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评话杂弹(十五):说不完,道不尽的《水浒》

 赵太尉 2016-01-19

      看到近来讨论《水浒》很热烈,下面笔者也来赶个时髦,也来说说评话《水浒》。说到苏州评话《水浒》,如果说现在有人听过全部的话,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即使是在以前甚至是倒退到解放前,都难以听全。一般而言,《水浒》评话是按人物分成几个“十回”来讲,计有“鲁十回”、“林十回”、“晁十回”、“武十回”、“宋十回”、“石十回”和“卢十回”,分别讲述鲁智深、林冲、晁盖、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等人的事迹。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是“武十回”,这段书说的艺人也最多,就目前苏州评话届来说,名家就有吴君玉(得悉于前不久去世)、吴新伯父子,金声伯、项正伯师徒,就扬州评话来说,有王丽堂(王少堂孙女),而且还曾经被评弹名家杨振雄改编为中篇评弹《武松》。而最为冷门的是“鲁十回”、“林十回”和“晁十回”目前基本绝迹,没人说。就这三者相比来说,“林十回”的境遇要稍好一些,它的书道子和主要内容曾经被改编为中篇评弹《林冲》而保存了下来,而“鲁十回”和“晁十回”就够呛了。至于“宋十回”、“石十回”和“卢十回”三部,“宋十回”完整的听金声伯开讲的,是从“清风寨”说到“闹江州”的,但目前网络上能够找到的音频,只有吴君玉开讲的“李逵闹江州”了,不管怎样还算是相对完整的了。而“石十回”和“卢十回”两部,目前就只有一些折子、片段留存了,当然,两者相比“石十回”的境遇要稍好,其中“反登州”一段曾经被改编为中篇评弹《猎虎记》,算是保存了一些内容。相比扬州评话《水浒》而言是大大残缺了。扬州评话可是从“武十回”到“卢十回”可全的,而且还有书出版。至于梁山108将聚义后的事,如受招安、打方腊的书,当然评话里是不会说的。这是评话《水浒》的基本现状。
      可能列位还有所不知,苏州评话《水浒》还分两个时期的版本,老的一个版本为解放前版,新的一个版本为解放后版。解放前版《水浒》的书路子基本上找不到介绍,笔者曾经到中国评弹网去找资料,可惜除了介绍几位解放前说《水浒》书的名家外,几乎找不到其他材料,在其他网络上只找到一些只言片语。例如解放前版的《水浒》里有大刀关胜拖刀技诛杀栾廷玉、大名府五虎战天王(即梁山的步军五虎将鲁智深、武松、石秀、李逵、刘唐大战李天王李成的故事)等故事,尤其是还有一个完全是原创的“神州擂七星聚会”的故事:奸臣蔡京、高俅们为了剿灭反寇,摆设擂台,吸引群雄打擂,好让他们自相残杀,并布置天罗地网要把群雄一网打尽,结果不但把四大反寇(宋江、方腊、田虎、王庆)吸引来了,连同国内外的其他高手斗引过来了,最后集结了最厉害的七人,称七星聚会,他们是:神拳陈应龙、大刀余奎、天下名师周侗、乾梁公种师道、花蝴蝶鲍福、袁福(这个人物可能是《金台传》里的人物)、金邦老铁龙完颜乌骨几,共同挫败了蔡京、高俅们的阴谋。据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浪子燕青》就是根据此改编的,只不过电影的情节要简单一些,这些高人都没有出现。可见,解放前版的《水浒》是非常精彩的,而当时说《水浒》的名家主要有王效松和何云飞,从资料介绍来看,王效松能把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的角色的声音、形象、武器一一区分,无雷同,尤擅起净角,所起鲁智深、秦明、晁盖、李逵、刘唐等角均有特色,故时人誉为“活秦明”,又有、“活鲁智深”之誉,而且擅口技,如“智取生辰纲”中推独轮车盘山而上之声,酷肖逼真。何云飞说《水浒》能自“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开书而至结束,可以连演三百六十五天,说表细腻入微,描述人物、情景生动。起脚色吸收京剧程式,因演说“关胜刀劈栾廷玉”时,关胜施拖刀计之一刀,表演形象逼真,故又有“何一刀”之称。但不知为何,他们的书艺竟然到解放后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可能与后来批水浒有关),以至于到现在,尽管有些人,包括他们的后人,能够说上一两回老版的《水浒》,可始终无法演绎全豹,殊为可惜。
      解放后新版《水浒》主要是指建国后由于评弹界提倡说新编书,把传统书一古脑儿当作“尾巴”斩掉了(可能老版《水浒》也包括在内),当时由杨震新、金声伯、吴君玉等评话演员组成评话《水浒》小组,根据扬州评话王少堂版的《水浒》为基础进行艺术再加工而创作出新版的苏州评话《水浒》,而后由杨震新、金声伯、吴君玉(原本杨是说《东汉》的,金、吴是说《包公》的)演出,由于当时是认为《水浒》是歌颂农民起义的,所以新版《水浒》很快就大行其道了。不过,后来杨震新英年早逝,金声伯主要说《七侠五义》,真正靠《水浒》成为名家的是吴君玉。当初是为了适应新形势而改说《水浒》,但可惜后来批《水浒》了(毛泽东:“《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真可谓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料的到。
      《武松》和《宋江》金声伯和吴君玉都说过,金声伯的《武松》是从武松发配孟州开始,到上二龙山结束,没有前段;而吴君玉的《武松》是从景阳冈打虎开始到上二龙山结束,是比较完整的。而金声伯的《宋江》是宋江投清风寨开始,到闹江州上梁山结束,相对比较完整;而吴君玉的《宋江》则是从宋江发配到江州开始,到闹江州上梁山结束,缺了前面清风寨一段。金声伯开讲的版本,应该说是较多地保留了原著里梁山好汉草莽、野蛮甚至血腥的一面,不如“夜杀都监府”一段,里面武松把都监府里的一干人等(韩玉兰除外),包括厨师在内都杀掉了;而吴君玉开讲的版本则是有他自己的修改,在“夜杀都监府”一段里武松能不伤及无辜则尽量避免流血,是在没办法才杀人,相比之下,形象要高了许多。再如金版《宋江》里面还保留着王英、燕顺他们要挖人心吃人心的野蛮情节,而吴君玉的版本里改掉了。在原著里,李逵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王,乏善可陈,吴君玉对于这个人物作了大胆的改造,不但交代了他的出身来历,而且对其性格也作了改造,不再是原著里盲目、蛮不讲理的形象,而变成有点可爱,嫉恶如仇的莽汉,就如同《岳传》里的牛皋一样。不过个人认为从说书来讲,吴先生外插花太多多,甚至有点喧宾夺主;而金先生的书肉里噱信手拈来,引人入胜。可谓是各有千秋。
      至于剩下的两个“十回”,“石十回”吴君玉先生开讲过,从兄弟相会开始,包括石秀卖肉,杀海和尚,杀潘巧云,时迁偷鸭,时迁偷鸡,到三打祝家庄结束。可惜吴老先生没有留下此书的音频。“卢十回” 吴君玉、吴新伯父子都开讲过,从段锦柱失马开始,其中包括晁盖归天、时迁闹鬼、吴用算命、十戏卢俊义、李固害主、燕青告状、石秀跳楼、收董平、收张青、大闹大名府、霸王单手十八挑枪挑史文恭等,到108将聚义结束。这段书,据说当初上海东方电台录制过,也不知真假,如是则幸甚。
      《水浒》这部书不同于一般的短打书,因为它也有大量的马战场面,所以说起来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设定难免有所偏差,就我个人看法,水浒的短打场面描述要比马战场面精彩,如《武松》里的武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斩杀飞天蜈蚣等段落,无一不可谓经典;而《宋江》里面林冲、秦明、花荣等人骑马劫法场的描述,明显比不上短打场面。同时,说书人可能也是偏好步下将,有意无意地拔高他们,让他们添光增色。如原著里只有马军五虎将: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但是说书人却是设定了一个与他们并列的步军五虎将: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拼命三郎石秀、黑旋风李逵、赤发鬼刘唐,而且他们的本领只在马军五虎将之上,不在马军五虎将之下,例如“闹江州”一段里由于误会,李逵与林冲、花荣他们打了起来,结果黑旋风一个对付三个,居然不在话下,尽管林冲秦明们带点戏弄的成分在内,但黑旋风的武力也够恐怖的了,看过原著的恐怕没人会认为李逵能同这三人中任何一人打平吧。但是在短打书里,真正厉害的总是世外高人,例如武松,在周侗的面前就如三岁小孩一般,老周头三个指头被拎起来。再如大名府,李天王李成守住城门,鲁智深、武松、石秀、李逵、刘唐车轮大战李天王不胜,结果来了个世外高人,具体名字忘了,他穿好鞋后(平常是把鞋当拖鞋穿的,碰到高手才穿好,一般高手只穿好一只就能解决问题,这回两只都穿好)三下五除二就把李天王解决。可见,世外高人永远是短打类评话的宠儿。
      尽管如此,但是《水浒》人物毕竟受到说书人青睐的,所以他们中有些人的身影还出现在其他评话里,如《岳传》里,大刀关胜和双鞭呼延灼都是为国捐躯了。他们中有些人留下了后代,如《岳传》里的时燕飞就是时迁的儿子,大刀关铃是关胜的儿子,他们为宋朝屡立大功。可以说是前赴后继吧。不管在原著里他们的形象如何,但的确,他们的事迹在民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包括现在有许多武术,都是假托他们之名,如燕青拳、林冲刀、武松脱拷拳等,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关于评话《水浒》就讲到这里了。
      最后还有个问题,就是戏曲《打渔杀家》里的肖恩到底是谁,因为他顶着个“梁山好汉”的头衔,那么他是那个好汉呢?有人说他是阮小七的化名,但看来又嫌年龄稍大。印象里小七是很年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