试,应用题全错了,基本全是这样的问题

跟她说答案应该在写在等号右边,她还是说,这题我懂就是7+4=11

这个孩子已经理解等号代表了天平也会计算产生这样的问题,我的想法是,对列算式本身的意义,不明白

先说说我对解应用题的理解

应用题注重的是对语句的理解,还有数学的思维

首先要读懂题目,然后能转换成数学的思维然后是列算式最后是计算得出答案

中间哪一步出问题,都会走不下去造成做不出或者做错题目

读懂题目要求的是语文的阅读理解力能理解题目在说什么有哪些关键词给了什么条件最后想要得到什么结果

数学的思维是把理解后的内容,转换成一种数学模型并做出相应的计划

如何把复杂的数字和线索,梳理变化后,变成简单的模型 能够使用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哪些公式,定理 以前有见过类似的题目,可以借鉴吗

在这一步里就如同在数学的迷宫里探索,已经大致确定是朝什么方向走 就算不能完全确定一条正确的路,也要确定23条可能的路然后才能通过试算从23条路里,再找出正确的路

有了思维后才是列算式 列算式是用数学世界通用的语言告诉别人,对这题我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解出这题的算式是数学的语言比文字更简练更精确更通用

列算式是需要教的,但教和学的难度不大。学校老师会教的,一般孩子也能很快掌握

最后是计算在中低年级段,思维和计算力,同等重要等到高年级遇到难题因为计算关已过这时只要有了思路,就能很快做出来

下面专门讲讲列算式吧

我们习惯的列算式是从左到右然后写个等号,再写答案

比如11-7=4

我可以出个对应的应用题 小明原来有11粒糖吃了7粒后,还剩几粒

在这个算式里,我们能看到一个变化的过程

原来的状态数量): 11粒糖

发生的数量变化 吃了减少7粒

变化后的状态数量): 剩()

11-7=4 这个算式表明了这样一种状态数量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是有先后顺序关系的

等号其实有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天平相等。另一个解释是推导出,产生出是 11-7-->4 这样的意义

但为了不让孩子搞混淆一般我们只跟孩子说第一种解释

那么4+7=11 就是这个过程的反向 如同电影的倒放

对应的应用题是 小明原来有一些糖吃了7粒后,还剩4粒问原来有多少粒糖

在这题式里,变化的过程仍然是

原来的状态数量):   粒糖

发生的数量变化 吃了减少7粒

变化后的状态数量): 4粒

这时想求得原来的数量,只能用倒推回放的方式来做

正向的算式是    -7=4

反向倒推的算式是 4+7=  

算式是用数学语言来说话。算式不仅仅是几个数字的加减而是表明了一种变化的过程是对这种过程的描述所以,算式不能随便改方向

中文,也是如此语言是有顺序的。有些可以反过来说,有些不能够。

比如可以说我喝牛奶但不能说牛奶喝我

我爱妈妈,和妈妈爱我,虽然都可以说但表达的是不同意思

所以11-7=4和4+7=11虽然都成立,但表达的过程和意义是不同的

就如同开车和倒车,走过同样的一段路,2个端点是一样的,但过程和方向用的方法是一样的么

孩子无法区分并理解这个差异就需要家长用生活中的实例用自己对数学,对算式的理解来告诉孩子

当孩子对这个世界用充满好奇探索的眼光到处观察摸索寻找规律的时候家长教给孩子的,是对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如何观察,如何描述有什么样的规则

可以用文字用数学用音乐,用绘画用各种手段来描述来展示这个世界,这个自然的美

当我们不由自主发出 数学真美啊 的时候 是我们感受到了,用数学的方法和语言描述出并再现了这个世界的美和规律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少数学缺少的是发现数学的眼睛

亲爱的你有了发现数学的眼睛么 能感受到数学的美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